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述评

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述评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受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学者的一致好评。1.第一章:心智问题:乔姆斯基的“危险观点”本章是全书的导论,简要介绍研究的起因、研究对象、结构和内容。目前,学者们从对行为及其结果的研究转向了对内部机制的研究。笛卡尔学派关注语言的心智结构(表征),认为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得益于人先天的认知机能。

一、引言

哈佛大学著名句法学家Cedric Boeckx所著«认知内的语言: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Languagein Cognition:Uncovering Mental Structuresand the Rulesbehind Them)由Wiley GBlackwell出版公司于2010年出版,全书共248页,分四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从乔姆斯基开始(1—3章);第二部分,拆解句子(4—6章);第三部分,行为的心智基础(7—9章);第四部分,丢失的环节(10—12章)。

作者将语言置于认知科学研究领域中,认为语言无异于音乐、数学、视觉等认知能力,是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该学科瞄准使我们能产生无限表达方式的语言潜能(languagefaculty),注重研究人们容易忽视、不会想到或者不会表达的“例外语言”,并揭示语言作为探寻心智与大脑的最佳工具的心智规则。

本节受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学者的一致好评。乔姆斯基称赞作者表达清楚,言语生动,书中汇集许多处于研究前沿的论题,是一本最佳的指导教材。亚利桑那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Massimo Piattelli GPalmarini高度评价道:能将“语言”“认知”“心智”及“结构”这四个核心概念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别出心裁Cedric是第一人。马里兰大学的语言学教授Norbert Hornstein生动形象地描述过:“如果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王国的皇后,那么Cedric Boeckx就是官方认可的宫廷传记作家。作者用这本小书清晰地概述出语言学的发展及如何推翻先前的经验论、心智说,如何推进激动人心的人类进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全书融合了心理学、生物学和哲学等学科研究视角,透视了语言和人脑机制,值得深入研读。

二、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语言研究在过去的五十年时间里主要围绕以下五个问题讨论:(1)语言知识的典型特征是什么?(2)语言知识如何获得?(3)语言知识如何运用? (4)大脑如何操控语言知识?(5)语言知识何时植根于人类? 作者依照这五个问题安排内容。下文将分章节简述书中精彩观点及内容。

1.第一章:心智问题:乔姆斯基的“危险观点”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简要介绍研究的起因、研究对象、结构和内容。作者从“三个谎言的雕塑”迸发出将本章取名为“乔姆斯基的危险观点”的想法,认为此命名虽然不精确,却抓住了精髓。首先,乔姆斯基的观点并不危险,英语单词“dangerous”源于13世纪早期,表示“困难的,傲慢的,严厉的”等意思,到了15世纪,演变为“难于取悦,不愿给予的”意思(http://www.etymonline.com)。那么这里的“危险”恐怕应该指这种观点的困难度,或者说是惊人的、不易靠近的。另外,这里的“dangerous”与Dan Dennett的畅销书«达尔文的危险观点»中的dangerous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本章不仅仅谈论乔姆斯基的观点,还围绕他的观点展开。他有一个备受争议的中心观点是:人类先天(在生物学上)具有生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乔氏倡导的是生物语言学的范式(biolinguistics)。

作者强调研究对象是内在化语言(IGlanguage),而非外在化语言(EGlanguage),所谓内在化语言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的,指作为个人心理的一部分的语言,个人所掌握某种语言的知识(沈家煊,2000:176)。其研究材料收集过程中也应当科学谨慎,注意容易被忽视的例子。如:Johncanrideabike,and Marycanrideabike, too.这个句子中由两句有双层歧义的句子合并后仍然是双层歧义而不是四层,英语本族语者能不费力地看出歧义现象,并且是双层歧义不是四层。人们也许不会注意类似的句子,这个例子却能说明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的存在。默会知识在视觉认知能力中同样起作用。另外,作者介绍了一些重要概念:描写语法(descriptivegrammar)与规约语法(prescriptivegrammar)(p.9);语言广义潜能(FLB)与语言狭义潜能(FLN)(p.9)。

