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道歉自责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道歉自责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七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道歉自责Chapter 17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要才能与理智横溢到足以痛斥自己的理想,幽默之花就会盛开,因为所谓幽默只是才能对自我进行的鞭挞而已。请看看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用幽默表达道歉自责的串串语言珍珠吧。

第十七章 跟毛泽东学习用幽默的语言表达道歉自责

Chapter 17

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要才能与理智横溢到足以痛斥自己的理想,幽默之花就会盛开,因为所谓幽默只是才能对自我进行的鞭挞而已。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人类一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与渺小,愚蠢与矛盾,就会有幽默者产生。

——林语堂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白也曾说:“人非尧舜,谁能尽善?”两句话基本是一个意思:一般人、普通人不是像唐尧、虞舜那样的圣人和贤人,有谁能没有过失,有谁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呢?

是的,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没有哪一个人不犯错误,没有哪一个人不做错事,不说错话。如果有,那不是人,那是神。比如,工作中你的决策失误了,给事业造成了损失;生活中你不慎失足了,给家人造成了影响与伤害;交际中你不注意口无遮拦地出口伤了人,得罪了朋友与同事,等等,这些都是常人所难以避免的。犯了错误,有了过失,就要尽快改正,尽快弥补,尽快将错误与过失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每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所必须要做到的。与此同时,犯错误、有过失的人也应该在必要的情况下、必要的场合向与此相关的人、被你伤害的人、被你得罪的人、利益遭到损害的人做出真诚而得体的道歉,程度轻一些的也可以进行诚挚的自责。

向人道歉与自责目的主要有四点:一是真诚表达自己的“悔罪”态度,二是努力抚平对方的心灵创伤,三是挽回错误造成的不良影响,四是希望获得对方的主动谅解。当然,道歉与自责只是对已经促成的事件的一个补救而已。从本质上说,即使道歉了,自责了,也不可能会收到全部预期的效果,就是说四个目的不可能全部都达到。有的可能只勉强让对方谅解了,但却没有抚平对方心灵的创伤;有的只表达了你自己的“悔罪”态度,却根本没有解决一点实际问题,也没有获得对方的谅解。这其中,除了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与错误损害程度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我们人为努力克服这些客观因素后可以做到的一条原因:那就是道歉自责的方式方法问题。方式方法对了,道歉自责的诚意与对方的接受性就大;反之,对方不接受你的道歉的可能性就会加大。那么,什么样的道歉自责才能更恰到好处、更容易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而愿意接受呢?

从道歉自责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道歉自责,一种是间接道歉自责。直接道歉自责是指犯错者直接向受害者道歉;间接道歉自责是指犯错者通过第三者向受害者道歉。我们经常用到的多属于直接道歉自责的方式。在这种道歉自责中,最能打动人心、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还是那两个字——幽默!因为幽默是笑的摇篮,幽默是培养与繁殖笑的花园。试着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你的道歉与自责吧,这时对方看到的不仅是你道歉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他能闻到你传递给他的笑的花朵所散发出来的善意的芳香!

不信吗?请看看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用幽默表达道歉自责的串串语言珍珠吧。

1.我们两个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

生动性是毛泽东谈话艺术的重要特征。除了运用俗语、笑话来增强谈话的生动性之外,运用比喻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毛泽东都喜欢运用一些比喻来形象地说明问题。他总是善于选取恰切的比喻,以比喻的生动性来放大打比方的事物与所要表现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使所要表现的事物形象化,赋予其动感和可触感,栩栩如生。

毛泽东与贺子珍这对在战火中结成的伴侣,志同道合,感情很深。但因为性格关系,夫妻之间也免不了有一些摩擦。

有一次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总前委秘书长古柏扭坏了脚,痛得很厉害。毛泽东非常着急,亲自请中医给他开了几副草药。

“自珍,你去给古柏熬药去。”毛泽东吩咐。贺子珍原名贺自珍。

贺子珍正在看书,答应了一声,没有动。

“自珍,你去烧点热水给古柏烫烫脚。”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又喊,可贺子珍仍然没有动。

毛泽东发火了:“你不像一个共产党员,没有一点阶级友爱。你再不去,我开除你的党籍!”

