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展现中国人身上的闪光点

展现中国人身上的闪光点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展现中国人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新闻报道,见物见事也见人是国外受众最为欢迎的。这就是中国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正面形象,是向海外受众宣传的最佳新闻素材。阿拉泰今年30岁,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艺术团合唱队队长。

第三节 展现中国人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新闻报道,见物见事也见人是国外受众最为欢迎的。因为可贵的真、善、美的东西就藏在普通人身上,只要记者发现了,采访到了,写到点子上了,就会有金子般的吸引力。因此,从事对外宣传的记者,要努力从凡人小事中发现对外宣传的新闻,要向外国人多多地展现中国人民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社会道德方面的故事,表现中国人民文明、健康、向上、和睦友爱的生活方式,以及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吸引外国人的注意力。

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歌手的名字被牧民们传诵着,她就是阿拉泰。牧民们称赞她的歌声是“草原上的清泉”。1987年3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笔者有幸见到了她。阿拉泰出生在内蒙古一个音乐之家,她的父亲是位作曲家,母亲是位中提琴手。阿拉泰小时候的志愿是将来当一名科学家,她的父母也希望她能进大学读书,将来从事科学工作。一个偶然机会,使她走进艺术殿堂。

1976年,阿拉泰正在内蒙古师范学院附中读书,这时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艺术团到附中招收合唱演员,出乎预料,她被录取了。主考人认为阿拉泰嗓音好,有培养前途。阿拉泰从19岁起开始学习唱歌,她的歌声甜美动人。当她首次在呼和浩特市登台独唱时,便一鸣惊人,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10多年里,她的足迹遍布草原城乡,她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人民。

笔者经过深入采访,撰写了录音通讯《草原歌手阿拉泰》。文章开头先播送阿拉泰用蒙古语唱的歌,歌词大意是:“养育您的土地是这样的珍贵,不要把她遗忘;父亲的教诲母亲的爱要永远记在心里。”接下来用她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一次“那达慕”盛会上,冒着大雨为牧民放声歌唱了人民最喜欢的《锡尼河》、《草原篝火》等蒙古族民歌的事例,表现了一个蒙古族歌手的内心世界:阿拉泰虽然被淋得浑身湿透,但心里却感到无比温暖。

在录音通讯的后半部分,笔者在列举了阿拉泰在全国获奖、国家电台给她录制独唱节目、出访香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演出取得成功等一系列生动事例之后,询问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阿拉泰最关心的是什么的时候,阿拉泰说:“由于经费短缺,这两年文艺团体多在城市演出,而我忙于为广播电视节目配歌,整天关在演播室里,几乎没有机会再到草原为牧民演唱,这是我最感不快的事了。我是个普通的青年演员,能当选人大代表,是草原牧民对我的信任。人民哺育了我,我没别的可贡献,只能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人民。”这就是中国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正面形象,是向海外受众宣传的最佳新闻素材。

这篇录音通讯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生活》节目采用,应国外听众来信要求,还重播多次,受到不少国家听众的好评。

附例稿(216)

录音通讯:草原歌手阿拉泰

听众朋友,在中国北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歌手的名字被牧民们传诵着,她就是阿拉泰。牧民们称赞她的歌声是“草原上的清泉”。在这次《文化生活》节目时间里,就请听本台记者金树华采写的录音通讯。

(音响①阿拉泰歌声出,混播)

您刚才听到的是阿拉泰的歌声,歌词大意是:养育您的土地是这样的珍贵,不要把她遗忘;父亲的教诲母亲的爱要永远记在心里。

阿拉泰今年30岁,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艺术团合唱队队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草原城乡,她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人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一次“那达慕”盛会上,许多牧民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看演出。绿草滩当舞台,蓝天白云作背景。可是,天公不作美,演出进行到一半,突然下起大雨来。在大雨中,观众爆发出一阵阵喊声:“阿拉泰!阿拉泰!”牧民们在呼喊她,人们还想听她的歌声。阿拉泰的心激动得颤抖了,她含着眼泪走上前,在雨中为牧民放声歌唱了人们最喜欢的《锡尼河》、《草原篝火》等蒙族民歌。此时此刻,歌声、雨声、掌声交融在一起,阿拉泰虽然被淋得浑身湿透,但心里却感到无比温暖。草原牧民们说:“听到阿拉泰的歌,好比在炎热的沙漠里喝到清凉的泉水一样痛快。”