2.第二章:心智机制

本章呈现了心智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奠定近代认知科学的“认知革命”的四个因素:①对发生在启蒙运动时期或当代(17、18世纪)的“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复兴和再赏识;②)对动物行为本能(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巩固;③对一些数理概念理解的深化,如运算和信息、运算法则、递归功能等;④对鉴定的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不满,体现在将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基本限制,而不是作为内心经历的佐证(p.14-15)。目前,学者们从对行为及其结果的研究转向了对内部机制的研究。

该章按照上述四点依次展开,首先介绍了行为主义代表人物Skinner及其著作«人类说话行为»(Verbal Behavior)。乔姆斯基是行为主义的反对者,他对«人类说话行为»的评论被公认为当代认知科学诞生时的经典之作,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消亡,使心智重新成为科学研究的目标,他的观点体现出语言研究的路向(approach),是使心智和心理研究成为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家Tinbergen于1951年在他的著作中确定了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主题,动物行为在刺激反应中实现,而人类却存在先天的内在潜能,在语言习得方面,也就是乔姆斯基所称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或“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接着,作者介绍了笛卡尔(Descartes)的内在表征(innaterepresentations)和Hobbes的心理运算(mentalcomputations)。笛卡尔学派强调语言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语言是人特有的认知能力,人与其他生物或机器的真正区别是对语言的使用(p.27)。笛卡尔学派关注语言的心智结构(表征),认为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得益于人先天的认知机能(p.29 30)。Hobbes认为思考或推理是计算,语言的最基本机理是帮助计算的实现,思考促使算术式的句子形成。

最后,作者讨论了数学概念如运算和信息。20世纪初期,Turing和Shannon等人的成就为关于心智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乔姆斯基的带领下,语言学家们高度重视语言使用过程中心智结构如何运作的问题。同时,通过关注心智结构特征运作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习得。

3.第三章:心智成长之路:从Meno到Noam

本章综述心智的发展,呈现了人类心智从初始态到成熟态的发展。从柏拉图的著名对话Meno到Noam(乔姆斯基)的“刺激贫乏论”(povertyofstimulus)(p. 43),都说明了人们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作者认为乔姆斯基的“刺激贫乏论”不只是个假设,而是一个关于世界的事实。一个语言器官(alanguageorgan)如同手臂的长成、人体对病毒反应抵抗能力的形成,都是人类先天具备的语言潜能。其受环境影响,从初始态到被唤醒,以及语法能力的形成,都显得那么有规律,有时候显得轻而易举。作者提醒读者,天赋和养育(natureandnurture)(p.54)是不可分的。克里奥语(creolelanguages)的出现,聋哑人对手势语的修正,及盲人的语言获得都证明了乔氏的观点。Lenneberg的代表作«语言的生物基础» (Biological Foundationsof Language1967)也佐证了乔姆斯基学说,人类的生物机制是促成机体(organism)成长的根本基础,环境使机体在社区内体验。像语言这样的认知能力发展一定是可以探索的,“临界期”假说是存在的,但人们能学说多少种语言是无上限的。

4.第四章:心理感知

本章通过对运算机制的观察,探讨语言的心智结构,它是有机的隐藏的。作者认为语言单位的实际结构比人们能感知到并表达出来的部分要丰富得多(p.57)。心智机构以数字形式构成语言,因而语言在离散性的基础上存在,比如有由4个单词、5个单词,或6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没有4.5个或6.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p. 57)。心智组构意义的方式与识解“Kanizsa三角形”的过程相似,Kanizsa三角形说明人们会在自己的想象中去设法将没有看到、不完整的图形加以封闭,以成为完整的图形。同样,心智运用大脑中的知识,将不完整的意义,陌生的单词加以封闭完善,获取完整的意义。我们的语言知识由语音、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5个层面构成,最有趣之处在于语言的无限性,即Humboldt所说的“对有限方式的无限使用(makesinfiniteuseoffinitemeans)”(p.59)。那么,这种属性的心智结构是如何的呢? 为此,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找出能产生无限表达的运算机制来刻画人类的内在化知识。乔姆斯基(Chomsky,1957)在«句法结构»中讨论了三种人类表达形式的机制:有限状态机、重写规则系统及相交依附。它们属性(作为语言的重要属性)及限制可以概括为表51:

