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加工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

语言加工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5 语言加工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4.5.1国外有关理论和研究语言加工领域兴起对抑制问题的研究后,在一系列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语言加工抑制能力存在个体差异。Gernsbacher认为压抑机制是语言理解能力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4.5 语言加工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

4.5.1国外有关理论和研究

语言加工领域兴起对抑制问题的研究后,在一系列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语言加工抑制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这种差异的原因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语言加工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从语言实验设计对自变量的控制来看,语言理解方面的实验设计要更为方便。因此,有关语言加工理解方面的研究要比表达方面的多得多。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者发现,人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对于这种个体理解能力上的差异,研究者进行了许多探讨,提出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从基本语言加工能力的差异、高级语言加工的能力差异和运用于理解的认知资源的差异三个方面来分析。前两个方面是从语言加工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来分析,最后一个方面则是从个体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来解释的。

从基本语言加工能力角度解释个体理解能力上差异的观点认为,基本语言加工包括单词水平的加工和句子水平的加工等方面。一些研究者认为,语言理解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单词加工水平上,但解释的角度不同。例如,Hunt(1978)认为词汇通达可能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而Perfetti和Hogaboam(1975)则主张单词解码的速度与自主性是个体差异的核心要素。另外一些研究者则主张语言理解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句子加工水平上。例如,Cromer(1970)认为,理解能力高者能够利用句子结构规则把所接受的信息组织为有意义单元,并达到理解;而理解能力低者却不能利用句子结构规则,他们常逐词阅读,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意义的组织。

持个体差异表现为高级语言加工能力上差异的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可以从建构心理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角度对个体差异进行解释。Oakhill和Yuill(1990,1994)认为,语言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建构心理表征的能力和对语言信息及世界知识的整合推理能力上。在一系列实验中,他们匹配了被试在词汇量、单词再认等方面的能力,对语言理解能力高低不同的两组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语言理解的关键在于形成精确的结构和意义的表征能力。

Gernsbacher和Faust(1991)对Oakhill的心理表征的能力作进一步分析,认为语言理解的目的是要建构连贯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建构材料是记忆单元,这些单元由输入刺激激活,并受压抑与增强两种认知机制调控。前者指主动抑制与心理表征无关的记忆单元的激活,后者则是增强与心理表征相关的记忆单元的激活。Gernsbacher认为压抑机制是语言理解能力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在她看来,理解能力低者不能及时有效地压抑无关信息的激活。这些没有抑制住的无关信息导致形成了一些无关的心理表征,占有了一些认知资源,从而影响了正确心理表征的建构。

认为认知资源有差异的观点认为,可用于语言理解的认知资源的不同是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持这一观点者分别从工作记忆能量的加工效率、总能量模型、独立加工资源说对语言理解中的个体差异进行解释。

Daneman和Carpenter(1980)从工作记忆能量的加工效率对个体差异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工作记忆在语言加工中负有双重责任。既需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又需要对所加工的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和存储共同竞争有限的工作记忆能量。在他们看来,语言理解上的个体差异主要与加工效率有关,效率高则消耗资源少,留给存储就多。他们设计阅读广度测验[11](Reading Span Test)来测量工作记忆容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加工句子的同时记住其尾词。被试加工并再现其尾词的句子数量越多,他们的阅读广度就越大。他们研究发现,被试阅读广度与几项语言理解的成绩好坏高度相关。此外,Just等(1996)利用功能磁共振实验技术发现,阅读广度测验与句子理解激活了相同的脑区,即Wernicke区,证明了阅读广度测验与句子理解共用相同的认知资源。

其他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能量高者和低者在语言加工方式、加工有复杂关系或有歧义的句子上表现不同。在加工方式上,能量高者倾向于以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加工;受认知资源限制,能量低者句法信息加工呈现模块化方式,不受语义线索的影响(Just & Carpenter,1992)。在阅读句法较复杂的宾语从句中动词时,能量高者所用时间短且理解好,与能量低者所用时间长且理解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King & Just,1991)。在加工句法歧义的句子时,能量高者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同时保持两种句法表征;能量低者在相应的时间内只保留可能性最大的句法表征(MacDonald et al.,1992)。

