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作品是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载体的产品

新闻作品是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载体的产品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闻作品是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载体的产品(一)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比较在新闻和其他上层建筑领域的关系中,新闻和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信息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外露信号,新闻就是信息的传播。此外,新闻的公开性更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六)新闻作品与历史文献的比较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

一、新闻作品是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载体的产品

(一)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比较

在新闻和其他上层建筑领域的关系中,新闻和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正如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所说:“新闻作品向文学作品借鉴得最多。”[1]新闻是从文学的体裁中演变而来的,但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又有着诸多区别,主要体现在:

1.关注社会生活的重点不同

新闻是“事学”,文学是“人学”。新闻着重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文学着重人的命运、感情、体验等内心世界的展现。记者把社会生活看作是社会学、政治学的分析对象,作家把社会生活看作是美学的审美体验对象。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而文学的本质是艺术。信息是客观事物特征的外露信号,新闻就是信息的传播。艺术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美感,主观感情色彩较浓。

2.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

真实性是新闻作品的第一生命;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段。新闻表现手法客观、准确、真实,以反映事实为主,而文学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夸张,可以虚构,也可以缩小,没有客观的评定标准与尺度。

3.服务于经济基础的途径不同

新闻服务于经济基础是直接的、“射程最远的”,效果是显著的、即时的;文学服务于经济基础的途径是曲折的、间接的,效果是积累的、延时的。

4.与受众“对话”的方式不同

新闻作品的对话方式必须在质、量、关系、方式等四个传导指标上遵循与受众的“合作原则”;文学作品的对话方式则更多的是通过“后设语言”进行的,自然语言(表层语言)与后设语言可以是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这样才可以构成想象空间,才会有多种解释,才会产生朦胧美。

(二)新闻作品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理论文章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得出科学结论,抽象化、条理化、公式化、概念化是其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新闻作品是“就其自身显示自身”的传播产品,要摒弃抽象化、概念化的“语言暴力”。

(三)新闻作品与情报资料的比较

新闻与情报在真实性、时效性、动态性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情报在特定的目的性、严格的机密性与特定的利害关系等方面与新闻大不相同。此外,新闻的公开性更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

(四)新闻作品与公文、公告的比较

公文、公告讲究语言的准确、规范,有可操作性;与受众的关系是“上对下”,是不对等的。新闻语言要明白、清晰、生动,有可读性;与受众的关系是平等的,决不能居高临下。

(五)新闻作品与广告的比较

新闻与广告关系密切,学新闻要同时学广告,但广告可适当夸大、炫耀,可充分运用想象力,而新闻必须实事求是;广告是“明目张胆”地维护广告主的利益,新闻则必须站在公众利益的立场上讲话。

(六)新闻作品与历史文献的比较

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学有一句名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也说明了时效就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但在一定条件下,历史文献也可以作为新闻背景转化为新闻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经过新闻与其他邻近的信息载体的比较,可以看出新闻的基本特征:它是真实地、迅速地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传播形式,决不能虚构、凭空想象;它的叙述、描写要生动具体,不能抽象、空洞,不能武断,尤其不能用大帽子吓人;它必须是公开的,它的力量在于公开传播;它不能对受众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它与受众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不能夸大其词,必须客观公正;它必须是及时新鲜的,不能把“明日黄花”当作宝贝奉献给受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