表5-1 三种人类表达形成机制

此外,作者还介绍中心性、向心性、方位性、保留性、直线性等基本属性。对David Marr(1982)的三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

5.第五章:语言经验的多样化:巴别塔和比萨塔

“参数”(Parameters)作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它是乔姆斯基于1979年在比萨的讲座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与“原则”(Principles)组成普遍语法体系。语言的多样性是由于普遍语法原则上设置了不同的参数值(parametervalues)(p.94)。形象地说,普遍语法规则是连着一组“开、关”的网络,语言的习得过程就是在特定环境中设定开关的过程,比如,当开关被设定成规则1状态得到英语,而被设定成规则2的状态就得到了汉语。参数模型促使了比较方法在语言学分析中的应用,比较法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我们试图揭开心智结构的可能性。为了说明认知语境中使用比较方法的优点,作者引用了近代比较语言学家Ken Hale的一个例子:在英语中,可以说Thebabylaughed,但不能说Johnlaughedthebaby(p.91),Hale通过对巴斯克语(Basque)中动词的研究,解释说明英语中类似laugh这类动词不能更替位置的原因。他发现英语中所有不能更替位置的动词,巴斯克语都用类似do这样的助动词跟上名词来表达,英语中的laugh就是dolaugh,所以laugh不是不及物动词(尽管它不像规则的及物动词那样带宾语),不能作为及物使用是因为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p.92)。尽管英语和巴斯克语看似不同,但是实质上无差异,它们来自共同的心智结构,只不过是在表达潜在心智结构时方式不同。语言体系与视觉体系相同,具有普遍性,对语言领域的研究一定会促进认知科学的发展。

6.第六章:条条道路通普遍语法

本章讨论儿童语言习得,习得是未明确的参数值设定过程。语言习得看似简单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参数模型只是个开始,它可以表明儿童如何原则上解决语言习得难题,但是无人知道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作者介绍了儿童如何处理数据的情况,需要区分数据输入(datainput)与数据吸收(dataintake)(p.97)。儿童语言学习还必须学习“例外的情况”,作者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语言学家们研究儿童如何将语言中的规则形式与不规则形式区分开,他们是如何处理不规则形式的。另外,语言学家查尔斯杨(Charles Yang)研究出一种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的语言习得过程非常相似的模型。他还和甘伯尔(Gambell)提出本能偏差对于习得过程中解决音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非常有帮助。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先天的心智结构原则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习得是成长(growth),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建成(construction)(p.107),是内在独特能力在语言运用领域界限内探索新的途径。

7.第七章:意义的理解:工作手册

本章讨论的是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意义一直以来被称为“认知科学的圣杯”(holygrailofcognitivescience,Jackendoff,2002),对于意义的研究进展一直缓慢。作者指出语言意义都是在承认以心智结构为中心,强调“消极事实”(negative facts)形成对研究意义的启发意义。我们研究我们不理解的表达形式,而不是能理解的表达形式,因为对“消极事实”的研究也许是理解人类的心智如何组构语言信号并理解它们的最佳数据(p.112)。语义学是了解心智句法的基础,对意义的研究是对语言机能本质及操作的研究,而不是单一关注语言如何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是工作手册,是概念整合的蓝图,就像机体中的基因引导其自身构建和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揭示心智结构是认知科学研究的中心(p.119)。对认知体系的工作原理了解,意义是关键,它是心智结构及其行为的接口