“你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贺子珍也生气了,“我正在学习,这些事情警卫员不能干?古柏的爱人不能干?为什么一定要找我?”其实这时古柏的爱人正在看护着古柏。

这天晚上,贺子珍一赌气一个人裹着那条红毛毯睡了。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的气也消了,走过来主动缓和气氛:“好了,好了。我们两个人,一个是铁,一个是钢,钢铁相撞,响个叮当。学习要学,同志也要关心。”

贺子珍听了这话,不由“扑哧”一声笑了,也觉得自己有些不是,于是夫妻和好如初。

在这里,毛泽东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是铁,一个是钢”来比作两个人,“铁”与“钢”人们非常熟悉,由此,人们自然地联想到两个人倔犟、刚强的个性。这个比喻非常恰当,钢与铁都属于重金属,又都是人们印象中最硬的东西,钢和铁碰在一起,肯定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了。毛泽东就是以“叮当作响”来比喻两个人之间的口角,以小喻大,以声音喻口角,表现出自己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愿望。果然,贺子珍听后马上就破涕为笑了。毛泽东的确是幽默的高手,他用这一个小小的极富生活气息的比喻巧妙地向妻子道了歉,同时也暗中隐藏着自己正确的观点:“学习要学,同志也要关心”。

2.活人哪个不放屁?屁者,气也,五谷杂粮之味也……

曾经在毛泽东身边做过卫士的封耀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毛泽东在写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毛泽东因为三天两夜地连续工作,血液不得流通,全身难受得要死。封耀松为了让主席睡好觉,就帮他擦了一遍背。毛泽东觉得挺舒服,一边哼哼着一边说:“用劲点,好,再用点劲。”

大概是在外面灌了冷风,封耀松感觉肚里有股冷气乱窜,他觉得好像要放屁了,便尽力往回憋。可是给毛泽东搓背又必须用力,于是,在一用力的时候那股冷气失控,放了一个屁,声音很大。

毛泽东缓缓扭头,慢声慢气问:“小封哪,你在那里搞什么小动作啊?”

“对不起,主席,我,我放了一个……屁。”

“哎,不是屁吧?那是气。折腾你们休息不好,应该我说对不起么。”

“不,不是的。主席,是屁,不是气。”封耀松辩解道。

“不是屁,是放了气。有气放出来好。宁在主席面前丢丑,莫让冷气攻心么!”

封耀松“扑哧”一声笑了,紧张和局促顿时全都消失了,声音也变得自然了:“主席真幽默,你说是气就是气吧。”

毛泽东也笑了,说:“活人哪个不放屁?屁者,气也,五谷杂粮之味也……”

当时的封耀松刚刚来到毛泽东身边,还是一个16岁的孩子,为全国人民的领袖服务,他能不紧张么?本来就紧张的他因为擦背而累得放了一个屁更加紧张时,毛泽东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用说废话的方式幽默地向他说了一声道歉:“不是屁吧?那是气。折腾你们休息不好,应该我说对不起”,这让他吃惊不小,更加局促不安了。

然而,毛泽东没有停下幽默的脚步,接着封耀松的回答,对“屁”进行了连续两次近乎废话的解释:“不是屁,是放了气。有气放出来好。宁在主席面前丢丑,莫让冷气攻心么!”“活人哪个不放屁?屁者,气也,五谷杂粮之味也……”这里,毛泽东先说了“放屁”对人体的好处,又说了“放屁”的“重要性”和“不可控性”——就是在主席面前宁可出丑也不得不放啊!最后说了“放屁”是吃五谷杂粮的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你瞧,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一个伟大的人物,居然当着一个小娃娃兵的面,对人最不雅的生理现象——“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了一番“科学”的阐述,这本身不就构成了一种幽默吗?人们一说到“屁”,马上会想到这不雅的声音和难闻的气味,尤其在有人的场合和公众场合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幽默好笑的东西。再加上毛泽东竟然对它讲出了那么多的“道理”,而且都是众人皆知的废话,就更加深了幽默的趣味。

对一个大家熟知的问题做没有必要的解释,说些没用的废话——毛泽东就是用这种幽默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3.这次大家洗了个热水澡,就是水热了点。

1945年8月的一天,延安党校礼堂开会,毛泽东谈到纠正“抢救运动”的错误问题时说:“这个党校犯了很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我是校长嘛!”

