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华安太溪仙字潭古文

福建华安太溪仙字潭古文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5年8月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调查福建华安太溪仙字潭石刻,后于1935年撰文《太溪古文》发表于《岭南学报》上,开创了近代岩画研究的滥觴。此言自有其理,如细察确实有些近似金文。

1915年8月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调查福建华安太溪仙字潭石刻,后于1935年撰文《太溪古文》发表于《岭南学报》上,开创了近代岩画研究的滥觴。黄先生认为:“文系摩崖,大字深刻……文刻其上,即乡人称为仙字者也”;“而实为蛮字者相同,但其结体,又不相似。至其有似古金文者,亦不得强为附会”。此言自有其理,如细察确实有些近似金文。

福建华安太溪古文

仙字潭石刻很早就已有名,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六二·古迹记载:“石铭里雷篆,在长泰县治。唐开元中漳泉争界未平,忽一夕迅雷暴雨,石壁劈为一径,去地丈余,有古篆字六行,字广数尺,李协辨为“泉漳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水清,千年不惑,万古作程二十四字……”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八记载:“深潭上石壁凿字成大篆十九字,人莫能识,郡守因名其地为石铭里。”接着记述“后来有人摹拓其字,带至洛阳,其时韩愈以尚书郎为洛阳令,自谓能识其文如下:‘诏还视文鲤鱼天公卑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20世纪80年代,福建师范大学刘蕙孙先生写了《福建华安太溪摩崖图象文字初研》一文,认为福建华安太溪文字是古代金文,并认为是图象文字,通读为:昱馘夷俘越国吴王昱吴战越战番。他说:“很清楚,这段摩崖文字是指吴部落酋长战胜了夷越番三部落称王纪功的刻石。”[1]这种研究无疑更前进了一步。后来,林蔚文又对石刻做了考证,他认为:“从文字形状来看,这可能是几处要记载或说明某一事件的古代较为原始的象形文字石刻。从整个石刻看来,可以试解为象形文字的有二十个左右。从字形上看,仅有个别与甲骨文、金文有类似之处,其他的都接近于象形拟人化。”[2]

福建华安太溪古文

20世纪初至今,学者一直在关注、研究着福建华安石刻,也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这种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和称赞。几十年来,由于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发现的华安摩崖石刻古文字由24字上升至50多字,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文字也并不全是古奥的文字,其中有一处3行浅刻汉字: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此被认定为唐代人所刻,同样也很珍贵,可以与古文字进行对比,是一处时代的标记。

总之,华安摩崖石刻是一处原始图象文字,似图似文,十分难能可贵。

【注释】

[1]刘蕙孙:《福建华安太溪摩崖图象文字初研》,《福建文博》1982年第1期。

[2]林蔚文:《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试考》,《福建文博》198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