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种形式

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种形式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连续性报道突发事件的报道首先是从即时性报道开始的,它让人们感知该事件的发生。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并引起松花江水质污染,11月23日至26日哈尔滨市发生停水事件,哈尔滨市政府和人民经历了一场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以《黑龙江日报》为例,在23日至26日四天停水期间,《黑龙江日报》用较大篇幅对“哈尔滨停水事件”进行全面的报道,形成连续报道的强势,保证了充分的信息量。

三、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种形式

突发事件具有时效性强、变动性大、不确定性大、影响面广等一些不同于常规事件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报道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报道的鲜明特点: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即时性报道

即时性报道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即有记者赶赴现场或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迅速发回的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时效性很强,文字也较简洁,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现场感”的追求,每当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数新闻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感而殚精竭虑、前仆后继,其中许多记者的事迹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直到世纪之交,中国记者第一次豪迈地提出了“要站在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现场”,这不仅意味着荣耀与辉煌,更充满了血与火的洗礼和生命的代价。

对于突发事件的即时性报道,如果条件允许,动用照片、资料、言论等背景材料,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

(二)连续性报道

突发事件的报道首先是从即时性报道开始的,它让人们感知该事件的发生。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有些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很突然,却未必瞬间完结,其发展和结束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读者也必然会关注事件新的动态,希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细节、背景及相关事项等详细信息。这就要求记者继续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及详情,进行连续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一般来说篇幅要长一些,刊发的次数要多一些,事件经过、人物特写、背景材料等要翔实一些、生动一些,因而更能吸引人一些。连续性报道同样要求时效性,最好在突发事件的消息发出之后迅即刊出,时效性越强,效果越好。

连续性报道的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变化大、问题和矛盾多,因而更需要策划者精心细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连续性报道时间较长,它既要求记者不要漏掉新闻,又要求记者在众多的新闻中选择有效新闻;既要求记者有新闻敏感,又要求记者有坚韧不拨的韧性;既要求记者密切注视动态,进行纪实报道,又要求记者超越本事件,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和思考。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并引起松花江水质污染,11月23日至26日哈尔滨市发生停水事件,哈尔滨市政府和人民经历了一场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停水期间,媒体根据事态的发展,加强策划力度,加大报道强度,使信息充分满足了大众的需要。《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以及都市报《生活报》、《新晚报》都对停水事件进行了充分报道。以《黑龙江日报》为例,在23日至26日四天停水期间,《黑龙江日报》用较大篇幅对“哈尔滨停水事件”进行全面的报道,形成连续报道的强势,保证了充分的信息量。

《黑龙江日报》和《哈尔滨日报》充分发挥了党报信息权威的特点,分别推出“关注松花江水污染特别报道”和“哈尔滨城区停水连续报道”专题,做深入、全面的报道,报道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都市报中,《生活报》和《新晚报》发挥贴近大众生活的优势,提供市民所需的信息,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正是这种完整的、深层次的、连续性的报道满足了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使得读者不仅对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更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5]

(三)总结性报道

并非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应该或者能够在该事件刚一发生时就予以即时报道,或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追踪式报道、连续性报道。为了整个大局的稳定或者由于某些技术操作上的原因,有的突发事件是在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或结束后才进行报道的,这种报道即总结性报道,由于报道是在最后进行,又可称作终结报道。在做总结性报道时,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已十分明了,一切变化的因素都以静态的形式定格于历史空间,它所反映和说明的问题,它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启示,都比较明确地袒露出来。另外,由于时间较长,编辑记者的准备工作可以做得比较充分,比如资料的收集、背景的交待、照片的搭配以及版式设计等工作都可以做得比较充分,做得好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效果。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时间较长,关于这一事件的各种谣传很多,有可能影响终结报道的可信度。这就要求终结报道的策划者在报道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新发掘出来的事实回击一切谣言和诡辩,争取受众。同时,由于时间较长,其他的媒体可能有的已经作过较为全面或连续的报道,本报再要作此专题的报道,除了内容上的真实、有深度外,在表现形式上,必须有超过别人的新招,否则,就难以吸引人,也不可能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弄得不好还会走别人走过的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既没有味道还惹人笑话。

2001年农历除夕,正当人们欢欢喜喜迎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时候,一伙“法轮功”痴迷者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新华社及国内主要媒体基于大局稳定等种种原因,在当时未作任何报道,直到春节休假后才予以报道。而在此之前,香港凤凰卫视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华文媒体于事发当天或第二天就即时播发了报道。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信息传播分秒必争的今天,新华社的报道仍能后发制胜,关键就在于提供了丰富的综合报道、翔实的背景资料,并加以分析、解释、正确引导,使读者对这一突发事件有了更系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并取得了读者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