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省语义学»介评

«缺省语义学»介评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省语义学介评_语义认知与构式理据散论一、引言缺省语义学是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K.M.Jaszcolt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介绍语篇语义的书,该书首次出版采用精装本形式,2007年6月推出了平装版。缺省语义学理论把语法或者语言表达形式作为多种信息来源中的一种,并与其他几种来源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提出缺省语义理论的同时,作者将其与动态语义学和语篇表述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引言

«缺省语义学»(Default Semantics)是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K.M.Jaszcolt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介绍语篇语义的书,该书首次出版采用精装本形式,2007年6月推出了平装版。2008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认知语言学名家讲坛上,Jaszcolt教授介绍了她的缺省语言学理论,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篇分析的新视角,从认知的角度进行话语分析。缺省语言学理论尝试并成功解释了人类为何能如此迅速、高效地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default”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语言学词典»(戴维克里斯特尔,2007:99)将其解释为缺省的、默认的,它指一个先期指定的值在满足某些条件的自动引入到分析中。计算机中的缺省值指系统默认状态,也叫默认值。如果你不想或不需要做任何特殊的选择,电脑就按照它已经配置好的参数进行设置和运行。这个解释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中的缺省。该书成功地运用动态的真值条件语义学和真值条件语用学来分析交际行为中的话语语义。Jaszcolt认为只有在话语交际行为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判断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义不是话语句子的本身的意义,而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的意义,并且被“理想的听话者”(modeladdressee)(p.3)重新获得的意义。Jaszcolt教授在动态谓语逻辑和语篇表述理论(discourserepresentation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分析语义和语篇的理论,把语篇的重要组成单元——话语作为主要的研究点,在广义的真值条件框架下开展分析,而不是局限在句子结构上。目前国内尚未引进该书,笔者认为该书对语义学、语用学、计算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研究者都颇具参考价值,作者提出的缺省语义理论颇具先创性和启发性,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讨。

二、基本框架和内容简介

合并表征(mergerrepresentation)理论是该书的理论框架,也是该书的灵魂。该理论认为真值条件内容的表征是多种信息的合并,书中把它们分为四大类:①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wordmeaningandsentencestructure);②有意识的推理过程(consciouspragmaticprocess);③认知缺省(cognitivedefault)(产生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特点);④社会文化缺省(social Gculturaldefault)(产生于社会和文化的组织方式)。四大信息来源组成了语义表征,它们的合并构成真值条件。所有构成语义的信息来源都处于同等地位,通过“协同作用”(conspiracy)(p.8)共同作用于语义,消除了描述不足和意义不明确等问题(p.6)。缺省语义学理论把语法或者语言表达形式作为多种信息来源中的一种,并与其他几种来源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此理论否定了语法的核心及优先地位,因此也就否定了语用内容对逻辑形式的“侵入”(intrusion)(p.9)。有时话语语义可以“超越”(overridden)句子结构(p.9),书中出现如下一例:一个小孩不小心弄伤了手指,他有点小题大做,于是放声大哭,他的母亲认为伤势并不严重,于是便对他说“Youarenotgoingtodie.”。根据句子结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Theboyisnotgoingtodiefromthecut.”,而母亲想表达的意思为“Thereisnothingtoworryabout.”(p.63)。由此例可知,语义有时“超越”句子结构,是多种信息的合并,借用物理学上的说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本书在结构框架上可分成两大部分,分别是理论基础以及理论应用。第一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介绍意义表征(meaningrepresentation),奠定理论基调;第二章介绍缺省意义(defaultmeanings),提出理论中的两大缺省概念;第三章具体介绍缺省语义学理论的灵魂——合并表征(mergerrepresentations)。通过这三章,作者层层深入分析缺省语义理论。第二部分由接下来的七章组成,作者用该理论分别解释了定摹状词(definitedescriptions)、命题态度报道(propositionalattitude reports)、表将来和英语的“will”、复指表达、句子连接和数字语义。书中以英语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下文笔者将逐章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第一章呈现了研究对象和任务。本章介绍意义表征,Jaszczolt在话语意义来源的问题上提出所有信息来源共同构建话语,形成组合性表征,此时语法并不处于特殊地位。提出缺省语义理论的同时,作者将其与动态语义学和语篇表述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在书中,Jaszczolt引用Recanati(2004:132)关于整个话语意义不能只从下而上去分析而要试着自上而下去分析的提议,提倡一种更“互动的”(interactionist)、“格式塔”(Gestaltist)的语义分析方法,分别对描述不足、逻辑形式、句子内容、中间层意义等质疑后,作者指出缺省语义的实现形式为合并表征,它是动态的语义学理论,是多种信息形成的意义表征,是“反推理主义”(anti G inferentialist)(p.35),是不需要经过意识推理过程的直接交际形式。