他清了清嗓音,继续说:“错误可以给人以教训,给人戴错了帽子的同志,以后再给人戴帽子时,你就要谨慎;被错戴了帽子的同志也得了一条经验,以后你不要乱给人戴帽子,因为你自己吃过这个亏,以后要谨慎。有了这两方面的经验,将来我们到北平、上海、南京去考察干部,做反奸工作,情况就会好得多。”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又说:“这次大家洗了个热水澡,就是水热了点。”大家禁不住笑了,一些怨气似乎也在这笑声中烟消云散了。

毛泽东继续说:“不少同志搞错了,凡是被搞错了的一定要改正,坚决平反!有的同志被错戴了帽子,这也不要紧,帽子戴错了,现在我把它给你们摘下来就是了,又不是孙行者头上的箍……”

毛泽东接着说:“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向大家检讨错误的,向大家赔个不是,向大家赔个礼。”说到这里,毛泽东同志恭恭敬敬地把手举在帽檐下,向被整错了的同志赔礼道歉。

整风运动作为一次重大的党内运动,历时很久,工作开展的规模很大,范围很广,在党的建设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确实批错了一些人。对这样规模巨大的党内运动,毛泽东却仅以“洗了个澡”作比,似乎有点大事化小,化重为轻了。但如果细细分析,这个比喻还是匠心独运、恰如其分的。你看,洗澡的目的就是洗去满身的污垢,让你浑身清爽;而整风运动,通过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同志之间相互帮助,纠正自身和别人身上的不足,也可以一身轻松,更好地工作。两者之间何其相似啊!毛泽东用“就是水热了一点”来比喻运动过火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是一次动机正确而却未把握好尺度的运动中的错误。由于他采取了“洗了一个热水澡”的语言表达道歉的意思,不仅淡化了当时许多同志的怨忿,化解了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矛盾,还调剂了这次会议的气氛,让许多人放下了思想包袱。毛泽东这里还用了两个比喻,将给有些同志定的错误比喻为“戴帽子”,随后又将比喻的喻体进行了二次比喻,说戴的帽子“又不是孙行者头上的箍”,意思是这种“帽子”(错误)是可以摘下来的,不像孙行者头上的箍永远也摘不下来,唐僧什么时候想念就念一通。这就让同志们放下思想的包袱,更加安心地为党工作。

用幽默的方式来道歉,不仅是毛泽东这样一代伟人的政治策略,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个交际高招。

4.当时我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学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

年轻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曾与当时任校长的张干有过一次影响颇大的斗争。1915年,张干提出每人每月须交纳十元学杂费,引起学生们的极大不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并罢课示威。毛泽东积极参与,并重新写了尖锐有力的《驱张宣言》。此事影响非常大,轰动了全省。后来,张干知道这是毛泽东写的后,决定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个学生,最后因故未成。但后来毛泽东还是被记了大过。张干也因此事不得不离开第一师范学校。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张干来说,毛泽东这个曾经被他“记大过”的学生已成为新成立的共和国主席和人民拥戴的领袖,这件事像一块心病似的挥之不去,总觉得懊悔不安,愧疚难受。不料,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张干突然接到了毛泽东的盛情邀请,要接他到中南海一叙。听闻此讯,张干真是欣喜若狂,大喜过望!

1951年9月25日,张干到达北京。26日上午,毛泽东特意邀请了青少年时期的师友罗汉冥、李漱清、邹普勋等和张干等一起吃饭。那天,当张干、李漱清等人坐车进入新华门,驶到丰泽园时,毛泽东立刻笑盈盈地迎上前去,与自己的师友一一握手问好,随即把他们请进客厅。

这时,张干双手紧握着毛泽东的手,苍老的眼睛噙满了泪水,惭愧地说:“‘一师’闹学潮那阵,我曾主张开除你,真对不起呀!”

毛泽东两眼凝望着30多年未见的老校长,一听这话,连连摆手:“当时我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学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

随后,毛泽东诚挚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棵‘寸心草’,是怎么也难报答自己老师的‘三春晖’啊!”

半个世纪后,一对曾经有过伤害与纠葛、有过恩怨的老师与学生见面了。毛泽东面对当年的“反动校长”张干的自责,他没有记恨当年的恩怨,而是以一个巨人的心胸包容老校长当年的做法,反而对自己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自责与道歉。这里,他先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说自己当年“虎气太盛”,随后又说自己现在有了点“猴气”,又将过去与现在的两种“气”对比,说明当年的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虎与猴在人们印象中是两种性格非常鲜明的动物,一是凶狠凶猛,一是温顺瘦弱。这种比喻和对比生动活泼,饶有风趣,也解开了张干心里的疙瘩。

