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序

《〈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序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坦完成的博士論文《〈讀書雜志〉語法觀念研究》,曾受到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一致肯定,並於2006年6月順利通過答辯。現在又看到《〈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書稿,雖然匆匆讀過,仍有聯珠貫玉之歎。這一點讀者可以結合其姊妹篇《〈讀書雜志〉詞法觀念研究》來系統閲讀體會。

貴州師範大學張先坦博士數月前就將其新作《〈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的書稿寄來我處,隨後,其師白兆麟教授又從美國打來越洋電話,命我為先坦的新著寫一小序。先坦乃白兆麟教授之高足,白教授不僅精於訓詁,而且深諳文法,近年來,先後有大著《鹽鐵論句法研究》、《文法訓詁論集》、《文法學及其散論》等見贈,拜讀之後,獲益匪淺。先坦繼承其師衣缽,得其真傳,博士論文即為《〈讀書雜志〉語法觀念研究》,本人曾為論文的評閲人之一。現在先坦取博士論文中的部分内容,經反復修改潤飾,寫成此書,並即將付梓,命我寫序,似不可推諉。於是在認真拜讀先坦書稿後,寫下幾點讀後的感想。

中國傳統語言學主要包括“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但我們不能由此而否定傳統故訓材料中語法分析的事實存在。中國古代語法研究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墨子》、《荀子》中即有語法分析的萌芽,秦漢時期的《公羊傳》、《穀梁傳》對《春秋》的解説中,就有不少語法研究的成分。楊樹達先生曾云:“若夫分析詞類、辨别詞位,如今之所謂文法學者,在周代已有萌芽,觀孔子所記之《春秋》及《公羊》、《穀梁》二傳之所解説,可以證也。”[1]中國語法學産生於漢代的注釋書,在兩漢及以後歷代的注釋書和許多文字、訓詁論著中,都有豐富的闡述語法的内容。王念孫的《讀書雜志》可以説是清代規模最巨大、内容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訓詁著作之一,其中藴含着豐富的語法分析。

先坦能從中國傳統語言學材料中探討中國傳統的語法觀念,並首次從專人訓詁著述入手,選取清代朴學大師王念孫《讀書雜志》作個案研究,研究視角獨特,意義重大。在某種程度上為撰寫具有我國特色的漢語語法學提供了寶貴的成體系研究資料。先坦完成的博士論文《〈讀書雜志〉語法觀念研究》,曾受到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一致肯定,並於2006年6月順利通過答辯。論文以清代語言學家王念孫的代表作《讀書雜志》為切入點,對體現在該書中王念孫關於漢語詞性、構詞、語言結構、句式的一些認識進行了全面的發掘,揭示了王念孫在分析古代文獻語言材料時體現出來的强烈的語法意識,在此基礎上指出了該書中的語法觀念的理論價值、方法論價值和語法學史價值。然先坦並不滿足於此,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兩年多來充分吸收專家的建議並結合自己進一步的研究所得,對論文作了進一步優化擴充,並於2007年6月由巴蜀書社先期出版了論文中的“詞法觀念研究”部分——《〈讀書雜志〉詞法觀念研究》。現在又看到《〈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書稿,雖然匆匆讀過,仍有聯珠貫玉之歎。正如袁本良先生在其《〈讀書雜志〉詞法觀念研究》序言中所評價:“此書與作者還將出版的《〈讀書雜誌〉句法觀念研究》,從詞法和句法兩個方面全面考察並綜合分析了《讀書雜志》中體現語法觀念的所有材料,並對王氏的語法觀念進行了評論。毫無疑問,此書的出版對於幫助人們認識清代學者的語法觀念,認識中國語法學形成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意義。”

縱觀書稿,我覺得此書有幾點值得推薦和肯定,今概而述之如次:

首先,此書窮盡考察《讀書雜志》反映王念孫句法觀念的語料,分析出句法結構、特殊句式、複句與句群、語序、句讀與省略等句法觀念類型及其表現形式,指出王氏語言認知中已經具有較强的句法觀念,具有一定的理論、方法及語法史的價值。特别值得稱讚的是,作者將數理統計與歷時比較方法結合起來,體現研究方法的先進性,進而為拓寬同類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這一點讀者可以結合其姊妹篇《〈讀書雜志〉詞法觀念研究》來系統閲讀體會。

