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民生频道小莉帮忙

河北民生频道小莉帮忙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新闻联播》作为省内新闻龙头栏目,定位于“发布权威信息,把握经济命脉,关注百姓生活,传承人文关怀”。举例来说,《河北新闻联播》曾播出邢台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带领村民致富,身患重病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报道。

《河北新闻联播》作为省内新闻龙头栏目,定位于“发布权威信息,把握经济命脉,关注百姓生活,传承人文关怀”。栏目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报道省内重大经济、政治事件,反映各方面的建设成就,聚焦群众生活,成为上情下达、下情反馈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为推动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职责。要真正履行好这一职责,节目必须收获更多的关注,入眼入耳,才能入心。如何让节目具备更大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一、经济类报道做出深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这一战略部署是当前省委省政府经济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自然也是新闻报道的重头。目前,《河北新闻联播》头条报道除了省内重要领导时政活动外,几乎全部都是“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主题下的经济类报道。因此,做好经济类报道对于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就目前的节目情况来看,笼统展示成就的居多,具有一定深度思考、能提供样本价值的新闻报道较少。这样的新闻难免流于华而不实,普通群众不爱看,业界人士不想看,从而处于一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局面,难以发挥对于经济领域相关工作的推动作用。对此,笔者建议,记者在操作经济类报道时应该强化一种“问题”意识,不要满足于浅层次地展示“很好”,而应该就如何实现“更好”来提出问题,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站位下来辩证地、运动地看待新闻事实的发展,为节目留出回味和思索的空间,让观众能够从节目中收获信息,无论是对决策者还是实践者都能够起到一种借鉴和参考的作用。以深度彰显品质,以深度提升影响。

二、人物典型报道做出温度、激发共鸣,强化对社会风气的引领

先进人物典型报道是《河北新闻联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以来栏目先后开设了《善行河北》《中国梦赶考行》等多个以人物典型报道为主体的专栏,展现了一大批例如“衡水好人”林秀贞、唐山滦南“爱心妈妈”高淑珍、“大爱仁医”吴殿华、“油条哥”刘洪安、“最美基层干部”王胜、“最美医生”贾永青等全省各地、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人物,体现了燕赵风骨,传递了正能量。但要真正使这种榜样的作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节目“动情讲理”必须要“合情合理”。举例来说,《河北新闻联播》曾播出邢台西石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王胜带领村民致富,身患重病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报道。其中一段情节是记者采访王胜女儿,她说北京的大医院已经确诊王胜病重,要求他定期去检查治疗,可王胜还是没有去,只是把抽的血让女儿带去北京送检。事迹很感人,可让人看了以后有点不理解。都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是干工作为什么非要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是什么客观实际让王胜顾不上去或是不能去医院?遗憾的是,这些内容都没能从节目里看到,留给观众的只是一个“高、大、全”却有些模糊的形象,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温度,难以引起共鸣。类似的问题在联播人物典型报道中比较常见,要改进这一点,就需要记者把身子俯得再低些,真正深入基层,通过更加细致的走访,挖掘更多反映人性本真的细节。用细节拉近观众与报道人物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让观众真正受到触动,才能转化为行动。

三、民生类报道做出精度,切实提升节目的“实效”性,让观众看节目能得“实”惠,服务生活有“效”果

只有更好地吸引电视观众,才能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而要想吸引观众,必须要结合观众需求,这一点联播类节目也不例外。对此,笔者建议在做好时政报道、主题报道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应该在节目中留出更多空间,有意识地增加民生新闻、增强节目的服务性。当然,这种民生新闻并不是说要像其他民生类节目那样大篇幅着眼于生活的细节,这和联播本身的定位不相符。这里的“民生”指的是立足于大民生的概念,立足于自身的权威性,及时传递出群众密切关注的重要信息。通过精准把握,有选择性地对政府部门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各类规章政策进行发布,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变化进行解读,做出精度,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节目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实惠”,相信自然会收获更多的关注,从而实现节目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刘侃,单位为河北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