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的语言教育政策

世纪的语言教育政策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1世纪,菲律宾的语言面临新的格局。菲律宾的主导语言政策即双语教育对其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3年5月17日公布第210号行政命令,确立加强英语作为教育系统主要语言之政策。针对公立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下滑状况,菲律宾政府还拨款1100万美元用于教师培训。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华文学校也能反映菲律宾语言政策的实施情况。

进入21世纪,菲律宾的语言面临新的格局。如同一位菲律宾学者所言,“由于英语已被广泛地接受,菲律宾语未能成功取代英语的地位”[1]。英语优势造就了菲律宾的“国家英雄”,即一大批操流利英语的海外劳工。这是选择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造成的事实。在各国的语言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规律: 所制定的法律或实际所执行的政策,如果符合语言的和民族的发展规律,这个法律或政策就会见效,语言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绝不仅仅是法律或政治领域的问题。[2]对于操流利英语,散布全世界的菲律宾“国家英雄”——海外劳工,总统阿罗约说,人力资源培养是菲律宾“保守得最完好的商业秘密”。语言经济学家把语言界定为一种人力资本 (humancapital)。“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菲律宾海外劳工因为能说流利的英语,足迹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菲律宾创造了大量外币汇款,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正是语言经济价值体现的典型范例,也是菲律宾语言政策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体现。

语言经济学家认为,语言教育和经济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菲律宾的主导语言政策即双语教育对其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1年,菲律宾政府意识到国民英语能力有下降趋势,于是着手语言政策的调整改革。2003年5月17日公布第210号行政命令,确立加强英语作为教育系统主要语言之政策。针对公立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下滑状况,菲律宾政府还拨款1100万美元用于教师培训。第210号行政命令将英语重新确立为教育的主要语言。2003年又通过宪法,强迫性地要求将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如今,在菲律宾,从上幼儿园起,儿童就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在整个学生时期,教学媒介主要是英语,学生以英语做作业,参加英语考试,多数科目的课本是用英语印刷或是用英语和菲律宾语两种语言印刷的。一般来说,完成高等教育的菲律宾人英语水平已相当高。菲律宾的英语环境在亚洲首屈一指,政府规定英语为官方和商业用语,书店到处是英文书籍,主要报纸都用英文印刷,电视里也充斥着英文。菲律宾社会已发展到使人非懂英语不可的程度。在菲律宾,人人会说英语。根据语言经济学,语言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的,但使用某种语言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或合并其他知识与技能,满足了市场需求,此时语言的经济价值便得以体现。而对于西班牙语,2007年8月8日,阿罗约则宣布从2008年1月起恢复其官方语言地位,并向西班牙政府求助以完成包括一个官方的仪式和将西班牙语重新列入菲律宾教学系统的必修课程的计划。阿罗约亲外的语言政策一度在国内引起对立两派激烈的媒体大战。[3]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影响和双语政策的长期推行,菲律宾许多本土民族的语言面临绝迹危险,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语言政策的合理性。2008年,菲律宾众议院召开教育与文化委员会的听证会。2009年,教育部公布第74号令,正式废除执行了35年的双语政策,规定在全国各类教学中采用基于母语的多元语言教学。英语作为一笔特殊的殖民遗产,仍将与菲律宾本土语言一道,对该国的语言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华文学校也能反映菲律宾语言政策的实施情况。菲律宾华校的华语教育兴起于1899年,在100多年中,华校几经兴衰,终于形成了目前169所的壮观规模。华校实行双语 (华语、菲语) 或三语 (华语、菲语、英语) 教学,主要目的是传承华语和中华文化。但长期以来菲律宾华校的双语教学一直陷入误区,效果不尽人意。华语究竟是华校学生的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这是过去一直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主张第一语言者认为,学生是在华人家庭长大的,有中华文化的背景,所以华语应该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主张华语是第二语言者认为,学生进入华校学习前,既不会说闽南方言,更不会说普通话,华语是进入华校后才开始学习的,所以华语应是学生的第二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一致认为华语是华校学生的第二语言。长期以来华校是用闽南话作为媒介语来进行华语普通话教学的,但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基本上不会说闽南话,于是在华语课堂上出现了闽南话、他加禄语、英语、华语普通话一齐上的现象,这就使得课堂上语言的使用相当混乱。对于这一问题,有人主张闽南话和普通话分阶段进行教学,有人认为应该是教普通话而不教闽南话,也有人主张两种同时教。由于意见各异,没能达成共识,现在各华校都在按自己的观点组织教学。[4]

以在菲华文学校之一的中正学院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设置为例。小学上午的周课程包括: 语言4节,阅读3节,演讲1节,写作1节,菲语4节,公民4节,科学5节,数学6节,品德2节,音乐劳美2节,计算机1节,图书馆1节,体育1节。其中语言、阅读、演讲和写作都是英班课。公民课用菲语上,加上原来的4节菲语,共8节。其他学科的教科书用英语撰写,但教学媒介语大多为菲语。中学部上午的周课程包括: 英语6节,菲语4节,科学6节,数学6节,社会学习4节,计算机2节,家政2节,辅导1节,卫生音乐1节,价值1节,体育1节。除英语和菲语课外,其他学科的教科书用英语撰写,但教学媒介语大多为菲语。

综合分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中、英、菲课程,菲律宾华校学生学习这三种语言的情况如下:

1. 出生后到2.5岁大部分时间接触的是菲语;

2. 2.5岁~5.5岁主要学习的是闽南语,华语则以故事或歌谣的形式穿插其中,英语随年龄的增大比重也逐渐增大;

3. 5.5岁~6.5岁中文教学还是以闽南语为主,但英文的比重增大到半天;

4. 6.5岁~8.5岁一周学习华语400分钟,闽南语减至200分钟,而英语和菲语占主要地位,学时一周1575分钟;

5. 8.5岁~16.5岁不再学习闽南语,每周600分钟华语课, 1575分钟英语课;

6. 16.5岁以后,即中学毕业后,不再学习华语,大学用英语教学,而菲语则用于日常交际。

[1] Sugbo,V., “Language Policy and Local Literature”, in Tinuha,History in Philippine Literary Texts.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p. 6.

[2]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课题组等编: 《国家、民族与语言: 语言政策国别研究》,北京: 语文出版社,2003年,第5页。

[3] 叶萍: 《语言政策对菲律宾经济文化的影响》,载《东南亚纵横》,2010第4期。

[4] 刘上扶: 《东盟各国语言纵横谈》,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