阿拉泰出生于内蒙古一个音乐之家,她的父亲是位作曲家,她的母亲是位中提琴手。人们都以为她的艺术才华是从小养成的。实际上,阿拉泰小时候的志愿是将来当一名科学家,她的父母也希望她能进大学读书,将来从事科学工作。一个偶然机会,才使她走进艺术殿堂。

1976年,她正在内蒙古师院附中读书,这时正在筹建的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艺术团到附中招收合唱演员,除了声音条件外,要求考生必须会说蒙汉两种语言。班主任老师对阿拉泰说,“你两种语言都很好,去试试吧!”于是阿拉泰出于好奇,真的进了考场,出乎预料,她竟然被录取了。主考人认为阿拉泰嗓音好,有培养前途。

阿拉泰从19岁开始学习唱女高音,后来经过嗓音专家鉴定,发现她是素质很好的女中音。从此,阿拉泰在名师指导下开始学习女中音独唱歌曲。她一放开嗓子间域就宽了,声音也醇厚了,歌声甜美动人。当她首次在呼和浩特市登台独唱时,便一鸣惊人,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1980年和1982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中,阿拉泰曾两次获得优秀表演奖。1982年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阿拉泰录制了一个多小时的独唱节目,并多次向全国听众播放。

1984年,阿拉泰赴香港,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节演出。她演唱了《草原篝火》、《锡尼河》和《我的幸福》等蒙古族民歌。这些歌曲都是她父亲创作的,节奏欢快,民族风格鲜明,歌词优美上口。她演唱得很感人,赢得了香港大学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985年,阿拉泰随团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等城市进行访问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当地电台和电视台多次播放演出实况。评论界对她的演唱评论说,中国演员阿拉泰把民族风格与西洋演唱技巧融于一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惊讶,令人赞叹。

阿拉泰是内蒙古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4月份,阿拉泰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当记者问她最关心的是什么的时候,她说:

(音响②阿拉泰讲话出,混播)

“由于经费短缺,这两年文艺团体多在城市演出,而我忙于为广播电视节目配歌,整天关在演播室里,几乎没有机会再到草原为牧民演唱,这是我最感不快的事了。我是个普通的青年演员,能当选为人大代表,是草原牧民对我的信任。人民哺育了我,我没有别的可贡献,只能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人民。为此,在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小组发言时,我提出了设立草原牧区巡回演出专项经费,鼓励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和演出,丰富和满足牧民们文化需要的建议。”

(本文1987年6月2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生活》播出)

工程师,在中国早已失去往日的风光,在发达国家就更加普通了。1984年笔者采访了天津市宁园建筑工程师尚国政,撰写了通讯《一位为公园“美容”的工程师》,稿件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在《中国建设》节目播放多次。

笔者为什么报道一个公园里的工程师,怎么不把关注的视野放在工厂、科研所搞尖端研究的工程师身上呢?原因很简单,一是有新鲜感,因为公园是公众休闲游玩的场所,大家天天看到的是山光水色、亭台楼阁。人嘛,除了游人就是极少见到的公园服务人员,普通人谁能想到小小的公园里还能有工程师的岗位?二是尚国政这个被报道的人物确实不简单,业务过硬,对用建筑美化公园有新创造。

尚国政1959年毕业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1972年调到宁园公园当技术员。从此,他开始在土木建筑领域施展为公园“美容”的才能。刚一上任,他就接到一项任务,就是把当时公园里的露天剧场改建成室内剧场。要求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四周框架加高,然后在上面盖建一个长、宽都为30多米的屋顶,并且必须是无柱屋顶。这在当时的中国,技术难度是相当大的,委托大型设计院设计都无承担者。尚国政只好自己干,他翻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多次拜访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的天津大学的刘锡良副教授。最后,尚国政提出采用钢网架结构的方案。这是一项崭新的建筑工艺技术,而且像这样大跨度的钢网屋顶,在天津市还没有先例。经过尚国政的精心计算和设计并监督施工,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建筑工程。

