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的一般技巧

演讲的一般技巧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演讲的一般技巧演讲的成功与否,以及成功的程度如何,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除了演讲人本身的素养、演讲当时的环境、对象特点、演讲内容的适切性外,演讲前的准备是否充分,临场技巧的发挥是否正常,语言表达方式选择是否适当,都会对演讲的成败,发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本书内容的限制,我们不能对上述各种因素一一叙述,而只能就演讲的一般技巧和语言特点,作些介绍分析。

二、演讲的一般技巧

演讲的成功与否,以及成功的程度如何,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除了演讲人本身的素养、演讲当时的环境、对象特点、演讲内容的适切性外,演讲前的准备是否充分,临场技巧的发挥是否正常,语言表达方式选择是否适当,都会对演讲的成败,发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本书内容的限制,我们不能对上述各种因素一一叙述,而只能就演讲的一般技巧和语言特点,作些介绍分析。

任何一次演讲要获得成功,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准备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一)在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听众特点、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公关特定任务来确定选题和内容,以及传播的角度和方式。(二)准备演讲稿。在方法上可分为打腹稿、列提纲和写出讲稿的全文三种。选择哪一种方法,需根据演讲人的经验、水平而定。(三)演讲前的自我练习。根据各人情况,有的也可省掉这步。但对演讲内容、重点、要点都必须娴熟于心。当然,上面所述准备,只是指“临战”前的一种准备,而实际上,平时的不断积累和刻苦训练,对演讲的成功来说,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准备。

进入正式的演讲过程,由于各人情况不同,或者由于演讲当时环境有别,因此,具体的技巧运用可千差万别,不过,演讲大多围绕着设置气氛、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导引情绪这些方面而努力。因而,有一些基本技巧可加利用。

(一)开头要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至少可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营造气氛,引起兴趣,控制情绪,开始初步的思想情感交流;二是为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铺平道路。因此,几乎无例外地,每个演讲者都会对演讲的开头,作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演讲的开头可说是千变万化,很难给其作出统一的分类,这里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较常用的开头方式略作介绍、分析以供参考。从构成的角度看,下面的几种开头方式,是基本和较常用的:

(1)设问式。在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用以引发听众的思考,吸引听众,控制情绪。这种方式其一,要求所提问题具有一定新鲜感,听众感兴趣,内容最好是听众略有所知的;其二,演讲者本身对问题有比较可信而新颖的答案。语言表达上,主要运用设问句式,或设问加排比手法。

(2)开门见山式。演讲开始立即进入正题。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先把要讲的问题作扼要介绍,目的是,先让听众对所要讲的内容,从整体上有个初步了解。一般说来,这种方式主要以内容的质量分量取胜,比较适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

(3)比照式。将事物的前后情况加以比较对照,通过这种比照,引发听众兴趣。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相比照的两事或两物,或同一事物的前后状况,应有较大差异,对比度应该比较明显,这样才能激发起听众的兴趣。

(4)倒述式。演讲一开始,即把事情结果展示在听众面前,然后再叙述来龙去脉。成功的关键是:这个结果要有振聋发聩的力度,和足以引发人兴趣的新鲜感。

除了上述这些基本方式外,“随情应景”地设计的演讲开场白,也很常见,可大致分为:

(5)就“境”入题式。“境”是指演讲当时特定的语言环境,包括人、事、时、地、物等。就境入题是指演讲开始时,准确地抓住当时特定情境构成要素中最有特点的东西,以为“媒介”,巧妙过渡,借以消除一上台即开始正儿八经演讲的突兀感,拉近同听众的感情距离,逐渐把听众引入演讲。2007年12月28日,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福田,到北京大学作演讲。福田的演讲以“值此新年来临之际,福田到了,就是‘福’到了”作为开场白,幽默的话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这个开场白巧妙地综合利用了时间(新旧年行将交替之际)、人名(福田到来谐“福”到来)、风俗和心理(辞旧迎新时的祝福)等各情境因素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贴合特定语境的语言表达手段。就“境”入题开场白的要旨则在于:必须同演讲主题、主体密切关联,而不可不着边际地随意“发挥”。以福田演讲的开场白而言,其演讲主体——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分析,其中如“中日关系再次迎来了春天,我这次访华是‘迎春之旅’”;“日中两国已经成为面向美好未来的创造性伙伴”;“在漫长的历史中,正视不幸的时期并把它传给子孙是我们的责任。只有具有对过去进行反省的勇气和智慧,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今后日中两国关系之路不会太平坦,但是越是这样,越应该摒弃一些偏激的情绪和报道”等一些精彩表述,引起全场的共鸣,尤其是“以史为鉴”的表态,更是博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而所有这些,对中日关系来说,不啻是带来了一种福音。从内容看,正是开场白的祝福语的一种自然延续;可见,开场白和演讲的主体做到了浑然一体,显示了高明的语言技巧[1]。2003年5月6日晚,卡斯特罗面对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上万名站在初冬刺骨寒风中的听众发表演讲,其开场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天很冷,可是阿根廷人的热情令大家热得连大衣都脱了。主办者真是低估了阿根廷人民。”借天气寒冷所作的开场白,热情如火,激起了广大听众的激情。