8.第八章:精彩的心智生活:无语言无想象

本章谈论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核心知识系统”(coreknowledgesystems, Spelke,2003a)的影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生物天赋:语言器官(languageorgan)。语言使人类成为特殊物种,人类特有的认知产物还有音乐、戏剧、建筑、数学、政治、宗教、工业革命等。但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物具有许多共有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也被称为心智模块或心智器官,或特殊知识体系,由于它们是我们认知活动的基本部分,目前发现的我们与其他物种共有的核心知识体系有:物体力学系统(object mechanicssystem),数字感系统、施事和目的行为系统、自然空间系统以及社会关系处理系统等。本章还介绍了模块(modularity),这个概念与哲学家Jerry Fodor (1983)的«心智的模块»(The Modularityof Mind)密切相关。他假设在大脑/心智中存在一些模块,它们领域特定(domainspecific),由基因决定,且与特定的神经结构及自动运算相关联。语言能跨越各个模块的界限,混合来自各个模块(核心知识体系)的信息,例如对空间和数字表征能力的影响。人类最显著的能力就是思想,它能使表征相关联。

9.第九章:行为中的语法

作者认为乔姆斯基在«句法理论要略»第一章对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区分是将语言学视为认知科学一部分的最明确的表述。乔姆斯基对这两者的区分意味着:①通过设定一系列理想化(idealization)来处理接近像语言这样复杂的现象。②强调它们两者的相互作用效应。③对能力 行为的区分不是将研究限制于说话者产生的具体语言。语言知识和语言产生/理解有显著的透明度。是策略不是知识决定了我们理解和产生句子。关于语法(知识及运用)透明度,作者总结了六点:①语言知识不像语法分析。句子的构成是由下至上的,但是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却不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而是按照接受的信息源的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语法切分不像语言知识。这一点是第一点的镜像,作者以“花园路径的句子”为例说明了语言理解与语法知识是不同的,语法是特定语境的产物。③语法知识无法解释歧义消解(ambiguityresolution)现象。但是,现在无法解决不代表将来的语法理论不能解决。④语言切分和产生快,但可接受性判断慢。许多可接受性判断涉及微妙的语义对照,就会慢而难。对句子的判断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⑤说话和理解不同。人们通常认为语言的产生更忠实地按照语言知识进行,而不是语法分析。因此,毫无疑问,传统语法切分模式和语言产生模式是不同的。⑥复杂派生理论所谓的“失败”。作者认为Miller和乔姆斯基关于语法机制和在线句子处理之间有密切(透明)的关系,但对具体语法机制的操控可能不准确。

10.第十章:心智的不可测量性

本章概述了语言与大脑之间关系的经典模式——布罗卡区(Brocasarea)和维尼克区(Wernickesarea),分别位于人类左脑前额叶和颞叶后方。布罗卡区主管语言讯息处理和话语产生,维尼克区控制语言理解,它们之间由额叶和颞叶间的神经通道弓状束连接。它们的发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第一次尝试,为占据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主导地位的功能性定位准则奠定了基础,临床实践迄今为止继续进行,对失语症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认为经典模式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存在缺陷:①没有解释失语症的复杂性。②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建构相当薄弱。③随后的观察没有支持解剖学上的论断。但是它至今还是主流,一些假设至今采用。

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些认知科学研究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①大脑中存有一些词汇,当某个词同时两次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事件中时,大脑为什么能同时激活又能将它们区分开?②有限的大脑不能包含我们产生的无限的表达,在大脑内一定存有一套可变的规则,大脑是如何抽象解构参数并实现的? ③一个单词既有语音、词性,又有丰富的语义,这些信息是如何同时结合在一起的。④语言学模式是移位性的,但是神经生理学层面上表现出的是变化的,非移位的现象,如何调和这两者呢? 即使调和一致了,认知模式的神经操控又是如何的呢?