事实上,毛泽东一年前在与王季范、徐特立、周世钊等人谈到这件事时,曾有些自责地说:“现在看来,当时赶走张干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学生多交十元学杂费,也不能归罪于他,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游子吟》是千百年来歌颂母爱的最杰出的名篇。毛泽东不仅引用了这两句诗,而且运用析词和比拟喻的修辞方法,巧妙地从这两句诗中摘出了两个词,将自己比喻为“寸心草”,将张干老师比喻为“三春晖”,非常自然地与这句诗联系起来,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毛泽东这些自然和谐风趣幽默的谈话,如同一股和煦温暖的春风,彻底地融化了张干心中的坚冰,消除了他的内疚、惭愧和紧张情绪,充分地展现了毛泽东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充分地表达了毛泽东尊重老师的伟大品格。

5.我被娇宠了,自己也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会游泳,几乎呜乎哀哉。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过分的自尊心与虚荣心。他善于游泳是人们熟知的。所以,他身边的人知道这一点,就免不了常常称赞他。然而,这种称赞有一次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1956年,毛泽东在第一次畅游长江以后,对当时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湖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梅白说:“人不可逞能啊!我这次在长江游的时间长了,已经感到全身疲乏,还要逞能,继续游,要不是叶子龙叫我上船,我只怕淹死了。”

梅白说:“我不相信,你很会游泳。”

毛泽东笑着说:“你不相信,观众也不会相信,这种心情我理解,所以,我就越游越起劲!唔!就这一下子坏事了。我被娇宠了,自己也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会游泳,几乎呜乎哀哉。”

接着毛泽东又感慨地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不能有这种唯我独能的思想。这次好险,幸亏有人下命令,也亏得我服从了命令。”

这里,毛泽东用“我只怕淹死了”、“我被娇宠了,自己也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会游泳,几乎呜乎哀哉”的自嘲的语言,表达了自然规律人人都不能抗拒的真理。这其中,“娇宠”一词是用了移用的修辞方法,将常用在大人对待小孩子的词用在自己身上,构成了表达上的不谐调;“呜乎哀哉”则是古词今用,将古代人常用的话用在自己身上。“老子天下第一”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毛泽东引用来表现自己被人们“娇宠”起来的自尊心与过分的自高自大。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幽默感,毛泽东用幽默的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失误的自责,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更符合他的身份与地位。

6.今天,我们要为它“平反昭雪”,现在我提议给麻雀恢复“党籍”。

1958年,全国掀起“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讲卫生”运动。

成都会议期间,有一天,毛泽东专门抽出时间到川西邬县红光农业社视察。在田间,毛泽东问社长:“你们是怎么消灭麻雀的?”

“这好办。我们把群众组织起来,熬更漏夜地干,到处又吆又赶,只留下一块空地,麻雀累了只有落在这块空地上,落一个打一个。”

那段时间,全国的麻雀确实被消灭了不少。然而不久,对于应不应当消灭麻雀,科学界有了不同意见。有的以为利大弊小,有的以为弊大利小,有的则以为利弊相当。于是,在报纸上展开了“消灭麻雀利弊论”的大讨论,纷纷各抒己见。

毛泽东看到这一消息后,要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各种不同的观点整理出来,把不同的文章收集给他。他仔细阅读了这些材料,反复研究了各种意见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在天津召开的一个关于卫生工作的会议上,毛泽东风趣地说:“这两年麻雀遭了殃。今天,我们要为它‘平反昭雪’,现在我提议给麻雀恢复‘党籍’。麻雀不能打了,代之以臭虫吧。”

麻雀是一种不起眼的动物。麻雀被误打需要“平反昭雪”吗?麻雀有什么“党籍”需要恢复的?哦,原来毛泽东在这里是用了比拟(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麻雀比拟成了人,所以它才有了“党籍”,它被误打的冤案才能被“平反昭雪”呀。这样一说,就使麻雀突然有了人的尊严,人的属性,而它与人又形成一种特别大的反差和不谐调,给人一种非常滑稽诙谐的感觉。毛泽东就这样以他独有的幽默方法表达了对这一错误的自责和歉意。

7.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很不冷静,这在你们青年同志面前示范作用不好。

1958年秋,毛泽东的同乡兼好友、著名的哲学家李达曾与毛泽东有一次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原因是,毛泽东肯定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李达认为这是唯心主义,是不符合客观存在的。而毛泽东则认为,这是事物的二重性,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性格爽直的李达说到激动处,竟然说毛泽东:“你脑子发热,达到39℃高烧,下面就得达到40℃、41℃、42℃……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

毛泽东听到这里,确实有些坐不住了,两人又争论了一番……这时,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在中间打圆场,要他们先吃饭。李达执意要走不吃饭。

毛泽东只好对梅白说:“小梅,你送老校长回家。今天他火气很大,我火气也不小。”然后又对李达说:“你说我发热39℃,看你也有华氏百把度了。在成都会议上我说过,‘头脑要热也要冷’,你问梅白。”

李达又顶了一句:“对,你现在先下马!”

