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津派画家群与湖社画会

津派画家群与湖社画会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津派画家群与湖社画会徐群“津派国画”与“京朝画派”“海上画派”一样,肇创于清末民初。因金城号藕湖,为了纪念他,这个画家组织被命名为湖社画会。湖社画会成员号中皆有“湖”字,而且大都是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员。1 931年,陈少梅赴天津,组织成立了湖社画会天津分会,并亲任导师授课。画会曾发函邀请天津画家左月丹赴京参加理事会,左月丹因故未能成行。

津派画家群与湖社画会

徐群

(南开大学 300071)

“津派国画”与“京朝画派”“海上画派”一样,肇创于清末民初。“津派国画”亦可称为“津沽国画”“卫派国画”“沽上国画”“天津国画”和“津沽翰墨”,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脉传承的重要画派,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等优秀特质,大至崛起于19世纪下半叶(清光绪二十年前后),经过几代天津画家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之驰名海内外,成为中国画坛一个非常重要的绘画流派。在近代的天津画坛,湖社画会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成为研究天津近代画家群体一个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

湖社画会是解放前活跃于京、津等地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书画家组织,其前身是中国画学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平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倡议者为当时北平的画坛领袖金城(北楼),还得到了天津籍书画家、曾任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的支持。研究会提出的学术口号是“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由颇负盛名的周肇祥担任会长,金城自任副会长。研究会先后吸引了陈师曾、胡佩衡、祁昆、马晋、萧愻等大批画家入会,还曾四次举办会员作品联展,并曾赴日本展出,在当时的书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926年,金城去世,其子金开藩(潜庵)倡议成立了一个画家组织。因金城号藕湖,为了纪念他,这个画家组织被命名为湖社画会。湖社画会成员号中皆有“湖”字,而且大都是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员。湖社画会坚持“谨守古人门径,推广古人之意”的宗旨,研习国画,课授门徒,还曾在天津、大连、青岛等地设立湖社分会,会员最多时有二百多人,并出版《湖社月刊》百余期,为一时之盛。当时入会的天津画家有刘子久(号饮湖)、陈少梅(号升湖)、哈珮(14岁入会时号莲湖)。除了这几个人,梁崎年轻时(当时号漱湖)曾与金开藩通过信,成为“通讯会员”,还在《湖社月刊》上发表过作品。

1 931年,陈少梅赴天津,组织成立了湖社画会天津分会,并亲任导师授课。当时的分会会员有刘维良、黄士俊、于嘉和等人。

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北京率先恢复了“中国湖社画会”,由画猫高手孙菊生任会长,并开办有画社,天津陆续有一百多位画家加入画会。画会曾发函邀请天津画家左月丹赴京参加理事会,左月丹因故未能成行。后来,梁崎、郭鸿勋、张志远等曾多次赴京,均被聘为画会理事,并多次参加笔会,留下了不少画作。

1 986年4月,“天津湖社画会”在天津食品街松鹤楼成立,梁崎、李文渊、于嘉和、张志远、郭鸿勋、刘维良(由学生丁砚章代表)、左月丹、梁嘉琦、柴树朴等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大家推举梁崎任会长,张志远为秘书长。参加大会的人多为刘子久和陈少梅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可谓薪火相传。不过,由于当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活动场地,大家很少在一起活动。如今,当年参加成立大会的人大部分都已经作古,老先生只有左月丹、梁嘉琦仍健在,而且虽然都已届耄耋之年,但依旧勤于泼墨、笔耕不辍。

“津派国画”形成较早,起点也高,但长期没能受到海内外重视,原因在于之前的很多画家均以澹泊心境处世,不事声张或宣传,而津门富豪权贵多有贵远贱近的自卑心理。加之移民城市的画家们往往怀念祖籍而淡薄现居城市的心理,使许多长期定居天津的画家大量被祖籍收入画史。然而,“津派国画”才人济济,名家云集,兴盛不衰。岁久弥新,档次合理,后继强劲,在20世纪80年代弘扬国画的历史机遇中,终于使海内外有识之士为之叹服。

当下天津正在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津派国画”昌盛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更为明显,国内外对津派画家的赏识与资助空前高涨,国内各级领导对“津派国画”的支持与宣传与日俱增,画家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艺术创新势头愈来愈大。中青年画家们衣钵相承,互有发展,具有稳健雄厚的实力和极为充足的后备力量,对中华民族文化有较为充分的研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弘扬极为投入,并以充满时代精神的当代审美意识深入生活和从事创作,始终保持健康、蓬勃、饱满和积极上进的艺术心态,必能对传统国画向当代国画转型,使当代国画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大众的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新国画,为重建当代国画的审美规范,推动中国画为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健康发展,为世界艺术繁荣发达,做出天津画家应做的重要贡献。

就当今中国画坛现状而言,“京朝画派”在20世纪形成的湖社画系、齐派画系、徐派画系三元一体的格局已经渐呈式微态势,昔日雍容华贵的气象正在被新潮改良所冲散。“岭南画派”在黎雄才、赵少昂、关山月之后,画派特征日趋淡化。“西安画派”成熟于四五十年代,当今领头画家刘文西等已经改弦易辙,力图创建“黄土画派”。从当前上海国画创作状况来看,“海上画派”的特征已被“多元无派”所替代。唯独长期被人漠视的“津派国画”一直顽强地固守地方画派的基本特征,正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毅力和韧性在一百年间日趋发展壮大,终于以众多名家力作令当今国内外画坛所瞩目。正如同当年湖社画会所倡导的学术口号一样“精研古法,博取新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积极地接纳和吸收当下艺术流派的新鲜营养。可以想见,“津派国画”和他们的画家群体一定会迎来更为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蔡显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赏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范曾.《范曾谈美》[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何延喆.《京津画派》[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