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理论见解

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理论见解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理论见解一、“以读者为中心”的评论观念纵观西方新闻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找出一条贯串线,这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更重要的因素是在主观方面,严肃报纸树立了社会责任的观念,把“以读者为中心”上升到自觉的理性要求。评论的一大任务是帮助读者更新观念。

第二节 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理论见解

一、“以读者为中心”的评论观念

纵观西方新闻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找出一条贯串线,这就是“以读者为中心”。

西方的政治体制及新闻体制是多元化的,各个不同的利益团体,包括政党、劳工组织、企业集团、宗教和社会团体等,都有自己主办或控制的新闻媒介;而即使是相对独立的媒介,也自有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观点以至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倾向性。这就形成了媒介彼此之间在报道、评论诸方面的激烈竞争和对抗局面。经济的压力也大大促进了带有企业性质的媒介对受众的争夺。因此,客观的环境使报纸评论不得不注重读者的政治倾向、利益要求及阅读趣味。但是,这种注重早已不是简单的甚至无原则的迎合。尤其一些严肃报纸的评论,更着眼于对读者的帮助、引导和思想上的启发,试图通过确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来赢得读者的拥护。

更重要的因素是在主观方面,严肃报纸树立了社会责任的观念,把“以读者为中心”上升到自觉的理性要求。西方评论界认识到,社会舆论的形成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人们(读者)的个人经验;其次,新闻媒介对某事件的报道;最后才是报纸言论。因此报纸言论版同时要面对两方面的压力:评论员首先应当充分意识到读者个人经验在决定自己意见时的主导作用,然后要看到报纸新闻版对事实的“客观性”报道,较之评论“主观性”的判断、批评,更能吸引和影响读者。评论显然陷在一场自己不占优势的竞争之中。但是,评论又必须取胜——因为对于读者和报纸新闻版,评论界始终持不信任甚至是质疑的态度,他们意识到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缺陷。

当前,无论公共事务还是个人私事,都日益复杂化,而且越来越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的背景下,读者的个人经验常常难免过于褊狭或陈旧,他们的知识水准和思考能力也未必能够胜任对不少问题的认识与判断,特别是由于思想的惰性,使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思考问题的自觉性。而评论应该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上述的困境。

其实读者也正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所以一般公众对印刷文字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他们从阅读中扩大视野以认识生活,甚至据此决定自己的某项选择乃至整个人生准则。但是占报纸主要比重的新闻版却未必能提出真正经过慎思明辨的可靠思想。所以评论的责任更显重要。而且除了给读者引导启迪之外,还负有指导包括新闻版在内的报纸整体的职责。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西方评论界确立了评论三原则:独立性、为公众利益服务及争取在社会舆论中的领袖地位。后两项原则又具体化为评论对读者的五大作用及对报纸整体的三大作用,即评论的八项职能。独立性原则我们将在后文单独介绍。

二、评论对读者的五大作用

1.在阅读中理清头绪

帮助读者在阅读有关纷纭复杂事件的报道时理清头绪,特别是提供认识、思考有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借鉴。

西方评论界提出这一职能的理由在于:一方面,读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印刷文字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如广播、电视),但另一方面,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却日趋缩短,这一事实简直可怕。相对而言,广播、电视信息缺乏深度和较多的内涵,所以容易造成读者对事物的了解浮于表面。评论可以帮助他们花较少的时间而获得较多实质性的内容。评论能告诉读者事件的背景等,使模糊的事实变得清晰,并指出事件的意义。这恰恰也就是有思考的良好习惯的读者希望报纸为他们做的。

评论员对于评论题目的选择其实告诉了读者:哪件事是最近的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这种对新闻价值的又一“估价”形式的分量,要重于新闻版面上的处理。同时,评论者不仅可以强调新闻的意义,甚至还可以把重大事件首先在评论中加以披露,因为报道的对象必须是业已发生的明确事实,而评论则可以相对灵活,如预测动向,揭示一些隐而未明的事件。比如《泰晤士报》便一向如此,1929年它根据种种迹象在数月前就预示了经济大衰退;1936年,评论则提醒人们德国法西斯正在预谋一场战争。所以,评论员笔下的事件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否已由新闻版作出报道。这对读者关注现实起了向导的作用。

2.促使读者理性思考

促使读者开动脑筋,帮助他们从盲信或幻想中解脱出来而代之以理性思考。同时提供给他们讨论问题的讲坛(这体现在社论版上便是对读者投书的重视,详见后)。

3.给舆论以潜移默化影响

给舆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一旦大事临头需要大众作出抉择时,他们的决定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由于长期受到影响而养成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能作出明智的决策。

