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台港澳的新闻传播台、港、澳的新闻传播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这些地区的新闻传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过,在报禁期间,台湾的新闻传播业仍在缓慢发展中,主要的表现是台湾的杂志业比较发达。1949年以后,香港的新闻传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民营、港英当局控制以及大陆与台湾政府渗透等多重力量的新闻传播格局。

第四节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

台港澳的新闻传播

台、港、澳的新闻传播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这些地区的新闻传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台湾最早的本土报纸是1885年英国传教士托马斯·巴塞莱创办的《台湾府教会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开始在台湾创办报纸,例如1896年的《台湾新报》、1897年的《台湾日报》等。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的报纸缓慢发展,日本殖民当局开办了一些汉文报纸,台湾也出现了民间报纸如《台湾民报》。1928年,台湾出现了第一家广播电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关闭了除5家日本人办的报纸外的其他所有报纸。1945年之后,台湾出现了历史上的一个办报高潮,到1947年,台湾有报纸28家、杂志30种,1950年广播电台也达到了33家。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很快就用在大陆的新闻管制办法来控制台湾的新闻业。50年代初开始对报纸实施限制登记制,以反共复国作为媒介的宣传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媒体的发展。从1952年到1987年台湾解除报禁,台湾一直就只有31家报纸、33家广播电台、三家电视台和以“中央通讯社”为首的几十家通讯社,形成了国民党的新闻传播一党独大的局面。不过,在报禁期间,台湾的新闻传播业仍在缓慢发展中,主要的表现是台湾的杂志业比较发达。因为报纸登记困难,许多人转而去办杂志。国民党迁台时,杂志的数量不过100家,五六十年代,台湾的时事政治类杂志开始崛起,有名的杂志如胡适办的《自由中国》、兰文征办的《时与潮》、经常刊登李敖文章的《文星》等。1968年台湾的杂志达到了1228家。70年代台湾的杂志开始专业化,80年代杂志达到2000多家,大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了10万份以上,1986年杂志的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广播。台湾的报纸也在缓慢地变化,例如在31家报社中,国民党系统的报纸有12家,50—70年代,以《中央日报》为首的国民党报纸一直一统天下,民营报纸处境艰难。但70年代以后,以《联合报》、《民生报》、《中国时报》等为代表的民营报纸开始崛起,总体说来台湾报纸的日发行量从1951年的21万份、60年代后期的65万份,发展到了1978年的200万份和1982年的250万份。在33家广播电台中,以“中国广播公司”为首的12家国民党军政广播独大,70年代后期开始,十几家民营广播电台联合制作节目与党派广播相抗衡。在电视领域,1962年成立的“台视”(“台湾电视公司”)、1969年成立的“中视”(“中国电视公司”)和1971年成立的“华视”(“中华电视公司”)形成了垄断,这三家公司尽管都有私人入股,但都为国民党的党企所控制。上述局面到80年代后期才出现了变化。

香港的新闻传播业在20世纪上半期也出现了缓慢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报纸有1903年创办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1925年创办的《华侨日报》、1938年出版的《星岛日报》和《星岛晚报》、1939年出版的《成报》、1938年出版的《大公报》香港版、1948年出版的《文汇报》等。到1949年,香港共有中英文报纸37家。1928年港英当局建立了香港广播电台,包括三个汉语台和两个英语台。1949年以后,香港的新闻传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民营、港英当局控制以及大陆与台湾政府渗透等多重力量的新闻传播格局。50、60年代以后的主要发展表现在:1.出现了一些新的报纸,例如1959年出版的《明报》、1969年出版的《东方时报》等,无论是左、中、右的报纸,发行量都在不断上升。到1978年,中文报纸达到了创纪录的128种。2.香港电台一家独霸天下的局面被打破,50年代后期,香港出现了商业电台。3.1966年港资与英美财团开始合办电视,70年代形成了两家商业电视台并存的局面。4.国际通讯社纷纷在香港设立分社,抢占这一新闻市场。国际通讯社包括路透社、美联社、合众社、法新社、日本的共同社,另外新华社香港分社影响也很大。

澳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报纸的地区,1822年,葡萄牙人就在澳门出版了《蜜蜂华报》。19世纪末出版的《知新报》和《澳报》是澳门最早的两份华人所办的报纸。1933年陈天心在澳门所办的《大众报》是一份有影响力的爱国报纸。1937年创刊的《华侨报》是香港《华侨日报》的澳门版,1944年,澳门还出现了一份以娱乐新闻为主的《市民日报》。1949年以后到70年代,澳门的新闻传播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报纸有1958年创刊的《澳门日报》,它是澳门最有影响力的私营大型日报,日发行量达5万份。1963年出版的中文报纸《星报》也以报道本地新闻而著称。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在1933年开播,1940年正式命名为澳门广播电台,1950年澳门还出现了一家私营的商业电台澳门绿村电台。1982年,澳门广播电台组成澳门广播电视公司(澳广视),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播出。1984年,澳广视开始播出电视节目。总之,澳门由于人口和地域的关系,一共只有十几份中文和葡文的报纸,广播电视也发展得很晚,在新闻传播方面深受香港的影响。

海外华人媒体的发展与变化

海外华人媒体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南洋和北美,例如在马六甲1828年出现的《天下新闻》,在新加坡1837年复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58年出版的《日升报》,在美国旧金山1854年出版的《金山日新录》,1874年出版的《旧金山唐人新闻纸》等。19世纪晚期,随着中国大陆本土报刊的不断发展,海外华人报刊也日益增多。特别是戊戌变法掀起的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变法失败后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极大地影响了海外的华人媒体。在日本、美洲和南洋,保皇派控制和新办了30多家华文报刊,而革命派也创办了数十家报刊,连同香港地区,先后有80多家港澳和海外华人报刊卷入了论战,“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世所罕见”。(8)这次论战不仅带来了华文报刊空前的大发展,也标志着海外华文媒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到20年代,各种华文媒体在南洋、东南亚、日本、北美、南美乃至欧洲发展起来了。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华文报刊的商业化和华语广播开始发韧的时期。五四运动之后再次出现了海外华语报刊创建的高潮,在五大洲先后出现了750种以上的华文媒体。新加坡成为华文报刊商业化的先导,其中以1923年陈嘉庚所创办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胡文虎所创办的《星洲日报》最为有名。这两家报纸都采取了企业化经营,遵循新闻规律,成为海外华人报刊的两面旗帜。1933年和1937年,在美国的檀香山和马来西亚还分别出现了两家最早的海外华语广播。这一时期的华文媒体关注中国抗日战争,为宣传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战之后到50年代中期,出现了海外华人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其特点是数量大、品种多、地域广。其原因一是经过日本占领期的新闻封锁之后,华侨对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涨;二是战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而且与华侨命运息息相关;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加强了争取华侨的工作,加强了对海外的舆论宣传。(9)不过,由于冷战的兴起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纷纷出现的海外华人媒体在政治较量和商业竞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70年代,海外华文报刊又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由于海外华人的本土化和所在国国家意识的加强,海外华侨报刊逐渐转变成了华人报刊,关于中国的报道显著减少而有关所在地的报道显著增加。这一时期,东南亚和北美洲依然是海外华文报刊和其他传媒集中的两个主要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