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欧国家的新闻业

东欧国家的新闻业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东欧国家的新闻业“二战”后期,东欧一些国家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冷战爆发后,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它通过经互会与东欧国家签订了内容广泛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抵制西方对东方的渗透和扩张。1948年6月组成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力量。

二、东欧国家的新闻业

“二战”后期,东欧一些国家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根据雅尔塔会议和一系列协议,这些国家在战后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冷战爆发后,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它通过经互会与东欧国家签订了内容广泛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抵制西方对东方的渗透和扩张。在苏联的帮助和控制下,这些国家处处向苏联学习,它们以苏联共产党的章程为依据,建立了本国共产党,以苏联的新闻模式为范本,建立起了以中央机关报为核心的党报体制。

(一)波兰

1944年7月,波兰从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成立了人民共和国。当时,波兰工人运动的两大政党——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都出版了自己的报纸,波兰工人党的报纸是《人民之声报》,波兰社会党的报纸是《工人报》。1948年12月,波兰工人运动结束了分裂状态,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由工人党和社会党合并而成),《人民之声报》和《工人报》停刊,改出《人民论坛报》,作为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机关报。40多年间,《人民论坛报》在波兰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报一般每天出10版,1990年统一工人党被宣布停止活动之前,发行90万份。除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出版报纸(《人民论坛报》)之外,各省还出版波兰统一工人党省委会的机关报,各县出版统一工人党县委会的机关报,一些大城市还出版市委机关报。

在波兰的报业体系中,统一工人党的报纸占42%,各民主党派报刊占8%,此外还有政府报刊和宗教报刊(宗教报刊占全国报刊3%)。

波兰的广播事业创办于1926年,战后获得迅速发展。1952年,首都华沙建起了中央广播电台,外省建立了8个省级电台和6个转播台。80年代,无线电广播电台发展到40个,一年播音共计63 000小时。

波兰电视业自50年代初期起步后,逐年发展。1974年建立华沙中央电视台,同时在格但斯克、卡托维兹、克拉科夫、罗兹、波兹南、什切青和弗罗茨瓦夫等地建有7个地方台。20世纪80年代,地方电视台已遍布各大城市。波兰电视台从1971年开始播放彩色节目。

波兰通讯社成立于1944年,由波兰部长会议和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直接领导。波通社出版30多种新闻刊物,包括分类编排的《参考资料》、用俄文和英文出版的《每日新闻》以及销路颇广的《笑话与漫画》。除波通社之外,波兰还有另外两个通讯社——波兰国际新闻社和工人通讯社。前者主要提供有关波兰各方面情况的文字、图片资料;后者面向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和地方的报刊,提供统一的国际评论。

(二)罗马尼亚

1944年8月,罗马尼亚解放。同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诞生。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报刊和民主报刊开始出版。

在此之前,有几份报纸是秘密出版的,其中包括罗共中央机关报《火花报》(1931年创刊),后来改为罗马尼亚人民议会机关报的《自由罗马尼亚报》(1943年创刊),罗共中央理论和社会政治月刊《阶级斗争》。解放以后,这些刊物都公开出版了。

1989年底《火花报》改名之前,它一直是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80年代中期达到170万份,大约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一半。除了罗共中央机关报《火花报》之外,罗马尼亚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还有《青年火花报》(劳动青年联盟机关报)、《劳动报》(工会中央理事会机关报)和《自由罗马尼亚报》(国民议会机关报)等。

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建于1928年,战后发展较快。该电台对内播出3套节目,每天播音56小时;同时每天用13种语言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音。除中央台外,在雅西、克鲁日、克拉约瓦、蒂米什瓦拉、特尔古穆列什等地还有5个地方电台。地方台用罗马尼亚、匈牙利、日耳曼和塞尔维亚语向当地居民广播。

