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鬼”是一个象形字,象人形,头很大,本义就是死去的人。上古时期的鬼,都是正面的形象。人们祭祀鬼神,希望依靠鬼神的庇佑,避免灾祸。心存善良的鬼魂远远比那些颠倒黑白的恶人更加可敬、可爱,充满温情。古代社会,“鬼”正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就像人心的镜子,反照出人们的愿望与弱点——既善良又胆怯,既向往自由又不敢冲破束缚,只能寄希望于拥有超能力的他者。

11

“鬼”是一个象形字,象人形,头很大,本义就是死去的人。

216136            216137                216138

甲骨文的“鬼”   金文的“鬼”   小篆的“鬼”

和“鬼”字相似的汉字还有“兒(儿)”字,“兒”也是个象形字,因为婴儿初生,头也显得很大,所以字形头大身小。不过,“兒”字的头顶是豁开的,《说文解字》:“象小儿头囟(xìn)未合。”婴儿初生时,头顶骨有缝隙,称为“囟门”。“兒”的字形就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216329216332216335

甲骨文的“兒”  金文的“兒”  小篆的“兒”

《说文解字》:“鬼,人所归为鬼。”采用了声训的方式,用音近的“归”字来解释“鬼”字,这个说法在当时应该很流行。《礼记》中说得更清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鬼”跟“兒”字都表现出头大的特点,大概也暗合了回归的意味。上古时期的鬼,都是正面的形象。鬼就是逝去的族人,而且大都是长辈。人们祭祀鬼神,希望依靠鬼神的庇佑,避免灾祸。

1

中国古人写鬼之名篇,莫过于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什么蒲松龄要写这样一部谈狐说鬼的书?他自己的解释是:“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蒲松龄是在狐鬼中寻找知音——因为现实社会人性泯灭已经让他失望至极。《聊斋志异》借鬼表现超越世俗礼教的美好爱情、颠覆封建科举的真才实学、抨击官场丑恶的正义公平,在蒲松龄看来,真正可怕的其实是人,不是鬼,精灵不死、冤魂再生,皆为向荒唐人世讨还公道。心存善良的鬼魂远远比那些颠倒黑白的恶人更加可敬、可爱,充满温情。天真无邪的婴宁、诚实重义的聂小倩、屡试不第的于去恶、执着申冤的席方平……都是《聊斋志异》里经典的鬼魅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鬼,虽然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却表达了普通百姓对自由、公正的深切向往。古代社会,“鬼”正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就像人心的镜子,反照出人们的愿望与弱点——既善良又胆怯,既向往自由又不敢冲破束缚,只能寄希望于拥有超能力的他者。如今,迷信神鬼的时代已经过去,明知没有任何超能力可以依靠的我们,是否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去实现善良的抱负?

217159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中的群鬼形象





4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