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习语的社会文化底蕴

英语习语的社会文化底蕴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习语的文化蕴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这三支部落的文化就是英国文化的起源。

英语习语的社会文化底蕴

何晓春

摘要:英语习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英语语言的历史背景,体现英语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反映英语国家的道德、生活、生产方式,融汇英语文学的灵魂。英语习语的文化蕴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

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底蕴

The Social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English Idioms

He Xiaochu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510830)

Abstract:English idioms bear abundant cultural inside information,inheri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English language,show the spirits and thoughts of English people,reflect the moral,life and production in English nations,gather the soul of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idioms hold the national culture features in the culture foundation.

Key Words:English idioms,culture,inside information

英语习语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有深邃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英语习语以语言的方式体现英语民族的智慧,凝结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闪烁英语语言中精美的词句,赋予人们对人生的启迪。英语习语如行云流水,把社会文化的精髓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一些英语习语与英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能反映英国历史的画面,体现英国历史的变迁。一些英语习语展现英语民族的宗教信仰、精神世界和人文思想。一些英语习语描述英语民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指南。一些英语习语总结人们生产生活的智慧,为人们提供生活经验,给人生提供启迪。一些英语习语具有浓郁的文学情结,它们来自文学作品,又丰富了文学语言,包含了深刻的语言美和艺术美

一、英语习语的历史映照

社会历史的变迁对英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及其文化痕迹都印留在英语习语中。

(1)All roads lead to Rome.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

这两句习语反映了罗马帝国对英语的影响。公元前55年罗马帝国入侵不列颠,随之统治不列颠四百多年。罗马文化渗透不列颠,使不列颠人的社会生活呈现“罗马化”趋势。“罗马人征服”(Roman conquest)给不列颠的语言和文化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2)Their blame cut him to the quick.

I’ll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to finish the task.

英语习语cut sb.to the quick源自古撒克逊语(Saxon)。quick在Saxon里面指皮肉,尤指“指甲下面的嫩肉。”该习语现在喻指“深深地刺痛某人的心”。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Anglo-Saxon)时期的神裁法,将嫌疑犯的手浸泡在开水中,如果安然无恙,则无罪。该习语现喻指“赴汤蹈火”。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Jute)于公元449年入侵不列颠。到公元7世纪融合成统一的英吉利民族(English nation)。其语言演变为古英语(Old English)。这三支部落的文化就是英国文化的起源

(3)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这个习语源自北欧神话。在公元8世纪至10世纪期间,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英国,带来了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词语。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Odin,dog和wolf象征风,cat象征雨,因此cats and dogs就表示急风暴雨。

(4)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这是从法语翻译成英语的习语,法语在英国盛行是从1066年从诺曼底(Normandy)王朝开始的。在此后的四百多年间,法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有大量的习语与法语或法国文化相关。

(5)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现喻指“灾祸之源”

as fair as Helen.如海伦一般美丽。现喻指“闭花羞月之美”。

the wooden horse of Troy.特洛伊木马。现喻指“奸计”。

这些习语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崇尚人文主义,借助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进行宗教改革和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英语习语也受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浸润。

(6)In apple-pie order.

Time is money.

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

Long time no see.

这些习语来自英国海外扩张后,新世界对英语的影响。现代非英语国家对英语习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Apple-pie是美国的一种食品。in apple-pie order是指“井然有序”。来到北美的早期英国移民,生活艰辛,家庭主妇在星期日就准备了一周的apple-pie。七块apple-pie分七层放在食品柜中,从上到下,一天吃一块。美国人就把习语in apple-pie order喻指一切井井有条。Time is money是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口头禅。So many heads,so many wits则反映商业化时代人们对智谋的态度。Long time no see是从现代中国传入英语的,表明其它语言对英语习语也作出了贡献。

二、英语习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思想

英语习语的文化蕴含与英国、美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人文思想密切相关。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大多信仰基督教,许多英语习语来自《圣经》。有些习语是《圣经》中句子经过演变而成的。还有的是模仿或参照《圣经》中句子的意思,创造出新的的语言表达方式,演变成英语习语。《圣经》经过二千多年的传颂,翻译和锤炼,其语言简练,格律隽美,蕴义精辟,涵盖了西方二千多年的智慧,痕印出英语民族的精神轨迹。

(7)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传道书》)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en to receive.(《使徒行传》)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提摩太前书》)

The heart knows his own bitterness.(《箴言录》)

这些习语直接来自《圣经》。《圣经》中的《箴言录》本身包含了许多习语,主要是颜语、格言,警句。它们对后世的人们提供了人生方向、行动指南和道德标准。在基督教中,上帝高于一切,有许多习语宣耀上帝的权威和荣誉。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有权解释上帝的律法,传布上帝的真理。他把福音传给受苦受难的人,教人以爱心与人相处。那些信仰基督的人能得到永恒的生命。正因如此,英语国家的人们与《圣经》有永恒的关联。《圣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来自《圣经》的习语也成为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要素。

(8)She is in the arms of Morpheus.

He is a man to bell the cat.

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s paw.

这些习语来自古代神话。英语中有大量的习语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神话和《伊索寓言》在英语民族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英语教材、文献、史料、报刊杂志和商业活动中到处突现神话中神灵的显赫,闪烁《伊索寓言》中的智慧。神话和《伊索寓言》中的许多词语已被用作习语,并且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Morphe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in the arms of Morpheus字面意义是“在Morpheus的怀抱里”,隐喻意义是“进入梦乡”或“在甜睡”。bell the cat 和cat’s paw来自《伊索寓言》,是指“给猫系铃”和“猫的爪子”,其比喻意义是“敢于为大家冒险”和“被人利用”。

(9)Easy come,easy go.