评论者的职责首先并不在于告诉读者思考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他没有资格把自己当成智慧的化身。其最重要的责任应当是激励读者思考问题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读者赞同你评论的观点固然可喜,但如果他们不赞成,也不是坏事情。评论者在一篇评论中首先要表达的意愿是:“来,让我们好好想想这件事情。”这一点与第一项职能联系起来认识,评论对于事件重要性的强调和对其背景、意义等的解释分析,均应看作是给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便利,以激励其思考。

评论的一大任务是帮助读者更新观念。有些陈旧过时的想法,或传统的思维习惯对人们影响至深,而且自己往往不易察觉。不少评论家本人亦身陷其中,因此对政治家的宣言之类很是警觉,常能提出批评,但对大多数人共有的错误观念却浑然不觉。甚至报纸评论也时常站在新事物、新观念的对立面,充当守旧的角色。这种大多数人的意见,有时是可怕的,它会扼杀敏锐、正确但声音微弱的少数人的新见。旧观念有时事关国计民生,影响到最高决策层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有时却具体而微,诸如对经商的偏见,甚至包括“高速行车必定危险”、“老人做事一定效率不高且易出事故”等陈见。不过可别小看它们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评论员在这方面必须慎思明辨。

评论,由于其观点在一段时期内的一致性、连续性,而对读者发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特别如有些小城市的报纸,评论所长期坚持、不断强调的观点及其代表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甚至会左右当地居民的政治倾向和价值观念。往往不是报纸做自由派或保守派市民们的代言人,而是市民作了报纸观点的俘虏。有责任心的评论员在这方面有可能给人民以正确的影响,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到,西方评论界把自己社会责任的实现首先寄希望于影响读者,而不是影响上层。这或许是民主政体的一个侧影。同时,他们自觉地把激励思考使读者能够持有独立见解的目标置于宣传己方观点之上,则是民主意识的一种反映。

4.维护民主自由权利

帮助读者维护自己的民主自由权利,特别是防止政府决策可能造成的损害。支持他们为建设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在社会生活中,评论有时以战斗者的姿态出现,推进社会变革,指陈时弊,批评不正确的流行思潮,锋芒咄咄逼人。有时却又扮演一种慈祥长者的角色,循循善诱,剖析利弊,以避免无谓的矛盾冲突,弥合裂缝,促进诸如劳资纠纷、种族对立、宗教矛盾等的圆满解决;在面对灾害时安定人心。总之要在社会生活中起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评论的又一重要角色是“哨兵”,保卫民主与自由,特别是防止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最终导致专制。监督政府部门,向人民指出其政策上的漏洞并告诉他们:政府应当怎样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有时候,评论可以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上呼吁并迫使政府作出某些决策,如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市交通等。

5.使读者在读新闻时能够识别编辑的偏见,认清事实真相

西方评论界十分关注新闻报道对于大众意见的影响乃至决定作用。他们指出,报纸新闻不仅仅在叙述、描绘事实,它们还通过编辑各种手段的处理,向读者灌输一种微妙的观念影响,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进而改变其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时读者接受的是编辑的偏见。不少报纸新闻编辑也认为,“我们的标题就是评论”。“舆论取决于我们报道何种事实和怎样处理它”。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此不加鉴别地盲目接受,很少抱有警觉的怀疑态度。因此,评论就有必要向读者提供这方面的帮助。而且,评论者应当更加冷静、客观,努力做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读者则应当了解多方面的意见。评论版的稿子可以反映三方面人士的观点:与事件有利害关系的专家的意见;超脱、旁观的专家的意见——评论员不是属于前一种,就是后一种;一般读者的想法。理想的范式是:严肃、理智、细心的探究态度,有组织地因而也是有效率地进行问题探讨。

三、新闻评论对报纸整体的三大作用

新闻评论对报纸整体具有以下三大作用:

(1)确立报纸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2)体现报纸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形象与职责。

(3)整个报纸工作的向导。

评论版编辑或者通过参与报纸的编辑方针的讨论、制订,或者通过以自己的观点阐述新闻报道的意义等,给出版商、新闻编辑及记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报纸的观点、新闻报道重点的取舍等等,从而有可能消除报道等对读者的不利影响。

四、新闻评论的独立性原则

西方新闻界为新闻评论确定了三项原则,即:保持独立性;为公众利益服务及争取在社会舆论中的领袖地位。独立性是其中的首要原则。很显然,评论一旦失却了客观、公正的立场,无原则地为某种特殊利益所驱使,那便谈不上“服务公众利益”;当失去读者的信任时,它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自然也岌岌可危了。

所谓保持独立性,主要指以下五方面的含义:

(1)绝对地尊重事实,在深入地掌握全面、准确之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立论。

(2)持论公正,特别是要能够公正地对待对立双方的意见和人。

(3)洁身自好,不做政客或其他利益团体的附庸。具体而言,报业老板和评论员不应过分卷入社会团体及其活动。他们当然不可能不接触社会各界乃至有所参与,但决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评论员可以加入党派或其他社会组织,但必须仅仅作为个人的信仰和爱好,不能因此充当一党一派的喉舌。

