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的廉价报纸

美国的廉价报纸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美国的廉价报纸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从18世纪末期起,美国开始了手工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美国早期较为著名的廉价报纸都出现在纽约。1.纽约《太阳报》这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创办。他一语双关地指出,《太阳报》是资产阶级报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以突出该报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美国的廉价报纸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从18世纪末期起,美国开始了手工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1810年,美国出现了效率相当于人力印刷机10倍的滚筒式印刷机,使出版物的印刷成本降低,复制能力大大提高。19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又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浪潮,议会废除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各州相继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社会中下层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在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下,美国报纸开始向社会中下层扩展。三四十年代,在东北部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首先出现了一批廉价报纸,以后这类报纸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费城《公共日报》(1836年3月26日创办)曾撰文描述廉价报纸普及的情形:纽约和布鲁克林两城共有人口30万,而廉价报纸的销数则超过7万份……在大街小巷、旅馆、银行、商店等处都可看到报纸。几乎每个看门人和马车夫的手里都有一份报纸[3]。19世纪60年代以前,廉价报纸与原有的政党报纸并存,南北战争(1861—1865年)以后,廉价报纸逐渐超过政党报纸而成为报业的主体。

美国早期较为著名的廉价报纸都出现在纽约。

1.纽约《太阳报》(The Sun)

这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Benjamin Day)于1833年9月3日创办。本杰明·戴当过印刷学徒工,1831年到纽约开办印刷所。当时还是政党报纸的天下,其内容以政治新闻和评论为主,而且报价昂贵(每份售6美分以上),只能订阅,没有零售。为了开发印刷业务,本杰明·戴决心改变传统方式,办一份面向平民百姓的报纸。他在《太阳报》的创刊号上宣称:“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4]

本杰明·戴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他善于经营。《太阳报》坚持低价发行,每份4版,售价1美分,以街头零售为主。他还给报贩很大的折扣(100份报纸的批发价只有67美分),以促进发行。《太阳报》大量刊登广告,第三版的半个版面和第四版均为广告,有时第一版也插登广告。充裕的广告收入使报纸有可能改善条件,更新设备。1837年,报纸开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滚筒式印刷机,每小时印刷4 000份,使报纸的大量发行有了物质技术上的保证。

其次,《太阳报》一改过去单调沉闷的办报风格,以变化多端的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吸引读者。为此,该报聘请了一些善于挖掘、采写新闻的行家里手当记者,他们的文章和报道经常给读者带来惊奇的感受。为了吸引读者,扩大发行,《太阳报》还采取哗众取宠的做法,以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消息吊读者的胃口,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肆意编造。例如,该报于1835年8月刊登了关于英国科学家在非洲好望角以特大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的连续报道,该报道在描述了月球的地形、山脉、湖泊之后说,经观测发现月球上有鸟兽,接着又说发现了月球人,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状如蝙蝠、有翼能飞的月球人的种种细节,一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出现报纸一天10小时印刷供不应求,读者伫立街头等待报纸的情形。后来《太阳报》的骗局被揭穿,同业群起而指责。

尽管这一做法被认为是美国新闻史上精心策划的虚假报道的典型,它却为《太阳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报创刊时印行1 000份,4个月后日销售5 000份,居纽约各报之首;1年后日发行1万份,2年后日发行1.9万份,一度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报纸(当时《泰晤士报》日销量为1.7万份),3年后达3万份。随着发行量的上升,广告也急剧增长,本杰明·戴因此而大发其财,每年纯利润2万元。

《太阳报》的成功经营为美国资产阶级报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美国报刊史学家莫特曾以“太阳升起了”作为《美国新闻事业史》一书中“廉价报纸兴起”一章的标题。他一语双关地指出,《太阳报》是资产阶级报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以突出该报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据他本人说,他无意过高评价本杰明·戴在新闻学上的贡献。

1837年本杰明·戴把《太阳报》转卖他人。1868年著名报人查尔斯·达纳接办,任主编29年时间,使该报再度辉煌,1876年日发行13万份。达纳之后,《太阳报》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太阳报》晚刊则于1950年并入他报。

2.纽约《先驱报》(The Herald)

《先驱报》创办于1835年5月6日,创办人詹姆士·戈登·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是苏格兰人。他24岁移居美国,做过教师、职员、报纸校对、记者、编辑。贝内特起初热衷于创办政治报纸,但未成功,于是决定放弃政治,办一份独立的商业报纸。《先驱报》创刊后不久便获成功,仅半年时间销量就逼近《太阳报》,1836年扩版后每份报纸由1美分提高到2美分,销数仍然直线上升。1850年,该报日发行3万多份,19世纪60年代日发行量达6万份,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先驱报》在欧洲国家也有大量订户,广受欢迎。

《先驱报》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有着明确的新闻理念,贝内特在报纸发刊辞中对此曾有充分的阐述:“我们将致力于记录事实,记录公共的和主要的事件与问题。我们不说废话,不带偏见,公正地、独立地、无畏地和善意地进行报道,并且适当地加以评论。”在报纸创刊的前3年中,贝内特一直亲任主编,亲自采访、撰写文章,他还招贤纳士,延揽人才,不断扩充记者、编辑队伍,以增强实力。