(6)融情动心式。这是以某种事、理为纽带,用抒情的语言、感性的方式作为开场白,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为演讲主体的展开铺垫基础的一种方式。2006年4月21日,访美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受邀到耶鲁大学发表演讲。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从中华文明历史流变和现实发展的角度,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启示美国的年轻人理解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这是一个重大而理论色彩颇浓的主题。胡锦涛主席选择了富有抒情味的开场白:“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浓郁的空气,我不由回想起四十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希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三百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二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开场白,巧妙地由“触景生情”引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并以大学生活的相似性为纽带,把自己与听众(耶鲁大学师生),在感情上紧紧地联结了起来。充满抒情怀恋意味的语言,展示了演讲者慈和、平易的平民化形象,在耶鲁学子的心目中,演讲者不仅是来自异国的领袖,还是一位温厚慈祥的学兄和略带怀旧伤感的长者,缩短了感情距离;而对耶鲁大学灿烂校史真挚、热情的赞颂,更是富有亲和力,触动了听众的心弦。演讲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融洽的氛围,抓住了听众的心,为正题的展开和演讲的成功,奠定了情感的基础[2]

(7)借题发挥式。在演讲开头,抓住某一有所关联的话题为由头,讲述一些同演讲主题相关的内容,借以活跃气氛,渐次引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为演讲铺垫基础。2007年12月12日,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到复旦大学作主题为“全球经济下的竞争力”的演讲,一开头就说:“来上海访问对我来说天经地义,因为它和纽约有太多的共同之处。两市都是金融都市,都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量和活力,而且都有许多世界上最好的餐馆。纽约市有两千五百多家中餐馆,我觉得自己已尝遍其中的大多数。可是有谣传说我来上海只是因为我爱吃水饺,我要再次辟谣:爱吃水饺只是原因之一。”[3]这个带有美式幽默的开场白,赢得了在场听众的一片掌声。这个演讲的开场白,就是以“辟谣”(辟除是因为爱吃水饺访问上海的谣传)为由头,首先借申说访问上海的理由,从而突出了两大都市共同的主要特征——金融中心、高度现代化、巨大的能量和活力(富有竞争力),而这正是“海纳百川”,也是全球化观念的体现和结果;这个开头同演讲的主题“全球经济下的竞争力”的主题密切相关,可谓“形散神不散”。其次借“辟谣”,在“大”与“小”,“正”与“俗”(对两大都会共同特征分析的“大处”、“正题”,突然落到餐馆和吃水饺的“小”处、“俗”处)的不协调中,自然而然地营造了一种幽默、诙谐、轻松的气氛,借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这个开场白起到了双重作用。

(8)“楔子”式。所谓楔子,是指近代小说中加在正文前面的片断。演讲中楔子式的开场白,则是指利用同听众相关的某些人或事,设法同听众套近乎,借以拉近同听众之间距离的一种方式。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我国,日程之一是,到上海复旦大学向全校师生作演讲。白宫的智囊班子为此作了精心的设计:确定里根以平民总统形象出现在复旦师生面前;演说的基本格调是“亲切”;同时还规划了达到这一目标的实际步骤,由总统亲自出马,与复旦大学留美学生建立联系,直接进行了一次交谈。来华之后,演说一开始,里根总统即以“我带来了你们的同学××向大家的问候”为话头,一下就缩短了台上台下心理上的距离,为演说的成功铺垫了基础。

此外还有不少方式——如运用故事式等——但由于受公关信息传播特点的限制,使用频率就要低些。

以上所述,只是演讲的一些开头的方式,事实上,要真正使演讲的开头能引人入胜,其要旨还在于:必须在掌握和运用这些基本方式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语言形式,才可能获得好的开场效果。

(二)结尾要留有余味

如果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结尾才能使演讲“功德圆满”。一个好的结尾应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较为常用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总括式。这是种最普通的结尾方式。在演讲结束时,演讲者对所述内容,作一简洁扼要的概括总结,一则加深听众印象,二则又一次强化了主题。

(2)引用式。引用名人的话语或诗句、格言作结尾。这类方式用好的关键在于:所引语句必须与所述内容相吻合;引句的内容确实高度凝练、精警,且为人熟知。

(3)幽默式。以一句幽默诙谐的话来结束演讲。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结束演讲,对加深印象无疑是有益的。但这种方式的运用,须特别注意场合的适应性。

(4)呼吁式。在听众情感激发的基础上,运用具有鼓动、感召力的语句,向听众发出呼吁。这种方式适用于不仅要“使人信”,而且要“使人动”的目的明确的演讲。

(5)赞颂式。利用人一般都喜欢听赞扬话的心理,选用合适的赞颂语词,以作演讲的结束。只要话语得体,常能使会场气氛达到新的高潮,在双方关系融洽的氛围中,使演讲的内容在听众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种方式要注意适度,防止庸俗,不要哗众取宠。

(三)恰当地构筑高潮

演讲的高潮,应是思想内容高度升华的“顶点”。在这一点上,情和理,随着激越的语句,喷薄而出,表现出最强的力度,具有最大的感召力。高潮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产物,而不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结果。思想内容未达到这一爆发点,仅仅靠语言形式的硬凑,形成的不是高潮,而是无病呻吟,不可能有感动听众的魅力。因而,构筑高潮必须首先根据内容情感的需要,必须恰到好处,千万不能以为用了高亢的语调,用了接二连三的排比、诘问就形成了高潮。高潮是相对于低潮而言的。一席演讲既有“山峰”又有“低谷”,在起伏波动之中,才会显出生气和活力,所以,形成高潮须对内容作精心的安排,使之起伏有致,有重有轻。内容的起伏轻重,形之于相应的语言形式,就会在“重”和“起”的“点”上,表现出高潮。从语言形式看,在高潮处多用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句式。一个公关人员应该善于设置构筑演讲的高潮,并利用高潮的特有感染力,使信息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

(四)注意仪态风度

在第一章我们说过,公关信息的载体,不只有自然语言,还有人和物。人们往往也从交谈对方的体态、表情乃至服饰穿着中,感受并捕捉某种信息。演讲时,演讲者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因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引人注目,注意仪表、风度、举止、表情、穿着打扮,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有时,演讲内容很好,仅仅因为外观形象上的“一招不慎”而功亏一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