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够了吗,真烦人”

“说够了吗,真烦人”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中,爱唠叨的父母确实不少,不愿意听父母唠叨的孩子更多。面对父母的唠叨,男孩的反抗情绪较女孩明显。这是因为长期重复同样的话,使人不知不觉在心理上将其忽视。孩子过去犯的错,已经过去了,虽然“伤口”已愈合,但毕竟是伤口,父母为何还要再次揭开孩子的伤疤,让孩子毫无面子呢?所以说,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翻旧账,一定要就事论事,说完即止。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提醒了。

在一辆公交车上,两位初中生进行了这样一次有趣的聊天:

“昨天晚上,我妈看我的试卷,见我有一道题的小数点漏写了,唠叨了我一个晚上,听得我头都大了。”

“你那算什么!上次我爸因为我差1分没进入前三名,说了我一整天,我当时都快晕过去了。”

如果你留心一下周围的孩子,就会听到不少这样的议论。大意是父母太唠叨了,孩子做了点不对的事情,他们就没完没了地说。生活中,爱唠叨的父母确实不少,不愿意听父母唠叨的孩子更多。有些孩子对父母的唠叨已经麻木了,父母说什么,他们都沉默以对,好像练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本领一样。面对父母的唠叨,男孩的反抗情绪较女孩明显。

在一个快餐店里,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吃早餐。母亲一会儿说儿子吃早餐时嘴巴发出的声音太难听,“喝粥的时候不要出声,要不以后别人会笑话你的,说你没教养的,你知道一个人的教养多重要吗……”一会儿说儿子吃早餐时吃得太快,说:“谁跟你抢了,着什么急吗?慢慢吃,要细嚼慢咽……”一会儿又说儿子吃东西要专注,不要东张西望。整个过程,男孩一言不发,专心吃早餐,倒是那位母亲,估计没法吃东西,因为她的嘴巴一直用来说话,哪有时间吃东西呢?

孩子已经上初中了,都是大孩子了,父母还要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进行管教吗?难不成孩子就是个提线木偶,一举一动都要父母控制,否则就没法行动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父母指出孩子这不对、那不对的时候,是否想过:其实孩子那样做也没有错,孩子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为什么父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的行为标准呢?父母在孩子耳边没完没了地唠叨,只会让孩子心烦意乱,结果父母说什么,他根本听不进去。

有一位母亲怕儿子学习不用心,经常在儿子耳边提醒。如果和儿子一起出门,也不忘随时随地对儿子进行现场教育。比如,看见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母亲就会对儿子说:“你看见了没?那个环卫工人,一个月才1 000多元钱的收入,还要起早贪黑,特别辛苦。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因为今后淘厕所都用机器了。”看见乞讨的,又开始唠叨:“你看见没?不好好学习,将来只会是这样的下场。”儿子非常反感,特别不愿意与母亲一起上街。

教育孩子讲究的是方法,而不在于话多,没有重点的唠叨,只会让孩子厌烦,老调重弹的碎碎念,根本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当父母抱怨“我家孩子总是不听我的话,真让人操心”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同样的事情说了好几遍,说得孩子恶心、反胃、呕吐呢?父母说得太多,孩子听腻了,听烦了,自然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父母的话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影响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给人造成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人明明在听,但是就是听不到心里去。这是因为长期重复同样的话,使人不知不觉在心理上将其忽视。所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怪男孩不听话,也不要怪男孩叛逆,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否太唠叨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试着参考下面的建议,改正唠叨的教育方式吧!

建议1:教育孩子要抓大放小。

所谓抓大放小,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与孩子成长关系密切的方面,比如,孩子的人生态度、孩子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生活习惯等,至于其他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存在对与错的细节,父母完全可以忽视掉。这样既能减少父母管教的面,又能减少父母管教的量,还能解放孩子的身心,使孩子感到轻松,也会使孩子与父母更加亲近。

建议2:发现问题,只说一遍。

唠叨其实说得再多都是废话。教育孩子只需要说一遍,如果孩子没听清,可以再说一遍。而且要挑重点说,挑有分量的话说,千万不要在细枝末节上唠叨个没完,孩子听了大半天,还不明白你到底要讲什么,这样的教育就太失败了。

建议3:不翻旧账,就事论事。

为什么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唠叨呢?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太好了,孩子今天犯了什么错,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会想起之前孩子犯的什么错误,然后把旧账翻出来,不停地教育孩子。我们常说:“不要在伤口上撒盐。”孩子过去犯的错,已经过去了,虽然“伤口”已愈合,但毕竟是伤口,父母为何还要再次揭开孩子的伤疤,让孩子毫无面子呢?在孩子感到没有面子的时候,在孩子产生了反感的时候,父母说再多的话,孩子又能听进去几句呢?所以说,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翻旧账,一定要就事论事,说完即止。

建议4:把唠叨改为善意的提醒。

唠叨让人厌烦,容易招致孩子的愤怒,提醒的语气则充满了关心的意味,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起。比如,孩子忘了叠被子,而父母之前经常教育孩子叠被子,这时,父母不要再教育孩子应该叠被子了,因为道理孩子也懂,他只是忘记了而已。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提醒孩子一句:“记得把被子叠好哦!”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提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