第二章主要介绍缺省意义。包括它的定义、现象、理论基础和分类。本章重点讲解了两大类缺省意义:认知缺省和社会 文化缺省。认知缺省与心理状态的意图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意图是有程度性的,其中最强烈的意图形成认知缺省,它是自发的、无意识的。除了认知缺省,作者还认为有些缺省意义是由社会及其文化背景形成的,这就是社会 文化缺省。作者质疑了缺省的可取消性,她提倡的是缺省的全应规则(globalism),而非莱文森的局部规则(1ocalism)。我们知道在局部规则下所产生的缺省是可以被取消和废止的,但这与缺省语义所倡导的自动、迅速和高效的话语理解相矛盾,因此作者认为缺省应是后命题主义(post Gpropositional)的缺省,不可轻易废止。

第三章正式分析并阐述合并表征理论。合并表征是思维的抽象和概括,其信息内容只是和真值条件有关的部分,因此它比思维更粗糙(p.74)。思维总是过于丰富,而理性的交际行为则需要依据经济原则(principleofeconomy)信息的组构性从语言形式层次转向表征交际行为层次,语言形式只是组构的信息来源之一。合并表征是可能世界和心理表征之间关系的反映。缺省语义学是可能世界语义学,同时它也是动态的,具有真值条件的。本章中作者还提出了合并表征的认知原则,主要包括简约层次原则(Principleof Parsimonyof Levels)(p.14),意图层次原则(Principleof Degreesof Intentions)(p.51)和主意图原则(Principleof Primary Intention)(p.52)三大原则。最后作者强调缺省语义是一个自动的、迅速的过程,不经过我们传统上所认为的推理过程,它能直接得出结论,就像Jaszczolt提到的那样“合并表征中的意识语用推论(Conscious Pragmatic Inference)是不具有演绎性质的”(p.98),所以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逐步推断过程,而是一种直接从条件信息到结论的过程,无须经过意识努力。

第四章进入理论的应用分析。作者运用缺省语义理论对定摹状词进行了三种解读:指称解读(referentialreading)、属性解读(attributivereading)和指称错误解读(referentialmistakenreading)。三者对于意图的显著程度不同,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指称解读、指称错误解读、属性解读。意图最强烈的是指称解读,它就是缺省解读。

第五章对命题态度报道(Propositional Attitude Report)进行分析。命题态度就是对命题的心理态度,通常发生在意向性的语境中。命题态度报道有透明性(transparent)解读和隐晦性(opaque)解读。透明性解读有同指存在,它允许同指表达替换所指内容,而隐晦性解读不允许替换。作者把命题态度报道分出在第四章中所描述的三种解读方式。命题态度报道是认知缺省的典型。

第六章叙述了英语将来时和情态。本章用认知语义学原理阐释了:(1)英语中will表达的各种时态和语态的用法;(2)英语中各种表示将来的表达方法。

第七章论述了复指表达的缺省语义学解释。Jaszczolt提出约束(binding)和调节(accommodation)这两种复指在句中的理解方式,在理解过程中约束优先于调节,前者是缺省语义理论理解语句所采取的方式。用缺省语义理论解释语句可以避免句子的描写不足和歧义问题。