其次,作者在具體研究論證過程中,注重個案分析,立足具體材料,借鑒前賢,實事求是,不作鑿空之論。在每一個小的結論形成時,能够從王氏語法觀念的整體面貌出發,作廣度和深度分析,均以充分材料作為支撑,又能够運用現代句法理論進行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同時對《讀書雜志》中涉及句法層面的相關問題也多有探討。如對如何準確評價王氏的句法觀念,如何認清現代語法學中句法學的源流問題,以及如何將王氏句法觀念和現代句法理論研究相結合等問題,書中皆有探討,有的則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取向。再有作者在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有機地運用描寫分析、量化分析、比較分析、理論推導等多種研究方法。條理清晰,行文簡練,同時又增加了學術著作的理論深度。為此後同類研究提供了研究範式。

最後,此書的研究立足於傳統故訓材料對王念孫《讀書雜志》句法觀念進行系統研究,將會帶動更多的學者系統地關注古注古訓著作,促使學術界重新對句法觀念的某些理論作深入思考,有利於釐清中國古代語法學的一些有争議的問題。作者這一研究能使語法學界更好地瞭解漢語語法學的發展階段和傳承關係,同時揭示語法與訓詁、校勘之間的密切關係,能讓學界更深入地瞭解王氏對前賢的繼承發揚以及對後世學者的積極影響。

當然,利用我國傳統的語言學材料來研究語法問題,應當抱實事求是的態度。正如孫良明教授所言:“對古人的語法分析應當正確對待。一句話就是實事求是,不要拔高,也不要貶低。不能説古人已經有了今天的語法學水準,也不能説現在引進的外國先進語法理論,中國古代早已有之。但是古人已作出的分析實踐,特别是類似或符合現在所用新的分析方法的分析,也應該重視與承認。”[2]

《讀書雜志》的性質當是王念孫讀書故訓筆記的彙集,其考察的文獻語言是以經史材料為主,基本上是對其有疑義、疑難或疑誤的字詞及語句作評點式疏證,其功用目的還没有脱離“通經”的旨趣,所以僅以《讀書雜志》的零星抑或小有系統的材料的歸納排比來探討“語法觀念”這一較為宏觀的理論話題,其對建構漢語語法學或漢語語法學史有多大的程度的支撑作用,還要學術界進一步的研究和評估。此書在這方面的探索顯得有點單薄,應該作深入掘發。當然這些僅靠作者一己之力短期完成似乎要求太高,期待更多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為重構或重寫漢語語法學和漢語語法學史添磚加瓦。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所謂的學術人是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從三個角度來看:1.他們在某學科或某一領域的研究處於前沿領軍地位,能帶動學科發展。這一點毫無疑問。2.他們為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縱深研究做一些基礎材料收集和準備工作,就我們漢語研究來説,那些長期甚至終身從事漢語工具書編纂、語料整理、索引編排以及專門推動漢語學術著作編輯出版的人,也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要知道我們有些學者是利用着他們的成果成為所謂學術精英的。3.他們年富力强,有闖勁,敢於創新,勇於嘗試新的方法,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但是往往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研究方法新穎但運用還欠成熟,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但往往對新領域的學術價值認識不够明確。當然這些人必然是學術發展的生力軍,也是學術發展的希望所在。本書作者正值盛年,學術研究敢於創新,掘發新的研究領域,作一些富有挑戰性嘗試,當屬第三種,儘管可能也難免存在一些不足,其實學術的發展就是一個後浪趕前浪,不斷探索修正超越的過程。我想假以時日,先坦博士必然會大樹有蔭,站在第一種學術人行列。如今,非常高興看到漢語學界這些年輕才俊的成長,我想不久的將來漢語學林必然蔚蔚彬彬。

以上數言,是耶非耶?願先坦博士賜教。是為序!

己丑夏於金陵石頭城畔。

(《〈讀書雜志〉句法觀念研究》,張先坦著,巴蜀書社2010年7月版)

【注释】

[1]楊樹達《高等國文法》,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1頁。

[2]孫良明《中古古代語法學探究》,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436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