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出版物分类

数字出版物分类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 数字出版物分类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古代人们用结绳、刀刻木片来记事的落后方式,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有了很好的记录、存储和传播的载体。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出版物电子版处于免费状态,但自打枟人民日报枠电子版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收费,网民们便心有戚戚。

5.1 数字出版物分类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古代人们用结绳、刀刻木片来记事的落后方式,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有了很好的记录、存储和传播的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以便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数字出版物就这样应运而生。

5.1.1 出版物电子版

1998年,我国图书销售册数达到77.03亿册的顶峰,自此以后,图书市场便几乎一直处于单边下滑态势,近两年虽有所反弹,但整体走势不改。近几年,作为传统出版物的报刊和图书纷纷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开始推出电子版,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出版物电子版处于免费状态,但自打枟人民日报枠电子版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收费,网民们便心有戚戚。从道理上说,传统报纸的电子版收费,可以体现新闻传播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但大众如果可以从其他渠道免费了解到同样的信息,付钱的人自然就寥寥无几。国外调研公司GfK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全球87%的网民都不愿为网络内容付费。所以,从目前来看,有关枟人民日报枠电子版的收费是轰轰烈烈的收费运动的开始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对大众免费并不代表不盈利,在网络经济中,免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定价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例如,在线运营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下设一个免费图书馆,提供370万中文图书部分免费试读。读者注册为会员后,便可在线免费阅读14个主题馆中的全部图书。这样就大大地吸引了很多的读者,成功地把前向收费转为后向收费。简单地说,前向收费就是向读者收费,后向收费是向广告商收费。以广告收入来弥补向读者免费的损失是数字出版的一贯手法。不论是电子版的报刊还是图书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来实现自己的初步发展,以达到扩大消费群体、占领受众市场的目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阅读习惯的逐渐形成,纸质出版与网络发行并行已经成为报刊出版的常态,甚至有些报纸直接取消纸质版。美国枟亚洲周刊枠和枟西雅图邮报枠就于2009年先后宣布放弃印刷版,仅出网络版。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读者人数持续下降、广告收入不足、经济增长放缓、阅读习惯改变等都是很多国外报刊重视数字出版的原因。纸质阅读逐渐被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所取代,经营方式也开始从以报刊为主、网站为辅,逐步向以网站或虚拟社区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

5.1.2 电子书(E-book)

随着信息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图书出版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与图书出版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图书出版的格局,电子书等新型图书出版横空出世。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它由三要素构成:第一,电子书的内容,主要是以特殊的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上传播,一般由专门的网站组织而成。第二,电子书的阅读器,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PDA)等。第三,电子书的阅读软件,如ADOBE公司的AcrobatReader,Glassbook公司的Gl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Reader,超星公司的SSReader等。

电子书有储存信息量大、检索途径多、内容丰富、便于保存、复制方便、节省空间等众多传统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当前出版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在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以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势头甚至超过传统产业。不可否认的是,以亚马逊网站Kindle阅读器的推出和谷歌电子书销售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崛起,已对传统出版业地位发起了不小的冲击。

电子书的载体、传播媒介和发行方式与传统图书完全不同,它改造着传统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由于网络传播的即时方便,电子书在传播方面的优势尤其明显。因此,电子书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事实也在不断证明着其存在的价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子书的销售情况目前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电子书自身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提供。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竞争的加剧,移动阅读终端的主要用途为阅读和知识搜索,电子书已从过去的终端竞争转变为平台竞争,并逐步向内容竞争转化。所以在电子书的下一步发展上,应首先重视内容。有了高质量的内容,就掌握了产业链的关键和制高点。因此,目前电子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无法摆脱新事物发展所带来的阵痛。电子书事实上还没有真正被大众所接受。

5.1.3 电子报刊

近年来,电子报刊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报刊出版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报刊将是未来报刊出版发行的主要手段。目前,电子报刊已受到越来越多媒体的重视,甚至部分报刊已经开始缩减传统纸质出版物,而转向以电子报刊为主的传播方式,电子报刊将大大颠覆传统报刊的出版模式与出版理念,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出版领域。

电子报也称数字报,是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电脑等设备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电子报刊实现了报纸、期刊的采、编、发一体化,其转换处理工具软件可针对主流排版格式(如飞腾、华光、AdobeIn-Design)的照排文件进行反解操作,转化生成为flash、html、pdf等格式的文件包,以满足用户对不同格式数字报纸的需求。配合发布系统,还可实现数字报纸的在线阅读以及离线阅读。

电子报刊应含有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4版以上)及导读栏等报纸刊物所应包含的有关要素。在导读栏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均应设置栏目超链接。电子刊物应该有必要的刊物封面、封底、目录页、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应包含的有关要素。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现代大众对报刊的阅读习惯来看,快速阅读与浏览是报刊的主要阅读方式。因此传统报刊经常会通过大标题或者大图片来引导人们进行快速阅读,但传统出版物由于受版面大小与数量的限制,其包含的内容十分有限。而电子报刊则不同,电子报刊可以设置很多链接,方便读者了解很多补充内容,这一点是传统报刊无法做到的。另外,电子报刊所特有的互动功能、视觉感受等也是纸质报刊无法比拟的。