室内剧场的建成,给在公园休闲旅游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谁玩累了都可以入场看看电影、听听京剧,看看话剧,既得到了休整,又享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后来,尚国政又把只能养花种草的小小花窑,改造成一幢仿古花展馆,使游人又多了一个静心观赏花花草草的温馨处所。经过他的精心装点,宁园公园成为天津市六大公园中最受市民喜爱的公园,高峰时,一天入园的游人达10万人众。

附例稿(217)

通讯:一位为公园“美容”的工程师

——介绍天津市宁园建筑工程师尚国政

听众朋友,在今天的《中国建设》节目时间里,请听本台记者金树华采写的通讯。

在中国渤海之滨的天津市市区,有一座公园,几乎为所有的市民所喜爱,它就是以别致齐全的建筑设施而著称的天津市宁园公园。

蜿蜒平静的新开河环抱着这个位于天津市北部的小公园,此时正是夏季,园中杨柳低垂,绿草茵茵,鲜花盛开。金碧辉煌的花展馆、别具一格的水上餐厅、比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还要长一倍的画廊,还有宽敞的影院、温泉浴楼、小河上的拱桥、藤萝架下的什锦窗,掩映在绿林深处,点缀在青草和鲜花之中,整个宁园公园显得秀丽、和谐、壮观。是谁给小小的公园妆点出这样美丽的容貌?

在宁园公园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给公园“美容”的人。他的名字叫尚国政,是这个公园的建筑工程师。尚国政今年49岁。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1972年,他才来到宁园公园当技术员。从此,他开始在土木建筑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刚一上任他就接到一项任务,就是把当时公园里的露天剧场改建成室内剧场。要求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四周框架加高,然后在上面盖建一个长、宽都为30多米的屋顶,而且必须是无柱屋顶。尚国政翻阅了大量资料,多次拜访天津大学的刘锡良副教授。刘锡良是我国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之一。最后,尚国政提出采用钢网架结构的方案。这是一项崭新的建筑工艺。而且像这样大跨度的钢网架屋顶,在天津市还没有先例。整整一个夏天,尚国政天天坐在绘图桌前,解析方程、绘制图纸、设计施工方案。有时为了解决一道难题,他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上了。图纸设计出来后,他不止一次地拿到技术人员中去商讨,他还要向建筑工人讲清每一个设计要求,同他们一起研究每一步施工方案。在他的努力之下,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建筑工程。

宁园中古色古香的花展馆,也是由他设计的。原来公园里只有一座花窑,里面养殖着种类繁多的花草,可是无法供游人观赏。为了让游人四季都能看到鲜花,尚国政承担了设计一幢仿古花展馆的任务。为了有所创新,他将古代建筑造型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相结合,使花展馆成为宁园公园里一座既坚固、又美观、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花展馆的屋顶和屋脊、屋檐都是用金黄色的玻璃瓦装饰的。远远看去,它就像是翠绿的草毯上盛开的一朵金菊花,金光灿灿,鲜艳夺目。

为了给游人创造更好的游玩环境,尚国政精心钻研园林艺术,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园林建筑。自从他来到宁园公园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以来,他为这个公园设计出剧院、花展馆、彩画长廊、餐厅、楼阁亭榭、拱桥等许多园林建筑小品,其中有十几个小品经过园林职工的精心建造,像一朵朵鲜花点缀在秀丽的公园中。天津宁园公园现在已成为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公园中设施最齐全的一个。每天它要接待游客数万人。游人来到这个公园,渴了,有公园自产的汽水、冷饮;饿了,有可容纳1 000多人同时就餐的水上餐厅,室外玩够了,可以到室内看花展,或到剧场和影院去欣赏戏剧或电影;临走前,还可以到温泉浴室,用地下的温泉水洗洗澡,然后轻松愉快地离开公园。

