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模态隐喻的结构特点

多模态隐喻的结构特点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告中的图像隐喻》以大量二维广告的示例,从认知角度详细介绍了二维图像隐喻,拉开了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序幕。多模态隐喻则是“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通过不同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多模态隐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动态性和叙事性。

广告中的图像隐喻》(Forceville,1996)以大量二维广告的示例,从认知角度详细介绍了二维图像隐喻,拉开了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序幕。此后,隐喻的研究对象从图像隐喻拓展到包括电视广告和电影在内的更宽阔的多模态领域(Forceville,2009)中。认知语言学中大略将模态定义为“基于感知系统的、可解释的符号系统”(Forceville, 2009:22),并将其与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联系起来。鉴于此分类无法区分同一感知体系下的具体符号系统,如视觉模态下的语言与图画系统,对模态的具体划分只能宽泛地界定,比如分为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语、声音、音乐、气味、味道和触感9个具体模态。

单模态隐喻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Forceville,2009:23)。在“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表述中,“时间”本是无形无态的抽象概念,但被形容为可感知的具化概念(钱),将目标域的抽象概念用源域中的具体形象替代,并进行概念化表达。多模态隐喻则是“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通过不同模态来呈现的隐喻”(Forceville,2009:24)。平面广告中,通过图像符号体系中某种符号(源域)来表达语言系统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目标域),这样构建的隐喻就属于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动态性和叙事性。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 (2009:11)指出,如果用公式来描述语言隐喻,则可用“A is B”,这种概括源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概念隐喻理论没有考虑语境特征,忽视了隐喻的动态属性。与抽象的语言符号不同,“非语言模态的表征具有高度的时空连续性,或通过视觉上的延伸来构建具体的隐喻图景,或通过镜头的剪辑次序或声音的起伏来模仿事件的发展过程,因此多模态隐喻承载着一定的叙事性。”(何娟,2013:74)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2009)提出,用“A-ING is B-ING”这个公式来表现隐喻性话语的交际特征更为合适。在这个意义上,多模态隐喻具有一定的语篇建构功能。在《吸烟者》中,从吸烟到发生危害这期间所有的场景均处于“现在进行时”。第二,创造性。与纯语言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通过使用可视化的图像和空间去表达抽象概念,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促进他们产生特殊的情感效果,因为多模态隐喻可以表征语言隐喻所不能表达的图景和情感。

此外,大量的研究说明,多模态隐喻在很多地方有别于传统隐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多模态隐喻中的源域与目标域均可为具体实体或概念,而传统隐喻理论认为目标域只能是抽象概念;其次,传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的体验是隐喻中源域产生的基础,但“气味”或“味觉”这些概念从本质上需要隐喻的源域才能表达出来。再次,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理解有赖于某些相关概念因素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而多模态隐喻理论则认为在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过程中,被投射的不仅仅是某一单一的因素(Forceville,2009:12)。与语言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在表意上有独到的优势,可以凸显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某些概念,但是在表意的简洁性与简明性上,却无法与语言隐喻比肩(Forceville,2009:13)。多模态隐喻的表意过程中一般会与其他修辞方法(如转喻、拟人)协同起作用。同时,必须注意到,对多模态隐喻中源域的识别不仅仅依靠人的体验与感知,更要依靠文化涵义(cultural connotation),在鉴别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上,两者在文化涵义上的关联比物理关联更重要。因此,在识别多模态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时,可以依次或独立考虑以下三个方面:感知它们在(颜色、姿态、语篇、尺寸等)上的相似或认知图式上的关联,或同一特征在两个域内以关联的方式同时出现(Forceville,2009:31)。当然,多模态隐喻在具体语篇中的使用与语篇的体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描绘灾难的动画片中,环境的“受害者”总是某一类“动物”(Human victims are animals.)。

目前,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仍然处在探索性阶段,对于某些具体问题,比如多模态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是否可互换,尚且存在不同的解释,另外,对于多模态隐喻的分类也缺乏系统化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