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充分挖掘广播新闻的声音元素,并将它们实施新的组合,便可产生一系列新的广播报道形式。

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中国广播电视界通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四分法”把广播电视节目大体分为新闻类、社教类、文娱类、服务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新闻类节目形式要素的变化也深受技术发展的影响。

1.广播新闻报道形式要素

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媒质的广播新闻,其报道的形式要素相对单一。广播新闻中大量采用的丰富多彩的声音,为广播报道开辟了广阔、多样的舒展空间和运用手段。语言、音乐、音响构成了广播声音的三要素。

(1)广播语言。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广播新闻主要靠有声语言来传播。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广播语言又分为播音语言与现场语言。播音语言是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口述语言,而现场语言是电台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录制的人物讲话声。

广播语言必须口语化、通俗化,因为广播新闻是给人听的。即使电台记者在书写广播稿时,也应考虑到播音员口述时的方便与听众收听时的便利。

(2)广播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广播声音的三要素之一。它与组织声音(主要是语词)表达思想的语言,构成了现代人类声音表达的主要方式。音乐节目是专门提供音乐审美信息供受众欣赏的节目。节目音乐除自身具有审美价值可供人欣赏外,主要还担负着在节目中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功用。实况音乐则是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实况音乐是出现在特定情境中的音乐,如仪式音乐,它是事件现场存在的音乐,其对象是现场的人,而为广播媒体所采录并传播。

(3)广播音响。

“音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就一般意义而言,它可以作为“声音”的同义语。在广播中,它一直被用来指报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当它在广播新闻中与语言、音乐概念并举时,所指的是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更确切地说,音响是没有纳入有声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表达序列的声音。

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两种。

①实况音响。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对实况音响而言,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实况音响的类别,从内容上分为人声、物声,时间上分为实况音响和资料音响,从与采录者的关系上分为主观音响与客观音响,从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上分为主题音响与辅助音响,从声音的地位上分为主体音响与背景音响。

②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所以,音响效果不能用于再现事实,只能用于表现、表达或虚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硬新闻不可以使用音响效果。其他体裁的节目,在非客观再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它来增强传播效果。

以上语言、音乐和音响三种要素都是“广播体”创新的构成元素。广播报道的声音构成越多,报道的表现形式也越丰富。充分挖掘广播新闻的声音元素,并将它们实施新的组合,便可产生一系列新的广播报道形式。

此外,由于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信息,在网络等媒体介入之前,主要是录音设备的改进带动了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由20世纪20年代的钢丝录音到磁带式录音,再到立体声录音、激光唱片录音、数字式高保真度录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广播声音更加逼真生动、丰富多元。

网络广播的出现,成功地将广播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嫁接。广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的声音传播方式,加入图片、视频等新的要素。这种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从而丰富了广播的报道形式要素。

2.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

电视新闻是由多种传播符号组成的,声画结合、视听兼备是它独具特色而自立于新闻之林的主要因素。现代电子技术为报道形式的革新创造了条件,而报道形式的变化使电视新闻增强了可观性。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是多种的。一般来说,一切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可视元素(图像)和可听元素(有声语言和音乐、音响)来表现。

(1)电视影像。

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声音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影像是电视区别于广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它声情并茂的基础。因此,影像是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传达信息。

影像新闻是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录(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稿对事实进行报道。影像新闻以生动的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是电视新闻中运用较早,也是迄今最常用的报道方式。

1947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分别与厂商合作生产16毫米摄影机和胶片,用于拍摄电视新闻。从此,开始了电视新闻有连续形象画面的新篇章。在我国,1958年电视新闻开播后就有了影像新闻。早期的《电视新闻》是记者拍摄完成的以电影《新闻简报》为样板的新闻节目。20世纪70年代初期,ENG由美国率先采用并很快在欧洲、日本等国广泛应用于拍摄电视新闻。ENG画面与声音的摄录同步、即时成像的优点,更能适应电视新闻时效快的要求。录像新闻的众多优势使它逐步取代了电影胶片拍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以ENG取代电影摄像机,并迅速普及。影像新闻今天已摆脱电影的模式,运用成熟的电视语言,发挥出以多种表现符号产生综合效应的优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非线性设备的出现,电视新闻充分使用各种图像,还把动画元素使用到新闻中,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被现代观众所接受。动画可以用来补充摄像机拍摄画面的不足,增加视觉效果,丰富画面语言。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直播“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从升空到着陆的新闻中,采用动画的方式模拟了飞船在太空遨游和飞船着陆的全过程。生动形象的动画使观众对飞船的整个飞行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2)声音。