Knowledge is power.

Self comes first.

英语民族崇尚“自由、平等、博爱”(freedom,equality and fraternity),关注人类自身的问题。人文主义在西方十分盛行,人性化的文化思维占主导地位。在基督教中,上帝创造了人类,是至高无上的,人是上帝的奴仆,人的活动都要服从上帝旨意,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正因如此,在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永恒的宿命观,有一股无形的制约力,来主宰人的行为。Easy come,easy go就是宣扬人本精神的习语,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珍惜劳动成果。Knowledge is power指引人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西方科学主义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认为科学研究要超越宗教局限,遵循自然规律,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理性认识。Self comes first.则反映西方对“自我”的认识。西方人认为利已和自私是人的本性。存在主义的核心就是关心人的存在,注重“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才能惠及家庭、集体和国家。西方人推崇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而在中国,这是长期受到批判的。

三、英语习语蕴含的生活、生产和道德文化

英语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许多习语中反映出来。英语习语以通俗易懂、简练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了生产生活的智慧,传颂世代相承的道德标准和道德理念。

(10)We are all at sea.

You have to raise the wind.

I 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英国的航海业发达,与海洋、海运、捕捞、渔业有关的习语反映了英国人的生活与海息息相关。be all at sea描述的是:“船在海上漂,不知身处何处”。现喻指“不知所措”,“如坠云雾”。raise the wind是指在航海中需找风才可以航行,现喻指“筹款”。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则喻指“忐忑不安”。

(11)This match is in the bag.

Your family has a black sheep.

At open doors dogs come in.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在英国,狩猎、放牧、养宠物是十分广泛而普遍的生产生活方式。in the bag是指猎人打猎收工时,把猎物放入口袋背回家。进了口袋的猎物才算是到手的。于是in the bag.引申为“已到手”或“胜券在握”。the black sheep本义是指长黑毛的羊。在英国养羊业发达的时期,黑羊毛远不如白羊毛值钱。因此,the black sheep就指“微不足道的东西或人”。后进一步引申为“败家子”。养狗作宠物在英美等国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与狗有关的习语较多。西方重商主义的道德标准是双重的:金钱与神灵庇护的基督教规。西方人推崇强者生存的“森林法则”于是Might makes right也就成了公理。

(12)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No work,no money.

A good wife is good prize.

英语民族的许多习语与汉民族的文化背景是相通的,反对骄傲、懒惰、不劳而获,提倡谦虚、勤俭、劳作。这是英汉两个民族共同的道德观念。在对待爱情、婚姻方面,西方人一直注重男女平等,爱情自主,婚姻自由。由此产生的习语记录了西方人传统的爱情婚姻观念。在《圣经》中就有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这样对贤德妇女的褒奖,盛赞妇女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四、英语习语的文学情结

许多英语习语来自文学作品。有的直接从文学作品中摘录而成,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词句。有的从文学作品的词句经演变或修改或反串变成习语。有的借用或模仿文学作品中的词句,经重新创造而成为习语。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中产生了许多常用的习语,这些习语不仅仅对英语民族产生影响,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至今仍家喻户晓。这些人物主要有:Minerva(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Athena(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Zeus(主宰宇宙的神),Hercules(大力神),Jupiter(主管爱情、雷雨的神),Agamemnon(勇猛善战的战神),Ceres(谷物女神),Bacchus(酒神),Venus(爱神)。与这些神有关的习语有许多,如:

(13)Not even Hercules could contend against two.

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Venus grows cold.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给人类文学留下不朽的作品,其诗句有许多也成为习语,下面是一些例子:

(14)No moon,no man.(哈代《还乡》)

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济慈《美之颂》)

Many a flower is born to blush unseen.(格雷《教堂墓地的挽歌》)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雪莱《西风颂》)

这些诗歌中的词句结构工整,韵律优美,用词精炼,其蕴义深刻,具有启发教育意义,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有许多词句演变为习语,广泛地被后人采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其中的习语带有浓厚的文学背景。下面是一些例子:

(15)Lend 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哈姆雷特》)

They laugh that win.(《奥赛罗》)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威尼斯商人》)

Silver hath a sweet sound.(《罗密欧与朱丽叶》)

Take her or leave her?(《李尔王》)

莎士比亚的作品承载着英国的历史文化源流,反映社会历史的现实问题,其语言表现力极强,成为语言精髓。

英语习语吸收了许多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精华,还吸收了来自其它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的文学语言精萃。文学,反过来,对丰富、发展和继承英语习语也作出了贡献。

英语习语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与英国、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习俗、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英语习语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民族文化特征:

1.英语习语反映英美等国的历史、地理、现实。

2.英语习语反映英美等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3.英语习语反映英语国家的习俗。

4.英语习语反映英语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

5.英语习语反映英语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

6.英语习语反映英语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和逻辑思维方式,体现英语民族的认知模式和语用心理。

7.英语习语表现英语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时空观和价值观。

总之,英语习语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英语民族的方方面面。人们能从英语习语中找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印迹。

参考文献

1.Fernando,Chitra.1996.Idioms and Idiomatic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Mieder,Wolfgang.1984.The wisdom of many.Wisconsin:The Press of Wisconsin university.

3.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4.王春德,杨素英,黄月圆,《汉语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