Cantor和Engle(1993)认为,工作记忆内容是长时记忆中已被激活并超过一定阈限的信息,语言理解能力高低表现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激活总量。激活总量多则理解能力高,反之理解能力就低。

上述三方面是从不同角度对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解释。我们认为,单词和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语言理解水平上的差异必然以它们为基本的外在表现形式。心理表征和推理能力是高级语言加工能力,它们是高级语言理解水平上差异的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是基本语言加工,还是高级语言加工,它们都是着眼于语言本体的外在表现方面的研究。但语言理解能力除了涉及语言本体外,还要涉及个体在认知上理解能力的不同。这可能是语言理解个体差异的内在决定因素。因为就说同一母语的个体对母语的理解能力而言,语言这一本体对所有个体是一样的,唯一可能有差别的是加工者的认知能力。

假如是第二语言加工,语言本体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内涵并不一样,既包括第二语言,这是对所有个体都相同的部分,也包括不同类别的个体所拥有的不同的母语知识。因此,第二语言加工除了受能量限制总的规律制约外,还需要抑制来自不同母语的不合适信息。

4.5.2 国内相关研究

在国外相关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研究者以说汉语者为被试,对汉语加工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杨丽霞等(2001)以选择性再认为实验任务,采用自控速度移动窗口阅读的实验范式,考察了语言理解能力高、低不同的两组被试,在理解汉语双音节词的过程中抑制外在干扰信息的能力。结果发现,干扰材料的性质影响抑制效率。它对理解能力低者影响更大。意义性水平越高的干扰材料,越难以抑制。抑制有意义的干扰材料比无意义的难,抑制与目标材料语义联系密切的干扰材料比无语义联系的更难。语言理解中的抑制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理解能力高者抑制干扰的效率比能力低者高。不同强度的干扰条件对理解能力低者抑制机制的改善效果不同,强干扰时会导致改善作用降低。

在另外一个研究(杨丽霞等,2002)中,他们改用固定速度移动窗口阅读的实验范式,考察了语言理解能力高低两组被试,在理解汉语双音节词和两分句复合句的过程中对外在干扰信息的抑制效率。词汇与复句加工的结果说明,在固定速度阅读条件下,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的个体抑制干扰信息的效率存在差异。高理解能力者抑制干扰的效率较高,低理解能力者的抑制效率则较低。干扰材料的性质影响抑制效率,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激活,因此就难以被抑制。无论是低水平的词汇加工,还是高水平的复句加工,抑制在词汇意义的提取、编码和整合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杨丽霞和陈永明(2002)还对复句加工水平上个体对外在干扰的抑制效率进行研究。他们以选择性再认作为实验任务,采用自控速度移动窗口阅读的实验范式,考察了语言理解能力高低两组被试,在理解汉语两分句复句的过程中抑制外在干扰信息的能力。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自控速度复句加工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者在抑制机制上的差异仅在较高干扰强度条件下表现出来,理解能力低者抑制干扰的效率较低。实验中发现的关于有意义的干扰材料比无意义的干扰材料抑制更难,验证了他们以往的发现(杨丽霞等,2001;杨丽霞等,2002)。另外,他们还发现,与话题有关系的干扰材料,比与话题无关的干扰材料抑制更难,这一结果符合激活扩散模型理论的有关观点。该理论认为,与已激活概念联系越密切的概念,越易于激活,因而较难被抑制。

国内研究者还从抑制能力发展角度对语言加工的个体差异进行探索。井世洁和缪小春(2003)研究发现,当前后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达到一定长度时,语言理解能力高的学生要比低的学生抑制效果好;从抑制能力的年龄差异看,高中生的抑制加工能力要强于初中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