(4)经济独立。就总体上说,报纸一般不应接受捐款或赞助。有时候,尽管出资一方并非别有用心,但当读者知情时,便可能怀疑报纸观点的独立性。所以经济独立具有双重意义:维护报纸实际的独立立场;维护在读者心目中的独立形象。

(5)报纸不强求评论员写作与其本人信念相违背的东西。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开明的做法是:在对特别重大问题表态时,允许持不同见解的评论员暂时搁笔;除此之外,则可以允许他们在报上同时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当然只能以个人名义发表。

另外,新闻史上的一些成功报纸的实践也用不同的文字形式阐述了独立性原则的一些含义,在具体方面有所补充和展开——

约瑟夫·普利策给《世界报》确定的原则:《世界报》永远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决不向不公正或腐败现象妥协;永远同任何党派别有居心的宣传唱反调,决不从属于任何政党;永远同为富不仁和损害公众利益的人作对,永不丧失对穷人的同情心;永远为公众利益服务;决不仅仅满足于刊登新闻报道;永远坚决地保持独立性,决不畏惧向危害社会的势力进攻,不管它是富人还是穷人。

纽约时报》:本报立志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努力保持报纸的独立性。绝对地无所畏惧,不屈从于各种压力;无私地服务于公众利益,不使报纸变成实现个人野心或党派政治的工具,也不使它成为个人或宗教偏见的喉舌。

华盛顿邮报》:报纸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和社会服务,而非服务于其所有者的私利。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大众的幸福,报纸应当准备贡献一切。报纸不应与任何特殊利益团体结盟,而应当保证公正、独立自主和全面地审视社会上的人与事。

这些阐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报纸不为所有者(报业老板)私利服务的原则,评论能否独立判断问题,与此关系颇大。

以上主要介绍了西方新闻界关于新闻评论的独立性原则。作为理论原则,它或多或少总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干扰,评论在实践中往往不能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甚至会出现背道而驰的做法。所以,对理论观点的了解不能取代对西方评论实际状况的认识,两者之间总存在相当的距离。

其中,他们对于新闻媒介及其评论的独立性问题的见解,最具理想色彩。西方新闻界对此问题作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和分析,结论并不乐观。事实上,经济独立对大多数报纸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当它们因为生存竞争的压力而求助于外界时,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特殊利益团体的色彩,进而也会影响到评论的独立立场。其次,大多数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不足以同来自政府或其他集团的压力相抗衡。在西方各国,或多或少也还存在对新闻自由的干涉。最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大多数报纸偏于一隅,以一小城市作基地,这时便很难对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实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评论的立论往往根据通讯社、大报等的报道,可能由此而受到其中偏见的影响,失却判断的独立与公允。这一问题为评论所特有,不似前两项那样是媒介的共性问题,却也至关重要。

当然,一部分像《纽约时报》那样的新闻媒介(新闻企业),雄厚的财力足以保证经济独立,举足轻重的舆论地位又足以使它顶住外部压力,更不存在偏居一隅的困扰,能够消除来自外界的对评论独立立场的干扰因素。但又有其内部的问题(小报亦有),即报业老板经济利益、政治观点等对评论倾向性的决定作用。对此,往往只能寄望于有一个“开明主人”,而这显然是不可靠的。事实表明,对于重大问题的判断,特别如总统选举,“开明主人”也会公开干预评论立场。《华盛顿邮报》曾因揭发“水门事件”而大获赞誉,但调查之始,该报老板格雷厄姆夫人慑于白宫压力,几次进行干预,甚至要求停止调查。美国198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报业老板在总统选举时本报社论支持哪位候选人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决定权。统计数字显示,评论员个人的投票意向同笔下评论的支持倾向有明显差距。在前面西方评论界关于独立性含义的阐述中,有一条是允许评论员在持不同见解时不写社论,也许可看作原则对现实的让步。

独立性既然不易做到,那么“以读者为中心”和“社会责任论”,也就有其实践方面的困难性了,理想色彩清晰可辨。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这些理论原则的积极意义。事实上,西方媒介在实践评论理论原则方面还是有其成功的一面,且不说有良知的新闻从业人员不妥协的努力,就是经济赞助人和报业老板,也能在多数问题上尊重评论员的决定权,政府等也不敢在干预新闻自由方面走得太远。况且,他们还有一系列针对干扰的反措施,比如言论版中允许评论员以个人署名方式发表不同意见。有些报纸如今已将其发展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的“社论对版”,专门发表与本报立场相异的看法。又比如针对地方小报难以就国内国际问题准确立论的技术性障碍,发展起了辛迪加专栏(详见第五节)。这其中的原因颇多,但理论原则的倡导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使评论界内外人士达成共识,对妨碍评论独立的势力施加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