11.第十一章:整合的人类(Homo Combinans)

该章讨论语言起源和进化问题。作者首先谈论了适应和选择问题(adaptationistquestion)的不足,它使人们限制于对交际体系的对比研究,而且大多数的对比研究以黑白二分法的方式进行。大量关于交际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其他物种已进化出复杂的交际系统,比如,猴子的呼叫只用于警告掠食者;蜜蜂的舞蹈只用于标记蜂巢距离。它们不涉及单词,传递的信息也没有离散性。人类语言使人成为特殊物种,不仅存在于交际体系,而且着根于思想体系。作者介绍了Hauser、Chomsky和Fitch(2002)三人合作的关于语言潜能进化的研究,他们将语言潜能分为语言广义潜能(thefacultyoflanguageinthebroadsense,简写FLB)和语言狭义潜能(thefacultyoflanguageinthenarrowsense,简写FLN),FLN是指语言独有,人类独有的机能,FLB则不仅包括FLN,而且包括其他一切能运行这些机能的其他体系,如感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p.168)。他们强调不管FLB还是FLN的研究都应该注重运算,而且要注重语言潜能的最基本特征,注重用非常广泛的方式刻画语言的核心属性及对比研究。他们提议研究中设定的问题要使对比研究具有可行性,假设的运算要能在非语言类物种中进行实验。作者最后讨论了两个关于有限状态机和重写规则机制的运算区别,语言进化机制帮助我们构架未来的实证研究。

12.第十二章:运算器官学(Computational Organology)

本章是关于FLB与FLN的区分,对它们的区分是找出心智如何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作者从基因谈起,关于FOXP2的案例研究说明FOXP2与语言潜能密切相关,但并不是“语言基因”,它对其他潜能也起作用(p.176)。接着,作者再次强调了运算心智理论的重要性,研究大脑与心智的最佳方法就是注意运算方面,将认知运算分解成更根本更普通的机制成分。作者认为未来的认知科学会用更基本的运算和表征基元(primitives)重建心智潜能的特异性(p.180)。以研究大脑计算机制为导向的研究路径定会关注复杂行为的解构以及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运算器官学还是处于孕育期。

三、简评

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以内在化语言为研究对象,将语言与运算紧密结合,研究语言潜能如何操作,为人类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书的特点概括如下:

首先,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内容按照语言知识的本质,包括如何获得,如何使用,在大脑中如何操作及进化。引经据典,对乔姆斯基的观点理解非常透彻,运用自如。语言优美简洁,比喻形象生动,比如第八章,由于语言跨越各个模块,作者将语言生活形象地比喻为调酒师

其次,指导性强。正如乔姆斯基所评论的,本书是启发读者以语言为自然研究对象进入认知科学领域的最佳教科书。即使对该领域不感兴趣的读者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也会被作者带入语言的认知领域,禁不住要思考语言的心智结构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牵引着读者进入语言知识的认识中去。而且,作者始终提醒读者重视对“消极事实”的研究,关注我们通常习以为常的不理解或不能说出的语言现象。对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揭示人的心智存在限制的事实性提出了参照点。比如,作者第一章就提出了一个我们通常都会忽视的问题:两个两层歧义句合并为什么不会产生四层歧义现象? 第七章中提出我们可以说Nobodyhasanymoney,却不可以说Johnhasanymoney。

最后,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适合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读者。本书不仅揭示了语言的心智结构,还使我们了解了认知科学的历史及争议的问题,涵盖范围较广,跨越各个学科,从行为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到普通认知,应有尽有。当然,作者涉及的都是与语言学有交叉的部分。对于初学者,它就像一本指南手册,对那些知识能初步了解后,读者还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大量的参考书目及深入研读更多的相关书籍。对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语言学者或者认知科学家,也可以启发他们新的灵感,推动认知科学研究发展。

但是,由于语言潜能的研究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前沿,尚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作者也只是提出这些至今是迷的问题。也许,随着科学技术、医学领域的发展,这些迷也有被解开的一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好书。读完此书,我们对语言研究会有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认知角度。唯一不足的是全文概括过于简要,总结性的话语表达过多,缺乏一定量的例句,同时全文的尾注不够详尽,不利于初学者阅读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