罗马尼亚电视开办于1958年。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建成电视中心。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两套节目,基本覆盖全国人口。罗马尼亚于80年代初期开始投资兴建彩色电视中心,1983年8月23日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罗马尼亚对广播电视工作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要求,规定在广播、电视台编辑部门工作的必须是罗共党员。

罗马尼亚通讯社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1919年创办的拉多尔通讯社),直属部长会议。总部设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全国各主要城市均有分社。罗通社在国外不设分社,只是在莫斯科有一名常驻记者。该社对内向中央和地方报纸发布国内、国际新闻,对外用英、法、西班牙和俄文发送电讯稿。罗通社同国外一些通讯社签有协约,定期交换新闻。

(三)匈牙利

1945年匈牙利获得解放。1948年6月组成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力量。

匈牙利共产党的机关报最初叫《自由人民报》,这份报纸是在解放前的1942年秘密创办的。从1948年起,《自由人民报》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机关报,1956年改名为《人民自由报》。该报后来成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1989年匈牙利共产党更名之前,发行量为71.4万份。除了《人民自由报》之外,匈中央日报还有《匈牙利新闻报》、《匈牙利民族报》、《人民之声报》、《新闻晚报》、《人民体育报》和《每日新闻》。

匈牙利的各个社会、文化教育团体也创办了自己的报刊:劳动青年联盟机关报《自由青年报》、民主妇女联盟机关报《妇女新闻》、自由战士联盟的机关报《自由战士报》、体育协会机关报《人民体育报》、人民军总政治部机关报《人民军报》、匈苏协会机关报《新世界报》、保卫和平运动机关刊物《和平与自由》、工会全国委员会机关报《人民之声报》等。东欧剧变前的80年代末期,全国共有日报29种,其中7种中央日报,1种市报,21种州报。

匈牙利广播电台于1925年12月开始播音。战后在恢复被破坏的电台设施的基础上迅速发展。1949年3月建成柯苏特和裴多菲两个电台,1950年开始使用新的短波广播机,听众达到60万人。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广播电台用7种语言对外广播,每周播音时间约270小时。广播电台还用匈语向散居世界各地的侨民和匈裔广播。

匈牙利电视台于1953年12月19日开始试播,1957年5月1日正式播放。1969年3月试播彩色节目,7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到80年代,电视台70%以上的节目是彩色节目。匈牙利办得最好的是音乐和戏剧节目,观众最多的是时事节目,青少年节目在节目整体中占很大比重,教育节目受到重视。

匈牙利通讯社始建于1880年,1945年匈解放后,逐步将通讯社收归国有。匈牙利通讯社抄收世界上20多个通讯社的新闻广播,同15家通讯社交换新闻,每天用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对外广播,每月收发照片2 500张,出版21种匈牙利文和外文刊物。

(四)南斯拉夫

1945年5月,南斯拉夫获得解放,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由6个共和国和2个自治单位组成,政党只有一个——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

《战斗报》是南斯拉夫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22年创刊,解放后在贝尔格莱德市正式出版。从1944年11月起,《战斗报》成为南共中央机关报,1954年以后改为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该报1949年发行66万份,占南斯拉夫报纸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起,南斯拉夫实行权力下放和工人自治,各共和国、自治省的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使得该报销数锐减,但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政治报》是南斯拉夫另一份主要报纸,和《战斗报》一起,并称南斯拉夫“两大报”。《政治报》于1904年1月在贝尔格莱德创刊,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刊,1944年复刊,作为南斯拉夫人民阵线的机关报。《政治报》是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出版的,但是它的读者不限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其发行量的25%销往全国其他地区。

南斯拉夫各社会主义联盟都有自己的机关报:克罗地亚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信使报》、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解放报》、斯洛文尼亚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劳动报》、马其顿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新马其顿报》,此外还有黑山的《胜利报》、伏依伏丁的《自由伏伊伏丁那报》、科索沃的《再生报》。进入80年代以后,南斯拉夫全国共出版日报26种,周报161种,总发行量为700多万份,差不多每3人就有1份报纸。