第八章用缺省语义学理论分析句子连接,重新解读句子连接词在话语解释中的意义。英语中的连接词“and”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解释为“andthen”“andasa result”等缺省语义;文中给出了选择连接词“or”“nomore”和否定词“not”的缺省解释:从缺省语义角度如何看待表条件的连接词“if...(then)”在语句中直接理解为“ifandonlyif”等现象。从缺省语义学角度,Jaszczolt对这些连接词在话语中产生的意义进行分析;从后命题主义入手,站在交际行为的高度加以理解,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第九章通过缺省语义理解数字在话语中产生的意义。数字可以理解为“大约”“精确”“至少”等意义。同一数字在不同的语句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义,譬如“我有五块钱”意味着我至少有5块钱;“火车站离学校五公里”是表示大约5公里;“我家共有5口人”这句话中的5是个精确的数字。Jaszczolt认为语义是不同信息合并产生的表征,它可以在认知缺省的基础上再结合意识语用推论,也可以在社会 文化缺省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来源,需要哪些信息来源参与以及信息如何合并是理性的交际者根据需要自动选择生成的,这是大脑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形成的能力。除某些特殊情况外,大多数语义理解都是缺省语义下,无意识的、自动理解的过程。

第十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做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

三、主要特色及学术价值

通过上面对全书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Jaszczolt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新理论,开辟了语义学研究的新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简要概括如下:

(1)Jaszczolt不主张把语义和语用完全割裂开来,认为语篇或话语的意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正确地加以理解。在这点上和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具有相似之处。本书把真值条件语义学和真值条件语用学两大完全不同的理论融合在一起,为缺省语义理论所用,这是该书的一大特色,理论基础多而不杂。

(2)作者把该书分成理论基础和理论应用两大部分,分析过程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从理论支撑便可看出作者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在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3)作者从全新的角度对语言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应用部分涉及的面较广,例证丰富有力,很好地证明了缺省语义理论的可行性。Jaszczolt的理论使我们对身边存在的相应的语言现象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并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理解,把语义分析对象定位为交际行为中的话语,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它在交际中产生意义,用动态的方式来分析语言才能反映出语言的本质。

(4)作者对各种语义现象和语义理解方法表示质疑。逐步提出自己的理论,指出缺省语义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缺省语义理论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否定了传统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形式的核心地位。认为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只是所有信息来源的一部分,没有哪一个拥有特殊地位,所有信息来源均一律平等。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合并表征,形成话语语义。缺省语义理论解释了人类互相理解话语的迅速和高效。并不是所有的信息的获取都需要经过意识推理,缺省推理过程就是自动的和无意识的。

(6)作者研究得非常仔细。考虑得也较全面,论述了说话过程中的语义取消问题,并强调缺省语义不存在语义取消,因为语义取消违背了经济性原则。

(7)该书的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创新性上,还表现在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上,它为语义学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每一个理论的成熟都必须经过一个不断接受考验,然后加以修正的过程,因此本书理论的丰富也需走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出现为汉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课题。借鉴Jaszczolt的研究,中国学者可以考虑把它服务于汉语研究。众所周知,在语言学界,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限问题一直以来悬而不决,或许该书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解决一些语言学上长期存在的难题。

四、思考

该书提出的理论观点具有独创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更使得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一反以往自下而上的语义分析法,采取“格式塔”式的方法来分析语义,为语义研究提供认知基础,打开了交际行为中话语分析的另一扇门,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笔者也想指出一些不足。

一是该书的理论框架已经形成,但是某些细节问题还尚待解决,作者在书中也承认了这一点。该理论指出合并表征是各个信息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它只强调了结果却没有解释过程,这是该理论有待发展之处;其次,信息来源中,作者对认知缺省和社会 文化缺省做了详细的解释,但对其他两个主要的信息来源没有做详细的解释,在理论应用部分有提到,但还是不够明确。另外,作者在第二章中提到词汇缺省,但是在它与其他两类缺省的区别问题上也并不十分明确;还有就是应用部分作者涉及的面虽较广,但在处理上总让人感觉似乎太过特意。语言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英语也只是语言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只有拥有更强的通用性和能解释更普遍的语言学现象才更具生命力,因此该理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可以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其他语言分析上。

二是专业术语过多,有些定义不够明确。过多的专业术语会给读者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利于理论的推广,特别是没有很好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背景的读者更是困难,建议作者在书中可以对某些新理论术语做出更详细的解释,以便让更多的读者理解。三是该书作者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但通览全书,介绍前人理论观点的部分很多,真正详细摆出新理论所占的篇幅并不大。该书更多集中于同已有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且新理论的立足点重复较多,深入展开分析得不够,这点需要加以完善。

简而言之,该书的确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语言研究上,还体现在对思维方式的研究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