目前,电子报刊一般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和电子报刊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收费模式有关。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这一模式能够迅速盈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子报刊本身的普及,但对于收费这一营利模式的形成还是有益的。

电子报刊的出现,似乎与目前的报刊电子版形成了竞争关系,有人甚至还会猜测电子报刊会取代传统报纸以及其电子版。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电子报刊的实力还很微弱,不能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5.1.4 手机出版物

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通信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电子阅读显示器,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阅读终端。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随时可以看见很多人用手机上网、读报、看小说,其发展势头已然超过了互联网等其他数字出版物。数据显示,2008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6.4亿,而同期互联网用户为2.98亿。庞大的用户群为手机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手机出版物的春天就要来了。

虽然手机出版物的前景不错,但并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曾经指出:“目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观念、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数字版权、数字内容监管、标准化、阅读方式等问题以及技术壁垒,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手机出版物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还需解决以下几个难题:第一,上网费用高。虽然中国移动等公司不断推出新的上网业务,但上网的费用并没有降多少,上网费用仍然是大众每月的一项重要支出。这一点无疑阻碍了数字出版物尤其是手机出版物的发展。第二,盈利效果难以显现。手机出版的盈利模式为收取阅读费和广告费等,但目前很少有读者愿意付费阅读,他们完全可以从别的途径了解想要知道的信息或者读物,这使得个人付费率持续走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第三,出版社积极性不高。由于盈利较少,众多传统出版社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手机出版上,他们宁愿继续走老路,对手机出版持观望态度或者只进行小规模的试探出版。第四,版权监管难。由于法律环境的滞后,手机出版领域的版权纠纷不断涌现。互联网是一块免费的大蛋糕,进入门槛也很低,这使得很多作品的版权归属不清晰,缺乏法律的有效保护,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五,手机上网速度慢。目前,我国内地网民平均拥有的国际干线带宽只有2.34kbps,而香港的网民2007年就是20kbps,也就是说现在内地网民所占的带宽不及香港网民的1/10。当你在用4Mbps宽带上网的时候,可能觉得速度已经够快了;但实际上中国网民的人均国际带宽却只有2.34kbps。内地网民平均上网速度大概是857kbps,而韩国是45Mbps,也就是说我国的宽带化尽管发展非常快,但对每一个网民来说,带宽仍然是比较低的。这一点大大阻碍了我国手机出版物的发展。第六,格式、技术标准不统一。方正的CEB、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软件,这就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用户很可能因此放弃选择手机出版物。

5.1.5 数字版听书

阅读是传承文明、增加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听书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数字阅读的需求。所谓“听书”就是用来听的书,即有声读物。主要包括CD或者互联网上音频格式的文章和资料,可以用电脑、MP3、手机等载体播放。相比购买图书阅读、手机阅读等方式,听书是一种轻松且随意的新阅读方式,其最大优点是满足了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上班族在上班途中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来“听书”;家庭主妇可以边干家务活边“听书”;另外,像盲人这样的特殊的人群也可以通过“听书”来了解知识,增长见识。

我国的有声读物还处于起步阶段,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将是决定“听书”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关键。当然,语言是否通俗易懂且有美感也是评判有声读物好坏的标准之一。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有声读物的命脉。目前,我国的有声读物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名著、流行文学、儿童文学、传统的报纸、杂志、相声评书等,门类可以说是比较齐全的。但是每类作品中的内容都比较陈旧,没有新意,大部分内容都是现有畅销读物的有声版,没有形成有声读物独有的体例和产业链。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没有哪个出版社会对某一新型事物进行盲目开发,“听书”也是如此。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比老年人对新型出版物更有兴趣。但从不同领域收集的用户反馈中我们发现,老年用户对听书的兴趣比青年用户要大得多,老年人视力下降、容易疲劳等特点是其钟情于听书的重要原因。而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数字阅读听书功能的日益完善,数字版听书将会越来越受老年朋友的青睐。当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听书无疑能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人们的眼睛,使人们在最舒适的条件下获得最多的信息量。大量的有声图书经过朗读者的再创造,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色彩,“读者”听书能比看书获得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数字版听书在年轻用户中也是相当有市场的。

相比国内而言,美国的有声读物市场已较为成熟,年度营业额已经超过25亿美元,其发行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普通图书。目前约有8000万人利用上下班开车途中欣赏有声图书,虚构类小说是听书领域的主导内容。有超过68%的听书者表示会选择未删节版,17.4%选择删节版,14%选择的内容与书无关,例如研讨会、喜剧或者演讲,等等。而目前国内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资格审核和网络监管制度等原因,有声读物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