电视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对语言运用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一般书面文章的写作,也和广播语言的运用不尽相同。电视声音也是由语言、音乐和音响三要素组成的。根据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它的语言部分又可分为解说词、同期声等;它的音乐部分分为实况音乐和背景音乐;它的音响部分分为同期音响和画外音响等。

口播新闻的主体是声音,是以播音员播报为主,结合画外音,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屏幕上常见的口播新闻大体有两类:一是文件类,如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外交、声明等重要信息;二是简讯类,即对有新闻价值而没有形象画面的新闻信息,多采用口播形式作简要报道。

最初的口播新闻稿来自广播,也继承了广播的方法,是由播音员播读新闻稿。这时的口播新闻,电视台内部把它称为“撕下来念”,即把事先准备好的通讯社电讯稿撕下一条读一条,还处在被观众称为“会动的脑袋”的读稿阶段。在我国,早期《简明新闻》也是以口播新闻为主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由于口播新闻没有新闻现场的影像画面,以语言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早期,曾经一度引起口播新闻“算不算电视新闻”以及电视新闻中应不应该给口播新闻一席之地等问题的争论。然而随着电视工作者在“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方针指导下的大量实践,人们发现口播新闻播出灵活、简便等不可替代的优点,并确定了口播新闻的地位。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今天的口播新闻运用抠像等电视特技,配以照片、图表等,弥补缺乏现场画面之不足,增强了口播新闻的可视性,扩大单位时间传播的信息量。“新闻不够口播凑,图像质差口播补”。口播新闻在新闻直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手段将新闻发布出去。

(3)图片。

图片一般是作为影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不是所有的新闻现场都有电视摄像记者在场;不是所有的摄像记者都能够拍摄到新闻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不是所有新闻现场都容许记者拍照;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需要用活动影像传达。在没有获得活动影像的情形下,照片或绘画图片就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了。

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式。1958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自办的电视新闻节目《图片报道》。采用的就是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加上解说的新闻报道形式,这是我国电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图片报道》新闻时效性差,加上依赖其他新闻单位提供照片,所以不定期播出。但它能弥补缺乏新闻现场的摄录影像的不足,可以扩大新闻报道面。图片新闻在我国电视新闻屏幕上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电子摄录设备的普遍使用,影像新闻渐渐代替了图片新闻。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图片和口播新闻结合,图片多以数码技巧处理以后,作为背景画面使用。

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理念的发展,电视媒体尝试着与平面媒体互通有无,促使平面媒体图像化、形象化,大量引用纸媒或网络上的图片,增强新闻的视觉表现力。我国新闻工作者还尝试将漫画引入电视新闻中。如河南新闻中心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新闻漫画”,用漫画的手法传播新闻事实。2004年,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漫画新闻》栏目,其中的主要新闻画面都是由漫画构成。用漫画说新闻,充分利用漫画形式简洁、夸张幽默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将新闻事件准确而幽默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4)字幕、图表。

字幕是具有独立表意功能的视觉元素。在新闻节目中运用广泛。字幕可以用来介绍人物身份、同期声讲话内容、内容提要。插入字幕可以报道刚刚或正在发生的消息,预告节目以及节目调整,报时和插台标。整屏文字常用来播报政令、声明内容,在图文电视传送中起到主干作用。此外,字幕与图形、声音配合,还可以起到引起观众注意、揭示背景材料、解释翻译画面、增加视觉信息等作用。

所谓字幕新闻,是指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用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字幕新闻按照字幕运用的不同处理技术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动态字幕是指文字上下滚动的字幕。通常是叠现在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画面上,不影响节目播出,以间接文字的形式把重要新闻及时传达给观众。静态字幕新闻是指一个节目播出结束后或中断节目的播出,屏幕上以文字传达最新消息。

字幕新闻是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中央电视台于1984年开始用字幕新闻。从提要式字幕到内容字幕,再到滚动字幕,字幕新闻已经由一种“特殊报道手法”,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独立、动态的小型化新闻报道形式。字幕新闻时效性强,运用灵活方便,文字简要明确,进一步体现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新闻图表也是新闻常用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图表可以清晰地反映数字的对比、变化,事态发展的趋势,新闻调查的结果以及背景资料等等。新闻图表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其广泛应用是新闻改革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各个要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在不同类型节目的运用中,又有主次之分。随着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发展,新闻已逐步渗透于各类节目中。新闻节目借鉴其他栏目的特点,不断丰富形式要素,使新闻从单一走向多元,由呆板枯燥变得生动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