《先驱报》新闻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文字通俗、笔调辛辣,最初以地方新闻见长,包括警署新闻、金融新闻、社教新闻等等。其警署新闻聚焦于一些离奇案件的审理过程,常常引起社会轰动;其首创的华尔街新闻栏提供的金融市场、货币交易以及证券行情信息引起纽约商界的高度重视;其社交新闻首次对纽约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进行报道,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兴趣。在地方新闻的基础上,该报又加强了全国新闻和国际新闻的报道力度。从1841年起,《先驱报》派记者常驻华盛顿,及时报道首都政局和国会辩论情况。报纸还在各大城市派驻记者,以便及时获取各地新闻。南北战争期间,该报有40多名记者分布于各个战场,其战事报道超过了所有的竞争者。作为一份商业报纸,《先驱报》同样热衷于制造各种轰动效应,但在新闻采写与报道方面的成就却大大超过了它的先行者

在重视新闻报道的同时,贝内特善于经营,大量刊登广告,创刊第二年,广告就占了一半的版面,获益颇丰。

1872年老贝内特病故,其子(时年26岁)小贝内特继任。小贝内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着过人的新闻敏感。1873年,他与英国《每日电讯报》合作,派记者斯坦利带领探险队前往中非探险。此后该报还组织过北极探险、中亚沙漠探险,并发表了大量引人入胜的新闻通讯。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对大小贝内特的评价是:“一个是争取新闻的大师,一个是制造新闻的奇才。”

1924年该报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3.纽约《论坛报》(Tribune)

《论坛报》创办于1841年4月10日,创办人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出身贫苦农家,早年在印刷所做学徒工,当过排字工人,稍后与人合办印刷所。1834年在辉格党的《宪法报》当编辑,成为辉格党党员。同年自己创办文学周刊《纽约人报》。以后他在州长选举和总统选举中为辉格党编辑竞选刊物,使其获得成功,他因此成为纽约辉格党的三巨头之一。

与其他廉价报纸不同,格里利宣称《论坛报》“是一个政治、文学和综合新闻的新晨报。它将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他们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权益。它将摒弃许多著名便士报上的不道德、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材料。我们将竭尽心力把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迎的家庭常客[5]。这充分体现了格里利的新闻理性原则。

如同格里利宣称的,《论坛报》是一份新型的便士报。首先,它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剔除哗众取宠的成分。它也刊登社会新闻和警事报道,但重在说明过程,而非一味寻求刺激。为此,它曾获得“道德机关报”的雅称。其次,该报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它的言论紧扣下层民众关心的问题,如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度、主张男女同工同酬、提倡禁烟禁酒、保护关税等。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直接促进了群众运动的开展。

该报的改革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是:1)提倡开发西部。这是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贫民的一条谋生之路。报纸提出“青年人,到西部去”的响亮口号,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向西部进军的浪潮中起了重要作用。报纸还积极敦促政府修筑铁路,架设电线,制定《宅地法》(给西部移民购买土地以优惠)。2)反对奴隶制度。5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进入高潮,《论坛报》积极配合宣传。1854年格里利参与创建共和党,并帮助林肯入主白宫。在后来的南北战争中,《论坛报》发表“向里士满进军”、“二千万人的祈祷”等社论,坚决支持政府讨伐南方。美国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论坛报》,认为它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仅次于林肯。

《论坛报》在办报中重视延揽人才,并吸引各方面有识之士为报纸撰稿。马克思曾长期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1851—1862年间为它撰写过500多篇有关欧洲问题的述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报的声誉。

《论坛报》创刊时售价1美分,第二年改售2美分。尽管该报发行量始终落后于《太阳报》和《先驱报》,但其社会影响力却远远超过这两家。1924年,该报与《先驱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1966年停办)。

4.《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1851年9月18日由亨利·雷蒙德(Henry J.Raymond)和他的两位同仁共同创办。雷蒙德出身富裕农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进入《论坛报》工作,成为格里利的得力助手。后与格里利产生意见分歧,离开该报。1851年当选为纽约州议会议长。

这份报纸初名《纽约每日时报》,大张4版,售价1美分,第二年改售2美分。1857年改名为《纽约时报》。该报创刊前,雷蒙德对当时纽约报界的看法是:成功的便士报(《太阳报》和《先驱报》)追求煽情主义,道德水平低、格调低;《论坛报》格调虽高,但其评论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如果办一份新闻翔实、议论平和的廉价报纸,必定受到读者的欢迎。为此雷蒙德将“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作为自己的办报方针,力求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报纸很快便办出特色。南北战争时,《纽约时报》已成为美国著名的日报,对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

《纽约时报》在发行上也采取了新的做法:先是雇佣报童向全城各住宅送报一周,每周收取报费6分,周末收取。因发行形式新颖,加上内容丰富,报纸出版9天订户已超过1万,2个月达到1.5万,一年达2.6万。

雷蒙德对新闻事业有独到的见解。他在1857年撰写的《新闻事业的理论》一文中指出:公众报纸与政党报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政党机关报不对新闻事业负责,因而不是新闻事业的合法成员,没有资格享受新闻事业的荣誉。报纸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必须是超党派独立的,必须具有更高尚的职能。尽管雷蒙德是这样分析并强调的,但在实际的办报过程中,由于他本人一直活跃于政界,《纽约时报》也不能彻底摆脱政治上的倾向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