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筝”的诞生

“古筝”的诞生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筝了。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瑟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另一半是十二弦。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唢呐不仅用于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唢呐在古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的,在现在的民乐团中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筝了。那么筝是怎么来的呢?这儿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当时,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争着到父亲那里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

父亲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瑟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另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又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备女儿,他把两个半边瑟分别做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更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

趣味链接

唢呐的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乐器Surna的音译。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时期开凿于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壁画,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现存于武氏祠和于190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在100多年前,山东西南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唢呐不仅用于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唢呐在古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的,在现在的民乐团中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