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苏颖仪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的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深入西方人民的生活,影响到西方世界政治、文学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对基督教的了解,就很难真正认识、领略西方文化的精髓。本文主要就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宗旨、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等三方面来论述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影响,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s one of the three main religions in the world,Christianity has been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western culture.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years,Christianity has involved in westerners’lives and influenced their politics,literature and customs.One can hardly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 without knowing Christianity.This paper is trying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y discussing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and its main propositions,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to western countries,and the importance of Christian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Christian cultur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nfluence,importance
Byram(Byram,1989)曾指出,外语教育应该包括四个部分:语言学习,语言理解,文化理解和文化经验。由此可见,作为外语教育者,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的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深入西方人民的生活,影响到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对基督教的了解,就很难真正认识、领略西方文化的精髓。大学阶段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十分重要。2003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外国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这一文化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认同感。”由此可看出,语言是“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其人文关怀和文化认同感”是目的。这点要求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大量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与《圣经》相关的习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如阅读、听力、口语等。另外,基督教文化也曾出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例如,在2006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曾出现与基督教的葬礼文化相关的一篇听力文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解释、传授一些相关的基督教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有部分大学甚至还专门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与《圣经》相关的课程。本文将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宗旨、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论述基督教文化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宗旨
基督教是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任继愈,1981]。基督教最初出现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初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犹太人。但是随着基督徒社团的发展,外邦人基督徒逐渐在社团中占了多数。在132—135年,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宗教。新的宗教有自己崇拜的对象:耶稣基督和自己的经典:《新约》。[任继愈,2006]。19世纪研究基督教的大卫.弗.斯特劳提出: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但在基督教的起源和最初形成期中,有希腊罗马精神和犹太精神的共同参与,它形成了西方和东方的共同宗教,后来成了西方特有的宗教。至今,基督教已发展成当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占全球人口1/3的信徒。基督教主要包括罗马公教、正教和新教。在中国,人们习惯将新教称为“基督教”,而将罗马公教和正教分别称为“天主教”和“东正教”[黄心川,2007]。在本文,作者所要讨论的是包括罗马公教、正教和新教在内的基督教。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包括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和基督教特有的经典《新约》两大部分。在《新约》里,耶稣把“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内容和道德的最高境界。耶稣在肯定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者外,同时提出神与人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这关系的实质和核心是“神对人的爱”。神的爱不仅表现在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的灵魂的拯救。耶稣主张人要“爱神”和“爱人如己”。他认为爱人实际上是爱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任继愈,2006]。因此,基督徒们不但要“爱神”,要“爱邻舍”,甚至还要“爱仇敌”(路加福音,第6章,27—36节)。这是因为“他(指神)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第6章,第45节)人人生而有罪,只有放下仇恨,原谅他人的过错,才可以得到神的原谅。
二、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了西方国家。自此,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基督教在西方社会逐渐成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文化”,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赵林,2007]。下面,作者将从基督教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三方面讲述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一)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政治的影响
程乃胜(程乃胜,2007)曾提出:“基督教是西欧中世纪的主流意识形态,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其神学统治及其政治实践……孕育了近代西方宪法和宪制文化的基本要素,对近代西方宪政的基本理念、制度和宪政实践都产生了无法回避而十分深刻的影响。”有美国学者也曾指出:“西方宪法植根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体系及其表述世俗秩序意义的政治思想之中”[弗里德里希,1997]。由此可见,基督教对西方国家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现今,英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美国是一个宗教国家,90%以上的人信仰上帝,有40%的人每周去教堂。当今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习称小布什)就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赵林,2007)。在美国的总统就职仪式上,历届新任总统都要手按《圣经》,向《圣经》宣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宗教与美国宪政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基督教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
蔡元培(蔡元培,1983)曾指出:宗教和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感情的产物。从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基督教精神一直是西方文学中潜在的暗流[陈召荣等,2007)。除了在精神上有影响外,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主要创作语言——英语,也有巨大的影响。例如,英语中许多词汇、常用人名、惯用法、警语、典故等都出自《圣经》。许多西方作家深受《圣经》影响。他们从《圣经》中引经据典、选取素材、改写情节、引用人物、汲取灵感。假如没有《圣经》和基督教,西方文学史可能要重新撰写[陈岚,2006]。在这些深受《圣经》影响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有中世纪但丁的《神曲》,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17到18世纪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十九世纪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霍桑的《红字》,20世纪艾略特的《荒原》、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等。
(三)基督教对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的影响
