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散神不散,牵牛鼻子

形散神不散,牵牛鼻子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形散神不散,牵牛鼻子尽管满足双方的某些需要,是谈判的前提,但无论哪方,总是希望谈判最后的结果,对自己更有利。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E公司的首席代表是位高级工程师,他听到这番话自然很感兴趣。我方玻璃厂省下了一大笔钱,而E公司也因帮助该厂成了全国同行业产值最高、能耗最低的企业而名声大噪,赢得了很高声誉。

四、形散神不散,牵牛鼻子

尽管满足双方的某些需要,是谈判的前提,但无论哪方,总是希望谈判最后的结果,对自己更有利。因此,有时双方会各执一词,相持不下,导致僵局的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谈判者必须灵活以对,寻找突破口。打破僵局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语言角度来说,转换一下话题,调节一下紧张的空气,是有效的手段。这种转移话题打破僵局的方法,如运用得好,常常使谈判绕了一个圈子,多走了一些弯路之后,又成功地到达了终点,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请看下面一则实例。

南方某玻璃厂与美国E玻璃公司谈判设备引进事宜。在全套引进还是部分引进这个问题上僵住了。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我方玻璃厂首席代表为使谈判达到预定的目标,决定打破这个僵局。他略经思索后,笑了笑,换了一种轻松的语气,避开争执的问题,转而说:“你们E公司的技术、设备和工程师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你们投进设备,搞技术合作,帮我们厂搞好,只能用最好的东西,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这不单对我们有利,而且对你们更有利!”

E公司的首席代表是位高级工程师,他听到这番话自然很感兴趣。气氛一下活跃而轻松了。但这只是玻璃厂首席代表要达到目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后头。于是,他趁势话锋一转,接着说:“我们厂的外汇的确很有限,不能买太多的东西,所以国内能生产的就不打算进口了。现在,你们也知道,法国、日本和比利时都在跟我们北方的厂搞合作,如果你们不尽快跟我们达成协议,不投入最先进的设备、技术,那么你们就要失掉中国的市场,人家也会笑话你们E公司无能。”

僵局立即得到了缓解,最后终于达成协议。我方玻璃厂省下了一大笔钱,而E公司也因帮助该厂成了全国同行业产值最高、能耗最低的企业而名声大噪,赢得了很高声誉。

话题的转移有相当的难度,需有对语言驾轻就熟的技巧。话题转移得不好,对谈判无济于事,有时虽然能暂时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但于大局并无什么作用。话题转移得巧妙,不仅能活跃调节气氛,还能为谈判去除障碍,铺平道路。上述南方某玻璃厂代表的话题转移,正是达到了这双重目的,因此效果是理想的。分析他的这一段话,可以发现有四个显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话题转移艺术所必须注意的:

(1)转移的话题必须视具体情况具体对象“因地制宜”“就近转移”,不能不着边际,随心所欲,风马牛不相及。上述我方玻璃厂首席代表的第一段话,是根据对方的身份、职业、爱好而设计的,因此对方感兴趣,听得进。这样的主题能缩短双方心理距离,这是打破僵局,创造良好谐调的气氛所必需的。

(2)预定的目标不变,因此转移的话题主题也不能变,虽然不涉及正题,但必须与正题有关,不管绕多少圈子,转多少弯子,牛鼻子始终不能放,做到“形散神不散”。

(3)转移后的话题展开,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符合逻辑、自然而然地向正题靠拢,在对方不知不觉之中,使彼此相左的意见,逐渐纳入共同愿望的轨道。

(4)情理交融、刚柔相济。话题转移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情理交融、刚柔相济。我方玻璃厂首席代表的这段话,既有真诚的赞扬,又有热诚的期望;既有坦率的诉说,又有令人可信的利害得失的分析和阐说,使情和理、刚和柔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所以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