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的不确定性

创新的不确定性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创新的不确定性未来媒介消费很大程度上受信息新技术、新发明的指引,从而呈现出无法预测的结果。媒介创新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媒介消费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新媒介功能的不确定性所造成。摩尔定律提出,计算机的能力每18个月增长1倍。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计算机将与有机、生物工程、量子力学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媒介来。如果出现,媒介消费世界将会怎样?

第六节 创新的不确定性

未来媒介消费很大程度上受信息新技术、新发明的指引,从而呈现出无法预测的结果。媒介创新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媒介消费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新媒介功能的不确定性所造成。以至于这把双刃剑的哪一面是利、哪一面是弊,我们一时难以分辨得清。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电子媒介构成了文化、价值和态度的全局的几是刹那间发生的转换。这种巨变产生巨痛和身份的迷失。只有对巨变的动态获得清醒的认识,才能减少痛苦,减少迷失。”[39]

20世纪60年代末,科幻片《星际旅行》中预言的事物,关于个人通讯器、传呼机、以声音激活的计算机、交互式影像,在20年之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之物。我们也有理由猜测,今天人类所能想像到的东西都将会在不久出现。

摩尔定律提出,计算机的能力每18个月增长1倍。这是一个经验性定律。

纳森定律说,软件增长比摩尔定律还快,所以我们才有摩尔定律。

科技发展中,这两个定律相互证明、相互推动。

在媒介体积方面,手表一样大小的、手表一样普通的电脑会出现。它兼有全球通讯、视频、计算、动画设计、定位功能、三维投影显示等等功能。

而在媒介的生成中,会有更多的科幻般的杂交。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计算机将与有机、生物工程、量子力学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媒介来。

一、分子计算机

牛津大学化学教授阿特金预测,未来50年中,人们将会生产出分子计算机,它像微缩的一粒尘埃,可以到处喷洒、作业。毕竟,蚂蚁的大脑不比它大多少,却能表现出令人惊奇的特殊行为。[40]如果媒介附身于分子计算机传播,那么可以说,我们将来几乎看不到媒介在哪里。

二、类人计算机

计算机会有惊人的智能发展出来,有了自组织的能力,有可以画出任意维的图形的能力,它可能会自己创造媒介及其内容、形式。这样的人造生命或者称之为电子生命,会在未来的媒介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可以担任私人秘书,或智能机器人的工作,为主人寻找所需要的信息,为主人安排或取消约会,去银行或超市交易等等。[41]

三、量子计算机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认为,未来50年里,会出现量子计算机,并引发在全世界使用无限延展的量子态的量子通讯手段。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译现在政府、军队和商务界使用的所有密码,会让人们大惊失色。在量子计算实现的时候,一台NMR光谱仪也会思考它正在观测的分子。[42]尽管我们并不清楚这一计算机前景,但它的诞生,对媒介的影响会是不可估量。2006年1月,日本日立制作所下属公司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量子密码通信实验中创造了每秒传输25亿比特的世界新纪录。量子密码通信,由于其解密密钥不重复使用,安全性比传统的加密技术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研究。“Y-00”传输方式,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名教授于2000年发明,这种方式利用光的“量子扰动”性质即普通激光所具有的微弱噪音,将信号变模糊后传输。用这种方式传输的信息只有持有密钥的传输双方才能解开,即使有人想窃听,也会因为“量子扰动”的干扰而无法成功。“Y-00”传输方式也比现在“BB-84”方式更容易提高通信速率。

四、回音壁媒介

用人工智能专家香克的观点,未来的知识、对话、讨论是很容易获得的。只要你能大声说出想知道的东西,四面的墙壁就能回应,因为墙壁会是回音壁式的媒介。如果你忘记弗洛伊德的超我是什么,可以听像他口音的人说,也可以找出几种观点相反的人讲,并与他们讨论。[43]

五、通觉媒介

未来的媒介对通觉(亦称之通感)即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联合开拓将会有重大成果,通觉媒介将给我们的是可视、可听、可触、可感、可品的新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数字本身就是触觉媒介,它发端于触觉,是人的触觉的延伸。而现代电子计算机、网络就是建立在数字之上并以数字为运行机理的。“很可能在我们有意识的心理生活中,感官的相互作用是构成触觉的原因。也许接触并不只是皮肤与实物之间的接触,而且还是头脑中的东西的生命力吧,希腊人有一个观念叫通感或常识的官能。它能把每一种感觉转换成其他的感觉,并且赋予人意识。”[44]

六、生物媒介

有专家预言,在数字媒介、网络媒介之后,有可能出现的是生物媒介。生物媒介,也就是生物技术在媒介中的应用,是通过生物技术寻找一种最符合人体感官的媒介形态。目前国际上也称它为融合技术,主要指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认知科技的融合。据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报告,引入生物技术发明的手机可以在同城中直接传递信息,并不需要通讯公司这样的基站。这无疑将又是一场惊天的革命。[45]