尚国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已于1979年荣获工程师的职称,1980年被提拔为公园副主任。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至今仍然不停地做着公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当我们问到宁园公园今后的发展情况时,他摊开一卷图纸说:“今年,我们准备建一座3 000平方米的亚热带植物博览馆”,里边专门养殖生长在我国海南岛、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椰子、芭蕉、槟榔、鱼尾葵等亚热带植物,还要把它们与小河、瀑布、假山一起组成美丽的海南景观,使天津市民和北方的游客在我们宁园公园里能领略到我国海南的景色。

(本文1984年5月2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建设》播出)

中国人身上的闪光点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熠熠生辉,然而最大的闪光点当属“爱国情怀”。在笔者报道过的新闻人物中,具有爱国情结的人并不鲜见。天津市民主建国会和农工民主党成员姚峻就是这样的人。

解放前,姚峻的父亲姚子扬是天津沄西药房和华北氧气厂的经理。姚峻自幼聪颖,读书勤奋,是兄弟姐妹十几人中最受父亲钟爱的一个。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父亲把全家迁往台湾,也给刚从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的姚峻安排好了出路:一是随全家到台湾,继承父业;二是到美国留学,继续深造,一万多美金早已为他存入当地银行。时年24岁的姚峻,却为自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留在新中国。他把家中最后一批成员送到台湾后,只身一人回到大陆。

在此后的30多年漫长岁月中,他埋头于化学工业的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1955年,他试制成功了有广泛用途的双氧水,填补了国内空白。1958年,他和助手们利用自制的设备,制造出少量的火箭燃料。1964年,中国第一批火箭燃料终于在他手中制造出来,为后来中国自己的火箭上天奠定了基础,荣获国家颁发的高能燃料产品二等奖,姚峻也由工程师晋升为工厂的副总工程师。

1983年4月10日,在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57岁的姚峻当选为天津市副市长。此时,笔者以此为新闻由头,撰写了通讯《访天津市新副市长姚峻》。这篇通讯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新闻社》采用,海外多家中文报纸予以转载。

附例稿(218)

通讯:访天津市新副市长姚峻

金树华高素梅

在4月10日闭幕的天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国第一批火箭燃料制造者、天津市民主建国会和农工民主党成员姚峻当选为天津市副市长。

姚峻的父亲姚子扬曾是天津市沄西药房和华北氧气厂的经理。姚峻自幼聪颖,读书勤奋,是兄弟姐妹十几人中最受父亲钟爱的一个。解放前夕,他父亲把全家迁往台湾,也给刚从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的姚峻安排好了出路:一是随全家到台湾,继承父业;二是到美国留学,继续深造,一万多美金早已为他存入当地银行。24岁的姚峻,却为自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留在新中国。他把家中最后一批成员送到台湾后,只身一人回到大陆。

在此后的30多年漫长岁月中,他埋头于化学工业的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1955年,他试制成功了有广泛用途的双氧水,填补了国内空白。1958年,他和助手们利用自制的设备,制造出少量的火箭燃料。有关部门指定他全面负责工厂的设计、施工和生产。1964年,中国第一批火箭燃料终于在他手中制造出来,为后来中国自己的火箭上天奠定了基础,荣获国家颁发的高能燃料产品二等奖,姚峻也由工程师晋升为副总工程师。1973年,他又研究成功双氧水铵法生产新工艺,1979年被采用之后,双氧水的产量提高百分之五十,节约电能500多万度,这项工艺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这一年他被提升为东方化工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姚峻当选为副市长后,谦逊地说:“大家信任我,选我担任副市长,可我长期以来搞技术工作,真有点担心难以胜任。”

其实,姚峻在最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已经有了行政领导经验,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他的领导才干和工作魄力。

1981年3月,他担任了天津市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和副总工程师,负责全市27个化学工厂、一个研究所和一所职工业余大学的科研、学术、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等多项技术行政工作。他还积极组织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对生产进行技术咨询,多次解决了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难题。

57岁的姚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当问起他上任之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姚副市长说:“我主要负责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工作。我决定先下去摸清情况,再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天津是一个老化工基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洋化工资源。这次会上,李瑞环市长指出天津市应当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天津工业的发展应当以化学工业为主攻方向,努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和传统优质产品,我要为实现这个计划,尽心尽力。”

(本文1983年4月15日《中国新闻社》第9987期刊出,海外多家中文报纸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