在梅白送李达回校的途中,李达说:“MydearyoungerMei(即:亲爱的梅老弟),毛主席的‘两论’多好,却想不到现在主观客观颠倒至如此程度!他说斯大林‘三七开’,他自己将来如何开?他的根本东西是创建了党,创建了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不仅开辟了革命根据地,而且强调了统一战线。这都是无可非议的。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它充满了矛盾而又善于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因而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说明世界,就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首先得弄清楚情况才好下决心,你劝劝毛主席吧!”

梅白送李达回来时,毛泽东对他说:“小梅,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很不冷静,这在你们青年同志面前示范作用不好。我肝火大,但我还是压制,差点与李达干起来。”

梅白问道:“主席,你是否要把对李达的评价公开发表,像对鲁迅那样?”

毛泽东说:“这与鲁迅的情况不同,我现在在认识论上发生了问题,离开客观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我和李达的争论,我是错误的。”

当梅白向毛泽东转达了李达临走时说的那些话后,毛泽东听后说:“很好!”他要梅白教他说英文MydearbrotherHomi(即:我亲爱的鹤鸣兄)。随后又接着说:“孔子说过,六十而耳顺。我今年六十三,但不耳顺。听了鹤鸣兄的话很逆耳。这是我的过错。过去我写文章提倡洗刷唯心主义精神,可是这次我自己就没有洗刷唯心主义精神。”

说完,毛泽东叫梅白转告李达,他已经“六十而耳顺”了,感激他的帮助。李达听到后,非常感动,说:“还是润之的气量大。”

这段谈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直言“犯上”进谏、不迷信领袖和权威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哲学家李达,也看到了一个在别人说他“头脑发热”甚至“你现在先下马”的情况下也没有压制打击、而且敢于当着下属的面承认错误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尤其可贵的是,在这种对普通人都有着非常强烈刺激的语言面前,毛泽东居然还能从容不迫地发挥他的幽默智慧,将自己与李达说成了“两个老家伙”。“老家伙”本来有着贬意,是对一些人的不恭敬、不客气的说法。毛泽东用在这里,是运用了易色的修辞方法,贬词褒用,表现了他与李达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和昵称。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调解和自我解嘲,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错误的一种认识。

在检讨自己时,毛泽东又引用了孔子的话:“六十而耳顺,我今年六十三,但不耳顺”,运用了析词的方法,对“六十而耳顺”来了个一反其意的表达:自己六十三了,却耳不顺,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在引用与析词的结合运用中,毛泽东以自己独特的轻松风趣方式表达了对李达的歉意、自责和检讨。

8.钢铁要翻番,不料搞了个两小无猜——小高炉,小转炉,把别的事情忘记了,本末倒置。

1959年7月,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庐山会议时期。

在“美庐”二楼的一间屋里,毛泽东与周小舟、李锐、田家英、周惠四人围坐在一起,谈到了“大跃进”时的种种严峻情况。37岁的田家英讲到四川农村全国劳模罗世发被上头逼着说假话、放卫星的痛苦事情时,模仿着那个劳模的腔调说:“水稻要亩产万斤,哪个龟儿子哄你,只好把谷子往里堆。”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他用力将烟灰缸里的烟头按灭,说:“1958年有些事,我有责任。提倡敢想敢干,‘八大’二次会议达到高峰。其中也有些胡思乱想、唯心主义。因此,不能全怪下面和各个部门。”

“其中也有些胡思乱想、唯心主义。”毛泽东这话是相当诚恳的,让在场者听了既感动又有些吃惊。

毛泽东接着说:“钢铁要翻番,不料搞了个两小无猜——小高炉,小转炉,把别的事情忘记了,本末倒置。”

“两小无猜”本是一句成语,意思是男女儿童从小在一起相处天真无邪,彼此之间没有猜疑。这句成语与毛泽东说的钢铁翻番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毛泽东却运用了“断取”的修辞方法,只撷取了这句成语中的前两个字“两小”,来说明和指代“小高炉,小转炉”,而置后面两个字“无猜”于不顾。由于在词语之间形成了一种非正常搭配和变异的组合,就构成了一种诙谐和调侃的趣味,也让语言生动活泼起来。毛泽东就是用了这种幽默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道歉与自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