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品的把握

作品的把握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 作品的把握朗诵作品的原则是忠于作品。比如,普通话水平测试51号作品讲述一个小男孩儿智力受损心里却充满爱的故事。妈妈被儿子的爱心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把儿子紧紧搂到怀中。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

6 作品的把握

朗诵作品的原则是忠于作品。要忠于作品,朗诵前就必须熟悉和理解作品,要从作品的体裁、内容、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充分解剖作品、分析作品,对作品形成强烈而完整的认同感,使作品的思想转化为朗读者自己的思想,使作品的情感转化为朗诵者自己的情感。比如,普通话水平测试51号作品讲述一个小男孩儿智力受损心里却充满爱的故事。小男孩儿智力受损,他渴望被爱,同时存有一颗爱心。他把只写了三句话却得到老师最高分的作文《愿望》,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妈妈被儿子的爱心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把儿子紧紧搂到怀中。故事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和启迪——是啊,一个智力受损的孩子,“爱”却永存心中,何况智力正常的孩子呢?又何况我们这些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呢?故事启迪我们:不管对待什么样的孩子,都应给予真切的关爱。这样,孩子即使不能“成才”但一定能“成人”。对作品有了如此的认知,就可以为作品定下亲切而真挚的朗读基调,然后在朗读基调的统领下,采用舒缓真切的语气、朴实平和的语调,将作品内容娓娓道出,去感染听者,以达到为作品“传情”之目的。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首先就要正确、深入地理解作品。朗诵者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清除字词障碍,搞清楚作品中的生字、生词、成语典故、专用术语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鸣,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再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只有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的《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由己达人。比如通讯《大海中永生》,深情地对邓小平同志进行了缅怀和歌颂,这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生前所做的一切,心中满怀深情与眷恋。我们朗诵这个作品时应采用什么样的基调?是深情的缅怀,是深情的赞颂。怎么来把握?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送亲人是难过的。但这篇文章,是在小平同志去世后,要撒他的骨灰,因此赞颂应该多于悲恸,我们的起调不应该太悲切。朗诵者不要在每个字上表达情感,而要用饱满的感情带出一个完整画面,带领大家进入情境中。文章后面的几个“也许”,那不是想象,而是邓小平生前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情,不要死扣在字面上,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因为大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别人就不会有共鸣,这样的朗诵,就是不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