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烦人的“一问三不知”

烦人的“一问三不知”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办事最怕碰到“一问三不知”的人,询问半天还是让人如入五里雾而无所适从。“三不知”还有一种不常见的用法,当作“突然”解。这种用法只在一些古代小说、古代戏曲中见到,例如《醒世姻缘》中就有这样的话:“正好好的,三不知就变坏了。”趣味链接母狗与“毋苟”很久以前,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不久,阎王予以发落,罚转世为狗。

人们办事最怕碰到“一问三不知”的人,询问半天还是让人如入五里雾而无所适从。这句十分通俗的惯用语,源自《左传》。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将军荀瑶准备率兵进攻郑国,但晋国国君晋文公觉得还不是时机,他认为对敌方了解得太少,不应鲁莽进攻,他对荀瑶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大意是说:正确的作战策略,应该考虑到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然后才能展开进攻。现在我们对这三点全无所知就贸然进攻,难道不怕遭遇困难吗?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也有一段话用到“三不知”一词:王熙凤跟平儿评论一些住在贾府里的人,谈到林黛玉和薛宝钗时说:“一个是美人儿灯,风一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薛宝钗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比较世故和谨慎,不随便说话而已。

“三不知”还有一种不常见的用法,当作“突然”解。这种用法只在一些古代小说、古代戏曲中见到,例如《醒世姻缘》中就有这样的话:“正好好的,三不知就变坏了。”

趣味链接

母狗与“毋苟”

很久以前,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有一位学子倦意朦胧,将题内的“苟”写成了“狗”。监考官看到后大发雷霆,欲驱赶他出考场,责备道:“若能属对,姑且免除!”于是在桌上写道:

《曲礼》一篇无母狗

学子随口应对道:

《春秋》三传有公羊

此对一出,考官大加赞赏。后来,这位学子名列第一。

还有另一个故事:一个塾师死后,见到了阎王,经查,这个塾师爱读错别字。不久,阎王予以发落,罚转世为狗。塾师要求道:“请为母狗。”阎王诧异地问:“为什么?”塾师解释说:“《礼记》上说过:‘临财母狗(毋苟)得,临难母狗(毋苟)免’,所以愿为母狗。”阎王听后哭笑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