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描述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

描述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描述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假设在命名仪式上,M对大家说,“我的孩子叫亚里士多德”。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个命名过程是通过“M的孩子”这一摹状词将专名“亚里士多德”与对象联系起来的。因此,在描述命名中,命名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命名者和所有参与命名仪式的人对专名、摹状词和命名对象之间形成一致的图像关系和索引关系。

第五节 描述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

假设在命名仪式上,M对大家说,“我的孩子叫亚里士多德”。对于参加命名仪式的人来说,“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特定对象的新能指就形成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个命名过程是通过“M的孩子”这一摹状词将专名“亚里士多德”与对象联系起来的。在这一联系过程中,涉及专名“亚里士多德”与摹状词“M的孩子”之间的图像关系和“M的孩子”与所指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如下图所示:

img16

图15 “亚里士多德”的描述命名

“M的孩子”显然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直接涵义,而是一种间接涵义,也就是说是通过被命名的对象而形成的涵义。参加命名仪式的人知道这个孩子是M的孩子,因而M对大家说“我的孩子叫亚里士多德”时,“亚里士多德”就和“M的孩子”形成了图像关系。由于在命名现场并没有看到被命名对象,所以大家无法得知与“M的孩子”具有索引关系的对象是哪一个,但是,大家相信有一个个体,这个个体与“M的孩子”这个摹状词是具有索引关系的。因而,只要大家确认某个个体是“M的孩子”,“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就可以用来指称该个体。这是我们在上一章所说的指称的归属性用法。

因此,在描述命名中,命名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命名者和所有参与命名仪式的人对专名、摹状词和命名对象之间形成一致的图像关系和索引关系。而一致的图像关系和索引关系的建立显然是要依赖专名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来建构的。

我们认为,专名意义的各个环节都是在使用者之间建构的。这一立场是区别于将专名的意义看做是所指或者是涵义的观点之间的根本区别。

专名的意义的讨论大部分是关于专名谈论的事物,即名称的意义只是作为这样一个事物的载体。而我们讨论专名的意义主要是从主体之间的建构专名意义的各个环节加以考虑。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研究》(第43节)中全面地批评了从专名指称对象来研究专名意义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亚里士多德是“亚里士多德”的意义,那么,由于亚里士多德已经死了,意义不复存在,我们怎么可能知道它呢?可是我们能够有意义地使用这个名称,就像他活着的时候,可见我们显然知道它的意义。

社会建构论关于专名意义的这种观点能够很好地解决虚构专名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