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专题及其分类

广播电视专题及其分类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广播电视专题及其分类广播电视专题是综合运用广播、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受众提供尝试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今年1至9月,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和去年同期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狂犬病仍然是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种。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专题及其分类

广播电视专题是综合运用广播、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受众提供尝试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义地说,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除广播电视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但从写作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从本质上是深度报道在广播、电视新闻当中的运用。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纪实性专题

所谓纪实性专题,是以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纪实性专题一般具有明显的纪实风格特征,它特别注意采用采访录制或拍摄的方法,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来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这类专题绝对不允许虚构情节,也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等。在这一前提下,纪实性专题可以运用各种听觉或视觉表现手段,以增强表现力与感染力。

像广播中常见的实况录音剪辑、电视中如《百姓故事》里的纪录片等等都是纪实性专题节目。

二、分析性专题

分析性专题是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重要社会现象进行解剖和分析,从中引出规律性认识,用以引导社会舆论的专题类型。这种专题报道,不仅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更重要的是阐明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对待这种事。如果说对“为什么”和“如何”的分析,是这类报道的重点和特色所在,那么通过分析引出令人信服的论断则是它的预期目的。请看一个广播分析性专题的实例:

狂犬病防治要建立长效机制[1]

主持人:听众朋友早上好,欢迎你走进《中国之声》:《今日论坛》,我是主持人雨亭。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据不安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0000多,我国也是狂犬病流行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卫生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9月,全国共报告狂犬病例393例,和去年同期的287例相比上升了36.93%,死亡318人。今年1至9月,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和去年同期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狂犬病仍然是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种。今天的节目,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狂犬病的防治。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在收听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随时发表大家的观点和感受,编辑字母CF加你的留言发送到9500168。今天节目的嘉宾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室主任张勇震。张教授,你好。

张教授:你好。

主持人:目前,全国狂犬病形势严峻。9月11日,卫生部公布8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和去年同期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而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狂犬病愈演愈烈,这其中的根源何在?

张教授:近几年我国狂犬病上升迅猛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老百姓养犬数量急剧增加。据我们调查,农村地区70%的家庭养犬,如此规模的私养量,导致配套管理工作的滞后,比如犬的免疫力低,很多地方甚至不到3%。第二,很多人被动物伤害后,没有到正规的狂犬病门诊进行预防医疗处理。最后,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防治狂犬病的长效机制。

主持人:非常赞同张教授的观点,长效机制,任重道远。听众朋友的反馈非常及时,手机尾号0881的听众建议,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狂犬病危害,强制接种狂犬疫苗,发达地区应免费接种,同时,捕杀流浪狗。手机尾号0888的听众认为,有关狂犬病常识的普及工作也要及时开展。

img39

主持人:一说到狂犬病,大家就以为是狗特有的传染病,请问张教授,这种理解是否准确?狂犬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张教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根据全世界对有关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世界上所有瘟学动物都可以携带并传播狂犬病毒。而我国由于犬私养量过大,大部分直接伤亡病例主要来自于狗的问题,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错误概念,中国一说起狂犬病就是狗的问题,其实不然。另外,狂犬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这个病主要由狂犬病毒感染造成,感染后到达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其产生功能性伤害,主要症状表现为怕水、怕风、怕光。

主持人:狂犬病还会寄生在哪些动物体内?手机尾号0367的听众提出,猫抓伤人后也会有狂犬病发生,请问张教授,是否有此情况?

张教授:我国95%的狂犬病由狗引起,4%左右的病例由猫引起,此外由家畜,包括猪、马、牛、野生动物伤害造成。

主持人:如果我只是抱一抱小狗,没有被它咬伤,没有伤口,就肯定不会感染狂犬病。这样理解是否准确?

