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危机报道

公共危机报道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危机报道_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4.2 公共危机报道4.2.1 抗击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继2003年SARS之后的又一起重大的公共健康危机,面对这次危机,媒体能够及时、全面、适当地告知事实,承担传媒的基本职责。灾害发生后,各媒体紧密跟踪灾情的最新发展情况,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开设了莫拉克主题页面,实时报告灾情、救援、捐资等情况,也随时发布台湾媒体的最新消息。

4.2 公共危机报道

4.2.1 抗击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继2003年SARS之后的又一起重大的公共健康危机,面对这次危机,媒体能够及时、全面、适当地告知事实,承担传媒的基本职责。5月11日中国内地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新京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在显著位置及时报道。随后开设“迎战甲型H1N1流感”专版,全面报道相关情况,更新疫情数字。各媒体还积极向公众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等,引导公众正确有效预防流感。

网络媒体在抗击甲流的报道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新浪等门户网站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对抗击甲流进行滚动报道,关注中国以及全球最新的疫情,介绍疫区的应对措施,转载网友的隔离日记等。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抗击甲流信息的重要窗口和途径。由于报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今,整体舆论态势平稳,社会心理稳定,没有出现恐慌情绪。

4.2.2 新疆“7·5”事件

7月5日傍晚,乌鲁木齐市发生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立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新华社于当晚9时30分左右抢发了一句话英文快讯,这是中国媒体向世界发布的第一条相关消息。此后,新华社对“7·5”事件展开24小时不间断发稿,被美联、路透、法新等外电转发。(29)6日下午,外媒记者陆续到达乌鲁木齐,信息竞争更为激烈,新华社充分发挥采集网络优势,在此后一系列关节点报道中,继续保持时效领先,使外电在自己记者在现场情况下,仍连续转发新华社电讯。新华社还专门成立由中英文资深编辑组成的评论小组,根据事态发展连续撰写《斩断暴力恐怖背后的黑手》、《劫难后的理性和人道之光》等中英文评论,被境外媒体连续转发,在互联网上引出无数跟帖。(30)

电视媒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在新闻联播中,对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进行了报道。7月6日“焦点访谈”节目进一步揭开了事件真相,此后进行了连续报道,每天一篇。中央一套及国际频道、新闻频道等多次直播或转播乌鲁木齐市政府召开的公布事件真相及善后工作新闻发布会情况,并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营造了比较公开透明的舆论氛围。

4.2.3 杞县利民辐照厂卡源故障

2009年6月7日,利民辐照厂发生故障,存在“钴-60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危险,该厂迅速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但由于部分领导认为“没有危险,所以就没必要公布信息,媒体和民众并没有获知此事”。一个月后,有关核泄漏的流言通过网络和短信迅速传播,最终上演了百万人逃离杞县的一幕。此时,媒体和政府才出来澄清事情的真相。

在网络社会,古老的传播形式流言插上了现代的翅膀,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任何重大事件发生时,如果大众媒体失语,流言都会蔓延开来,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的若干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一味地谴责流言和它的传播者,而忽视了公众在自身利益可能受到威胁时,对信息的渴望,势必导致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的后果,面对危机,政府和大众媒体应该如何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2.4 台湾莫拉克风灾

2009年8月7日,台风莫拉克在台湾造成461人死亡,254人失踪,46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由于台风预测的相对容易,在“莫拉克”还未登陆的时候,许多媒体便投入报道中,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等网站更是对台风的登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与台湾媒体保持联系。灾害发生后,各媒体紧密跟踪灾情的最新发展情况,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开设了莫拉克主题页面,实时报告灾情、救援、捐资等情况,也随时发布台湾媒体的最新消息。

在灾害面前,两岸携手抗灾是重要的报道议题,人民网以“莫拉克肆虐,两岸大救援”为标题将重点放在两岸联合救援行动上,腾讯网新闻中心开辟了“血浓于水,两岸互助回顾”专栏。此次灾害报道充满人情味,让受灾民众和读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但是,众多对台风的报道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过于关注受灾居民情绪,救灾情况等话题,而忽略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灾害应急机制等问题的理性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