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氓”本不指坏人

“流氓”本不指坏人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到“流氓”,我们很容易产生厌恶、反感的心理。流氓的本义是指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人,在古代并不含贬义。“民”就指那些失去自由的劳动者,所谓“以锥刺目者为民”。就这样词义发生了变化,“流氓”便成了对坏人的鄙称,产生了贬义,含有“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意思了。由此可见,“流氓”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是人的主观认识起了推动作用的。

一提到“流氓”,我们很容易产生厌恶、反感的心理。按现代汉语的解释,“流氓”从广义上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从狭义上指侮辱女性的人。然而,从词源上来看,“流氓”最初并不是指坏人。

流氓的本义是指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人,在古代并不含贬义。流,是像水一样流动,无立足之处之意。氓,古代指的是“民”;民,按郭沫若解释:甲骨文中是一只锥子刺瞎一只眼的形状。上古时期互相征战,抓的战俘都是奴隶,为了不让他们跑掉,不但要带上木枷,还刺瞎一只眼睛。“民”就指那些失去自由的劳动者,所谓“以锥刺目者为民”。后来,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农民和小生产者也可以称为“民”,这是因为他们与过去的奴隶一样从事劳动的缘故。这一来,“民”可指固定的耕作者,它所指逃亡农奴的本义则用“氓”来表示,在“民”字形加个“亡”,是因为这些人流亡在外。“亡”不是死,而是“逃走”的意思。

既然“氓”是抛家离国、四处迁徙的人,那么“流氓”也是四处漂流、无家可归的人。在统治者眼里,这种贱民没有职业,没有家庭拖累,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妻子,因而容易下流地侮辱妇女。

就这样词义发生了变化,“流氓”便成了对坏人的鄙称,产生了贬义,含有“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意思了。不但有这种行为的人被骂为“流氓”,这些行为本身也可称“流氓”,比如放刁耍赖、侮辱妇女等行为都被称为“耍流氓”。

总体说来,“氓”和“流氓”本来在古语中并无贬义,指“无业游民”,是个中性词,《诗经》就常把普通人称为“氓”。“氓”的中性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见到迹象,像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内地人流浪到新疆去做苦工,没有户口,没有妻儿,社会上称他们为“盲流”,即盲目流动的人,这本身没有什么贬义,正好是古代“氓”的意思。由此可见,“流氓”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是人的主观认识起了推动作用的。

趣味链接

鲁迅谈流氓

1931年,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作题为《流氓与文学》的讲演时,对“流氓”一词这么界定:“流氓等于无赖子加上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另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注:“无赖子”、“壮士”、“三百代言”都是日语词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