七、基因芯片媒介

未来,基因工程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组合,视听芯片可能植入人体,而代替了一些机械,人将自身成为一种可接收、可传播的媒介。有科学家已经提出在大脑安装记忆芯片、复制人的记忆。而在威廉·吉布森1984年的小说《神经漫游者》里,人们将一种称为“stims”的电脑芯片直接插入人的大脑之中,就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感觉体验。“stims”通常按编好的程序运行,但也有可能成为一名“骑士”,在电脑矩阵中周游(类似于因特网的奇异功能),或者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现实中并像他人一样去感受这个世界——这意味着媒介将与人的大脑皮层连线,从而形成了一种的超体验性媒介,构筑了另一种现实世界。[46]这一幻想能实现吗,在科技发展的未来?如果出现,媒介消费世界将会怎样?

八、物理芯片媒介

硅钢技术正在进入人们的身体。未来,将有导盲媒介安装在耳蜗内,将有硅摄像机芯片以及红外线芯片植入人的视网膜等等。也可能直接在人的大脑上安装无线连通的互联网。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2月,日本日立制作所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薄的非接触型IC芯片,并已成功确认了这种芯片的工作性能。这一肉眼很难看到的芯片,长和宽分别为0.15毫米,厚仅7.5微米。它通过外部天线接收2.45G赫兹的微波,将微波转换为能量,再以无线方式发送128比特的固有号码。

九、非连线媒介

今天,所有的电子媒介是依靠光缆线路的连线来传输的。乔治·吉尔德预言,未来将有非连线技术的出现。“新型微缩元件将用一种以多种非连线区域网构成的系统,代替大型模拟主机那一成不变的结构……这些广泛的弱电台(取代了基于长而强的播放媒介)可以同时处理声音、数据甚至图像……该系统将实现电脑革命的前景,就像频谱放大仪一样,一劳永逸地消除频谱匮乏的概念。”[47]

十、条形码媒介

人们预测,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个自然语言后面刷上条形码,这可以构成和生产出条形码媒介。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在一瞬间出现意义的巨大关联。词语的意义标准化,按照某种标准彼此自动配对,这个时候你有一个想法,世界上某个人的想法和你一样,就可以迅速地找到。语义的交换系统发生了难以想像的变化,是普遍向个体的真正回归。[48]

十一、信息束媒介

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格特冷提出,未来大容量的记忆芯片和超微计算机会安装在第一个建筑里,互联网的信息将不再是今天线性的、平面的结构,信息将是流动的信息束的形式。它一直像水一样在网状、循环流动,保有昨天、今天以至明天的信息。比如19:00的电视新闻你在19:30可以看到它,并不需要重播和复制,只需要在过去的19:00信息束位置上做一个记号,它就从“过去时”流到了现在。同时,另一个人可以在现在看到下周的“未来时”节目。

连通某一个信息束,你就可以连通一个组织、一个结构或一种思想、一个人,如同一个巨大的市场,你置身其中。

信息束还可以把人的信息生命储存在里面,你有一个电子文本的出生证,也有一个记录你生命历史的信息束。在你的“现在线”上,是你正在发生的事的记录;在你的“过去线”上,是你的过去的一切;在你的“未来线”上,是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预见的未来如医疗信息。这些信息是流动的,你可以重新回到某个场景里去,也可以复制在“现在线”上。它通向未来,流向过去。

信息束同时让人们有了极大的安全感。每一个加密的数据会在虚拟空间里复制上千次,并分散在几千个分离的微电脑里,很难破坏和盗取数据。只有你的私人密码钥匙,才可以解开数据并将千百个分离的数据片段结合起来形成一幅有意义的图画——只有你看到它时,它才存在。[49]

新技术使媒介有一种天生的内生性,它的新生来自内部,其临盆而生的怪胎会让人类吃惊。漂流的宝瓶一经打开,不知道会出来上帝还是魔鬼。

但我们有信心,用我们的智慧,掌控由人创造的新媒介。新媒介依然是人类器官的新延伸,是大脑中枢神经的新延伸,是人类意识的新延伸,甚至直接就是人的器官。

问题在于,这一掌控的方式已经完全变化了。在一个新的疆界里,它的主人究竟应当是什么样子,人机还能断然分开吗?

对此,菲斯特认为,人们将广泛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CMC)网络最终将成为个人的延伸,在这个世纪,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线将消解,人际电脑媒介的先进形式将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0]在此状态下,智能代理器甚至会承担起代理人类的角色,并与人类以一种自然的、人际的方式来互动,人机沟通与人际沟通将几乎难以区分。

在这里,正因为创新的不确定性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给未来以无限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