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于1929年8月24日开始播音。1939年南斯拉夫有4个电台,1947年发展到13个,70年代末则增至195个。广播电台播音时数和居民拥有收音机的数目也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南斯拉夫没有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台,只有向国外广播的国家电台。对外广播是“二战”期间开办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半期进展不大; 7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决定建立专门负责对外广播的电台,贝尔格莱德电台的对外部遂提升为对外广播电台,称“南斯拉夫电台”,对外广播获得进一步发展。“南斯拉夫电台”于1978年1月31日开始工作,20世纪80年代,用11种语言对外广播,每天播音11小时。

1956年,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市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电视台。1958年8月23日,贝尔格莱德电视台开始播放节目。1961年,南斯拉夫有3家电视台,80年代,6个共和国和2个自治省的首府都有电视台,并播出两套节目。南斯拉夫没有面向全国的中央电视台,6个共和国电视台和2个自治省中心电视台之间自由传送节目。这些电视台和设在全国各地的570多个传播站共同组成电视广播网。

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建于1943年,解放后发展成为国家通讯社。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后,南通社由国家通讯社改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但仍起着官方舆论机关的作用。南通社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在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首府设立总分社。国内分社有85名记者,另有47名记者被派往44个国家。南通社每天抄收4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发送的50多万字的新闻,用英、法、俄、德、西班牙5种文字向世界各地发出大约170条新闻。

南通社还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合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该社成立于1975年,它为转播不结盟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提供翻译和设备,协助不结盟国家培训记者和技术人员。1985年3月,南通社还发起成立了不结盟国家经济联社,50多个国家的通讯社参加了联社。这为获取世界各地的经济新闻,扩大南通社和其他国家通讯社的信息联系创造了条件。

(五)阿尔巴尼亚

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全境获得解放。早在德、意占领时期,阿尔巴尼亚的报刊就有了一定的发展。194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成立后,于第二年8月25日秘密出版了《人民之声报》;1942年年底出版了反法西斯的人民青年机关报《团结报》和《自由警钟》杂志;游击队、部队也秘密出版了报纸。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以后,阿共报刊脱离地下状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50年代下半期,全国共出版10种报纸,23种期刊,发行量为74 000份。

《人民之声报》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全国发行份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发行10万份左右。它的创刊日被规定为阿尔巴尼亚的出版节。

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的机关报是《团结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和理论刊物是《党的道路》。阿各社会、文化教育团体都有自己的机关报刊:劳动青年联盟中央机关报《青年之声报》、国防部机关报《战士报》、体育联合会总会机关报《人民体育报》、工会中央理事会机关报《劳动报》、妇女联合会机关刊《新阿尔巴尼亚妇女》、农业部机关刊《劳动农民》、作家协会机关刊《我们的文学》等。

地拉那广播电台建于1949年。在斯库台区、吉诺卡斯特区、科尔察区和库克斯区等地,有区一级的地方广播电台。电台除了对内广播外,还用阿尔巴尼亚、法、俄、英、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语种对外广播。1978年,阿尔巴尼亚开设了华语广播。

阿尔巴尼亚电视台建于1971年10月,在国内一些地区设有转播站。电视台每晚播出大约4个小时节目。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于1944年12月24日建立,是全国唯一的通讯社。在国内各区派有记者,在国外无分社。每天用英文和法文对外广播,抄收世界上20多个国家通讯社的消息。

(六)捷克斯洛伐克

1945年解放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立即着手恢复和重新出版报纸。1945年5月6日,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在布拉格恢复出版。到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之前,该报一直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发行88万份。

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党派办有自己的报纸和杂志。《人民民主报》是人民党的机关报,《自由言论报》是社会党的机关报。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些社会、文化组织也出版了自己的机关报:作家协会的机关报《文学报》、青年联盟的中央机关报《青年阵线报》、国防部的机关报《人民防线报》、工会中央理事会的机关报《劳动报》、农业粮食部的机关报《农业报》等。这些报纸都是1945年解放后创刊的。它们均以捷共制定的目标为己任,并以相当的篇幅报道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政局变化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共有30家日报,发行400万份;出版1 000多种期刊,发行1 500万份。