张教授:一般而言,这样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的。但特别留心一点,如果狗已携带狂犬病毒,和人过分亲密,比如舔到有伤口的部位或者黏膜部位,有可能传染狂犬病毒。根据我们调查,国际上的确认数据表明,狂犬病主要通过被直接伤害、狂犬病直接感染、直接接触而引起。

主持人:手机尾号6179的听众提到一种情况,如果被已打过疫苗的狗咬伤,是否安全。

张教授:一般而言,接种过疫苗的狗对人不会产生伤害,但必须考虑到,由于我国兽用疫苗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兽用疫苗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因此对人产生间接威胁,还是建议到狂犬病门诊进行预防治疗处理。

img40

主持人:手机尾号3446的听众建议,防治要从源头抓起,要严格限制养狗数量,定期给狗注射疫苗,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手机尾号3991的听众向专家求教,安全养狗的注意事项。

张教授:随着社会发展,养狗是正常行为,但除了狂犬病以外,狗还会携带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等。因此,养狗首先要遵守社会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包括登记、注册等。其次,遛狗尽量避开高峰期,同时要牵牢,严禁随意乱跑,以免伤人。最后,注意狗的卫生。特别强调接种相关疫苗,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也是对犬本身负责。

主持人:当你享受和狗之间欢乐的同时,肩头就承担着一份对自己和公众的责任。手机尾号0616的听众认为,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按照通行的美国动物医学协会指南要求,狗每年应到医院门诊进行例行体检,同时要注射综合性的防疫针,每三年还要注射预防狂犬病的药剂,如果没有定期进行防疫措施的狗出现伤人情况,养狗人要负法律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尚无相关措施。

张教授:目前,我国有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养犬条例。

主持人:手机尾号9800的听众询问专家,狂犬病潜伏期有多久?

张教授:众所周知,狂犬病一旦发作必死无疑。狂犬病绝大部分的病例潜伏期是一至三个月,超过几个月以上发病的情形较少。此外,我国北方地区是我国狂犬病低发地区,感染狂犬病的几率相对较小。

img41

主持人: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是有关狂犬病的防治以及文明养犬的话题。听众朋友可以继续发送短信发表各自观点,编辑字母CF再加上你的留言发送到9500168。

主持人: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正在直播的《中国之声》:《今日论坛》,我是雨亭。我们继续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张勇震教授。张教授,你好。

张教授:你好。

主持人:手机尾号5451的听众认为,狂犬病的防治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防治。手机尾号6634的听众说,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手机尾号1531的听众询问我国在养狗和防治狂犬病方面有无长远规划,未来会不会制定一些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

张教授:针对狂犬病,我国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家加强对家养动物管理。第二,增强犬的免疫力度,从源头上控制传染范围,这需要政府个人共同努力。第三,坚决捕杀流浪狗。

主持人:对于生命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宠物也是关心人类。现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全城打狗的现象,全面捕杀非法犬,有人认为此项举动对人的心灵产生深刻影响,更应倡导文明养犬,有效预防。张教授如何看待对这一问题?

张教授:我同意这个观点,作为有益动物的物种,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消灭,消极影响显而易见。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考虑单亲家庭等方面因素,养犬也会对人类带来很多益处。关键问题不是犬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怎么更好地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和养成科学文明养犬的观念。

主持人:狗是无罪的,犬患其实是对社会责任心、文明素质、社会管理水平、公共卫生体系等全方位的拷问。狗是人类的朋友,不要因为自身短视、自私和无知,让朋友变成敌人,当然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防范狂犬病的发生。感谢张教授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主持人雨亭代表责任编辑边琪感谢大家的收听。

img42

针对文明养犬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视的《今日论坛》节目制作了一期节目,其核心观点是“狂犬病防治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定了那种全城打狗“一刀切”式的做法。在主持人与专家对如何文明养犬、防治狂犬病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引入来自演播室外听众的观点和看法,让人们对养犬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

通过上述节目我们可以看出,分析性专题离不开反映、分析、论断三个环节,具有强烈的评论色彩。在写作这类专题时,要善于以符合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观念处理题材,并注重因事说理、用事、理结合的逻辑力量说服受众,在表达上要符合受众的思维规律,理繁弃纷、深入浅出

三、调查性专题

调查性专题其实是调查性报道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运用,注重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揭示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在广播、电视媒体中,以调查性专题著称的栏目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

在写作广播电视调查性专题时要注意,这类专题报道题材重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往往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盘根错节的社会人事关系。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或问题的实质、查清根本的原因,不仅要进行细致的调查,还需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否则就可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背离实际的判断。另外,在报道过程中要注意展示调查的过程。

比如号称《新闻调查》栏目的第一个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记者王利芬就作了充分的调查,不仅采访了各级官员,还到实地去走访了许多村庄和农户,甚至自己跳到建好的渗灌池中检查其水管埋了没有、是否有下水的通道,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使得报道能立得住,经得起被批评一方的任何反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