由于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熏陶下,基督教对西方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准备就节假日文化和教堂文化等两个方面来讲述基督教文化对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的影响。
节假日文化
西方的重大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都与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有关。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纪念日。圣诞节的时间从12月24日平安夜到翌年1月6日。它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复活节是西方国家的另外一个大节日。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耶稣基督的复活,对基督徒来说意义重大:耶稣的死是为了赎世人的罪;他的身体复活,是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复活节假期从星期五开始,那一天叫受难节,因为耶稣就是在那一天被钉十字架。有趣的是,西方人把这一天叫“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那一天,他们的罪“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了”。提到复活节,很多同学会联想到蛋和兔子。蛋是复活节最典型的象征,因为它孕育着新的生命。复活节人们常把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兔子也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兔子繁殖力很强,所以人们也把它视为新生命的表现者。另外,很多到西方国家旅游的国人都会发现,每到星期天,商店都会不开门或提前关门。根据《圣经旧约》记载,上帝在六天里创造了天地万物。到了第七天,神“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世纪》第2章,第2节)因此,星期天是基督徒的安息日。在那天,他们都会停止所有的工作,到教堂做礼拜。由于很多西方国家在过去长期实行政教合一,所以虽然现在不是所有西方人都信教,但过去的习惯还是延续了下来。
教堂文化
西方人的一生都与教堂有关。在过去,婴儿出生要送到教堂里接受洗礼。成年后,他们的婚礼都在教堂里举行。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在西方的电影里看到婚礼的场面:新娘穿着礼服,由她的父亲陪同进入会场,领到站在圣坛前的新郎的跟前。这一仪式来源于世上的第一对夫妇:亚当与夏娃。神“就用那人(指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指夏娃),领她到那人跟前”(《创世纪》第2章,第22节)。在一幕里,上帝充当了父亲的位置,将新娘领到了新郎的面前。百年归老后,很多西方的人都葬在教堂周围,有些甚至还将他们的棺木放置到教堂里。例如,在英国著名的西敏寺,它曾是英国现任女皇的登基地点,但它里面也摆放了包括英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诗人的棺木。
三、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基督教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德诺夫(H.Goodenough,)曾这样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Byram[Byram,1989]也曾指出,外语教育应该包括语言学习,语言理解,文化理解和文化经验等四个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甚至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陈岚(陈岚,2006)提出,圣经文化与英语语言的密切关系使从事英语教学的人无法回避;基督教文化在西方的普及特别是在英语国家的发展加深了这种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当今世界交流日益增多,理解对方的宗教文化成为尊重对方宗教信仰的前提。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相差较大,对于希望通过学习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中国学生来说,更应该懂一点西方文化的渊源—基督教文化。
2.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十分重要。2003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本)明确指出了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大学教师和学生不难发现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与《圣经》有关的习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材或辅导资料中,如阅读、听力、口语等。另外,基督教文化也曾出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例如,在2006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曾出现与基督教的葬礼文化相关的一篇听力文章。有部分大学甚至还专门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与《圣经》相关的课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解释、传授一些相关的基督教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李明媚(李明媚,2007)提出,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介绍基督教的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文化理解,提高文化认知水平,有效促进其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当然,与基督教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出现在中学的英语教材里。陈岚(陈岚,2006)曾讨论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圣经文化。陈岚认为,中学的教材中涉及到不少与基督教文化相关的内容如词汇及学生喜欢的节日。可是,实验证明中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不如大学生强:陈岚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与圣经相关的英语短语、习语、词汇、故事介绍,文学作品介绍,教堂建筑的介绍,音乐,节日介绍,引入源于圣经的基督教新教的价值观。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中学生对圣经文化的引入是否有助于英语学习的问题持肯定态度。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更适合于高等教育中的英语学习。尽管教师做了许多努力使引入内容适应高考,但学生普遍认为这和高考的直接关系不大。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中学生.因为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高考.,而高考与宗教文化关系不大。但对于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大,接受能力较强。而且多了解外国的宗教文化可以加深他们对外国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些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都很有帮助。因此,我国的大学生有能力也有需要多了解基督教文化。
四、总结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基督教从犹太教的分支发展为现在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对世界——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前文所讨论的,西方文化的政治、文学作品和风俗习惯等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而我国教育部也意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做出了“让学生了解宗教信仰等知识”的要求。与此同时,基督教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者的认同。很多相关的讨论与实验也曾开展过。但是,正如Byram(Byram,1989)所提出的:外语教育应该包括“文化理解”和“文化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督教文化,但让学生增强文化经验则很难在教室内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本人曾听某位朋友提到:在学校里学习了一年的《圣经》,但从未真正理解它的内容。直到有一天,她与外国友人一起走进了教堂,看到他们很虔诚地做祈祷,才开始真正地对《圣经》里所学的内容有所体会。看来,文化经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真正地理解所学文化内容。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加“文化经验”需要学者们的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M.S.Byram,1989.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2]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936页。
[3]刘丛如,吴向军《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简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un.2006,Vol.27No.6
[4]庄文泉,《圣经》对西方文学影响初探,龙岩师专学报,2000,Vol.18No.1
[5]陈岚,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引入的思考[M],2006
[6]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赵林,在上帝与牛顿之间[M],东方出版社,2007
[8]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制理念[M],法律出版社,2007
[9]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M],周勇,王丽芝译,三联书店,1997
[10]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1]陈召荣,李春霞编,基督教与西方文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12]李明媚,《关于把基督教文化纳入大学英语文化选修课程设置的思考》[M],http://cnki.gzlib.gov.cn/kns50/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