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翻译师资培养

基于中医翻译能力的翻译师资培养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全把外语教学中的理念、课程、方法等搬到翻译专业学位教学中来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这个专业的实施和发展,也没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人才”。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就改变原来重学历学位和科研教学能力的标准,引进了多位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才,他们是既能翻译又能教学,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

师资队伍是中医翻译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培养合格的,具有较强中医翻译能力的学生,首先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翻译硕士专业要求核心课程和重要必修课程需配备2名以上的专任教师,且教学经验丰富,教授、博士需要达到一定比例,同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笔译或口译实践经验,而且还需要有一部分来源于实际翻译部门的资深翻译担任兼职教师(国务院学位办,2007)。对于中医翻译硕士专业的教师来说,既要求他们具备专业学术能力,更要求他们具备高水平的中医翻译能力和丰富的中医翻译实践经验。

目前,中医药院校的翻译教师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具有语言学和翻译背景,具有一定中医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二是具有中医背景,英文水平较好,长期在中医院校担任中医英语课程且也具有一定的中医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三是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兼职导师,这些导师有的是有英语背景、有的是有中医学背景,但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虽然这三部分教师能够初步满足中医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但由于中医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发挥这三部分教师的特长,进行优势互补,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需要下大力气。

首先,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任课教师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在任课教师教学之初,就应该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中医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医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和社会对中医翻译的需求状况。以培养翻译能力为目标的翻译硕士的课程有别于外语教学中以提高外语为目的的翻译课程,不能照搬外语教学中的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全把外语教学中的理念、课程、方法等搬到翻译专业学位教学中来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这个专业的实施和发展,也没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人才”(柴明颎,2012:92)。

其次,对不同背景的翻译师资进行培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具体来说就是语言学和翻译背景的教师,在进一步学习翻译教学的同时,也要学习有关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学背景的教师,在提升外语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翻译教学和翻译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教师则要适当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采取互相学习、外出培训、集中讲座等方式进行。

第三,要加强教师的中医翻译实践,增强其翻译实务能力。鼓励教师在外承接有关的翻译任务,并把这些任务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真实的翻译任务。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在课时量计算方面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系数,鼓励他们进行翻译实践并应用到翻译教学中去。同时,也鼓励教师从事中医文献的翻译,出版译著,向学校争取政策,把翻译教师的译著也纳入学校的职称评定体系。

第四,加强教师翻译技术的培训,并在教学和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中医翻译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信息通信技术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除了开设专门的翻译技术类课程以外,还需要在其他课程教学和翻译实践中都能够运用,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

第五,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进行改革,着重引进翻译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就改变原来重学历学位和科研教学能力的标准,引进了多位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才,他们是既能翻译又能教学,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柴明颎,2012:93)。

最后,对于以培养中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中医翻译专业硕士点来说,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在国际上,有多位从事中医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型人才,他们不仅研究中医翻译,更翻译了大量的中医文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如在第2章提到的魏迺杰(Nigel Wiseman)和文树德(Paul Unschuld)。对这些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人才的聘请,可以以客座教授的身份,采用集中授课和讲座的方式,为中医翻译硕士专业学生开设课程。除了“请进来”以外,我们的教师还应该“走出去”,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翻译院系去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中医翻译理念、原则和方法,我们教师的教学和翻译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