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于1923年5月18日正式开播,战后广播业进一步发展。1956年全国有18个广播站对内广播中央和地方节目,1957年全国有收音机290多万台。20世纪8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电台对内办有两套捷克语节目、两套斯洛伐克语节目和1套音乐节目。1963年起开始对外广播,当时使用11种语言,80年代末期增至20种,派驻国外的记者有十几名。设在布拉格的捷克广播电台和设在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洛伐克广播电台是共和国的两个地方电台,此外还有赫维耶兹达电台、伏尔塔瓦电台和德温电台。

捷克斯洛伐克中央电视台于1953年6月1日开始试播,1954年2月正式播出。1970年5月9日又开办了第二套节目。1975年,开始在两套节目中播出一部分彩色节目,进入80年代以后,彩色电视节目已占一半左右。除中央电视台外,捷克斯洛伐克还有4个地方电视台、6个电视转播站。中央电视台交替用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播送新闻和其他节目,派驻国外记者10余人。

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始建于1918年,战前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通讯社向国内报刊、电台提供国内新闻和抄收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德国占领期间,捷通讯社被并入纳粹新闻通讯系统,战后重新改组为国家通讯社。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总部设在布拉格,在布拉迪斯拉发设总分社,在国内10个州设分社。总部每天用英、俄、法、西班牙4种文字向国外发送综合新闻,抄收国外20多家通讯社的新闻。除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外,1977年7月1日,捷又在布拉格成立了奥尔比斯新闻社。该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有关捷克斯洛伐克的宣传品,向国外宣传。

(七)保加利亚

1946年9月,保加利亚废除帝制,建立了共和国。1948年12月,原保加利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组成统一的保加利亚共产党。

保共中央机关报《工人事业报》在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该报于1927年保加利亚工人党成立时创办),40多年间一直是国内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44年发行6万份,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增加到45万份,80年代末期则达到80万份。

1946年,保加利亚又陆续出版了《劳动报》、《人民青年报》、《祖国阵线报》。保加利亚的社会、文化组织也出版了机关刊物:农民联盟中央机关报《农民旗帜报》、人民妇女联盟机关刊《人民妇女之声》、作家协会机关刊《文学阵线》、新闻记者联盟机关刊《新闻》以及国防部机关报《人民军报》等。

进入80年代以后,保加利亚出版965种定期刊物,总发行量为1 090多万份。东欧剧变前,保全国有8种中央日报,5种地方日报。

1935年以前,保加利亚广播电台(成立于1929年)为资本家所掌握,用于纯商业目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广播事业收归国有。索非亚广播电台对内用保加利亚语广播,用土耳其语对国内少数民族广播,用12种外国语对外广播。1948年,全国有200多万台收音机,通过广播中心和广播站形成了全国广播网。20世纪70年代,索菲亚广播电台对内广播4套节目,对外广播的语种增加到14种。

保加利亚电视台于1959年正式开播。1972年开始播放彩色节目,到70年代末,播出的基本上都已是彩色节目。除设在索菲亚的中央电视台外,在普罗夫迪夫、鲁塞、瓦尔纳和布拉戈耶夫格勒等地还有州电视台。进入80年代后,又在首都郊区的维托沙山上修建了“广播电视中心”,电视节目由2套增至3套。

保加利亚通讯社建于1898年,“二战”后(解放后)改组为国家通讯社,由部长会议领导。保通社每天向国内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提供数万字的国内外新闻,对外用俄、英、法、德4种语言文字发送新闻稿。保通社总部设在索菲亚,在全国各州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派有常驻记者。除保通社外,保加利亚记者协会等组织还于1967年创办了一个综合性民间通讯社——索菲亚通讯社。该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出版物和影片向世界各国宣传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