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文艺广播小说连播

北京文艺广播小说连播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播文艺创优作品是广播文艺节目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集中体现。广播的喉舌功能决定了广播文艺节目的新闻性特质,本届广播文艺获奖作品对此做了突出诠释。2.文艺节目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广播文艺创优作品是广播文艺节目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集中体现。纵观我省2013年度广播文艺参评获奖作品,音乐节目类作品兼具优雅和通俗,文学节目类作品注重内容深度,戏曲曲艺节目类作品在古韵承继中传递出时代气息,综艺节目类作品则彰显人文立意,无论是节目内容、策划理念、结构形态,还是制作技术、主持风格都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态势。

一、选题兼具新闻性和地域性

本届广播文艺获奖作品的选题突显新闻性和地域性两个特色,而在题材上又体现了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开发与弘扬。

体现了与时代同行的新闻性。广播的喉舌功能决定了广播文艺节目的新闻性特质,本届广播文艺获奖作品对此做了突出诠释。作品《追梦无限乐在行动——2013河北首届乡村教师“音乐追梦人”教师节主题晚会》《“中国梦 学子行”善行河北——河北省第二届青少年“自强之星”评选颁奖晚会》《从石家庄本土走出的河北首支女生歌舞组合——星星岛组合》《一代演员于是之》等等,都是颇具新闻性的选材,紧扣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展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使节目在一个时期广受关注,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主流价值认同。

体现了从本土化入手的地域性。地域的接近性决定了人们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本届获奖作品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一等奖作品《大雪纷飞追梦人》以河北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对艺术的追求为中心,展现其一生的刻苦学艺,体现其对传承戏曲艺术的使命担当;《跨界大手笔曲 坛常青藤》以河北籍曲艺作家崔砚君的创作历程为主线,围绕其40多年从艺经历与成就,解读其成功的内在动因;《乡恋》则以河北著名诗人刘章回家参加《诗上庄》首发式为切入点,展现诗人对于乡情、乡野、土地和人物的挚爱;还有《邓丽君的小城故事》《蔡海波的音乐世界》等作品都是选择了河北本土或祖籍河北的典型人物,进行深入挖掘,精心取材,创作出贴近性强、听众关注度高而又独具个性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对地域文化艺术的大力开发。本届获奖作品在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使传统题材创作常变常新。《谁不说俺家乡好——崇礼原创歌曲系列》就通过原汁原味的崇礼原创音乐作品来展现这个“滑雪小镇”的独特风采,每首原创作品都立足当地本土音乐,但都有所突破,新鲜十足。还有《一对大鼓艺人的大鼓情缘》《打响快板,振兴廊坊——廊坊群众快板书》等作品,都立足于开掘本土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中获取灵感、提升价值。

二、表达形式丰富而又鲜活

本届广播文艺获奖作品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以新颖的构思,鲜活的形式,使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感染力。

作品巧妙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来作为体现节目价值和主题立意的最重要、最直观的切入点。获奖作品《你幸福吗》,以广播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一对情侣在寻求幸福的过程中,女方的家人为男方设置重重关卡,男方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最终打动了女方及其家人的故事。节目构思巧妙,在主人公赴约的路上不断制造困难,设置悬念,让听众跟着揪心,最后才揭开谜底。而这期间,每一个困难都像一节小品,融合了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如外文经典、中文通俗、传统剧目中脍炙人口的乐段来表达每个人的内心和思考,作品紧贴时代,时尚引人,以生动的情节、新颖的表达、诙谐的手法,讽刺社会不良现象,鼓励传递正能量,带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

通过居于主体地位的文艺作品与串联词、访谈、背景音乐、音效的紧密衔接,融为一体,实现审美创造。作品《零点深蓝》周末特别节目——“孟勇和他的小伙伴们”,是一档集脱口秀、音乐小课堂、现场表演于一体的创新音乐节目,四位来自不同音乐学院的男主持带着不同的乐器走入直播间,从开场说唱重新改编歌词,到结尾自制吉他伴奏,配器演唱,全程即兴创作,生动活泼的访谈、现场乐器秀、飙歌秀,情趣横生,笑料不断,内容紧凑而丰富。富有想象力的节目编排,大胆创新的广播形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

节目制作注重对节目编辑意图的最终体现,精心的剪辑合成让作品产生了精彩的艺术效果。美妙的主持、动人的音响、精心的合成,如行云流水,恍若天成,给人好的听觉享受。《古韵声声诉离别》是一档经典音乐欣赏节目,作者精心选择了古曲《阳关三叠》具有代表性的混声合唱版、古琴版、洞萧版中的乐段,经过精心编辑制作,有机融合后展示给听众,再配以散文诗般的解说词,悠悠古韵、真情诉说,将诗歌意蕴和音乐意蕴完美相融,传递出惆怅而唯美的意境,使听众充分感悟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文学专题《凝思愁怨丁香结》——介绍戴望舒和他的《雨巷》,以流畅、凝练的笔触为大家介绍了《雨巷》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时代反响和意义,脉络清晰、感情真挚。节目制作精良,语言朴实,内容深邃,文字解读简练入情,恰到好处的音乐穿梭于字里行间,赋予作品一种艺术流动之美,又让听者感受到文字力量之外的音乐意境,令人回味绵长。

三、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本届广播文艺作品是过去一年广播文艺创作成果的汇总与展示,就全部作品来看,获奖作品体现出的上乘品质可供学习、可资借鉴,而有些作品出现的些许瑕疵需要引以为戒,在这里简单归纳如下:

1.参评节目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均衡。在全部44件作品中,音乐作品19件,几乎占据了一半,而文学作品、综艺作品相对较少。长篇连播和优秀栏目这些具有广泛听众群的常态节目,报送的非常有限,质量有待提升。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重要品种,长篇连播更应注重对小说的选择,增强编辑、演播和制作能力。今年的5首新歌采录虽然都以本土化音乐为主,但缺乏往年的力作,品质一般。影视剧录音剪辑这种颇受听众喜爱的广播文艺作品今年只报送了一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虽然题材不错,但在二度创作上还有提升空间,应当在基本遵循原作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同时,按听众线性思维习惯,也就是广播的听觉规律对原作实施“手术”——剪裁、浓缩,做到脉络清晰,人物关系明确,好听好懂。

2.文艺节目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文艺节目与社教节目虽都有教育功能,但是在广播节目中,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和不同。有些参评作品把文艺节目做成社教类节目,具有两类节目的特征,说不清到底是哪一类,影响了节目的辨识度。

3.节目形态不够规范。各类广播文艺节目有它的基本形态,制作参评节目,要遵循对评奖节目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按照参评节目的类别来制作送评节目,否则难以归类;其次,综艺节目必须包含纯文艺中至少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文艺样式,凡应进入而又能够分别进入音乐、文学、戏曲、曲艺专题的,都应各归其位,而不能因为规模大、时间长,而混杂在综艺节目中;第三,广播文艺节目中作品与解说的比例关系应适度把握,一般说来,文艺作品应该占整个节目长度的2/3,解说则占1/3。

4.新媒体元素的使用尚不够充分。当前随着流媒体、富媒体、P2P、RSS技术的不断应用和逐步成熟,广播文艺节目的取材应该更为广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音频、视频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这都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借助新媒体手段,增强广播节目的开放性、交流性、互动性。在媒体融合的新环境下,打造适合人们收听的广播文艺精品。

(作者桑国兴,单位为河北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