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也谈和翻译单位的确定

也谈和翻译单位的确定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谈E/C和C/E翻译单位的确定摘要:翻译操作单位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转换的一对语言,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我们不仅要考虑以汉语为目的语的英汉翻译,也要考虑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汉英翻译以及所涉及到的目的语民族和源语民族在文化、逻辑思维、审美观、语言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也谈E/C和C/E翻译单位的确定

摘要:翻译操作单位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转换的一对语言,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我们不仅要考虑以汉语为目的语的英汉翻译,也要考虑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汉英翻译以及所涉及到的目的语民族和源语民族在文化、逻辑思维、审美观、语言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汉英及其文化等因素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英汉翻译应以句子为翻译单位,汉英翻译应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

关键词:单向接受性 翻译操作单位 语义重心

Translating Unit in E/C & C/E Translation Revisited

Abstract:The determining of translating unit should 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two specific languages involved.As far a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concerned,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E/C and C/E translation,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 ween their cultures,logic,aesthetic and national language styles.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 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E/C translation should adopt sentence as operation unit while C/E translation should adopt paragraph as the unit.

Key words:one-way acceptability operation unit in translation semantic focus

长期以来,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有争议的关键问题。翻译理论家们从不同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了从词素、词、短语、小句、句子、段落到语篇为翻译单位的不同观点,也有的翻译理论家提出以“文化”为翻译单位,还有的理论家甚至否认翻译单位的存在(郭建中2001:49)。近年来,经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检验,人们发现一些有关翻译单位划分的观点在英汉或汉英翻译实践中可操作性较低或没有可操作性,因此,目前有关翻译单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以句子、自然段还是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

笔者认为,翻译单位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转换的一对语言,应该基于两种文本的基础上。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我们不仅要考虑以汉语为目的语的英汉翻译,也要考虑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汉英翻译以及所涉及到的目的语民族和源语民族在文化、逻辑思维、审美观、语言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对比研究和大量的翻译实践,笔者提出以下观点:除了一些特殊的语篇类型翻译外,如广告翻译等,英汉翻译一般情况下应以句子为翻译单位;汉英翻译一般情况下应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

1.语篇翻译理论与翻译单位的确定

语篇语言学以及语篇翻译理论是许多翻译理论家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理论根据,因此有必要简要地谈谈语篇语言学及其翻译理论。

语篇语言学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但由于它对翻译研究的较高的“相关性”和“适存性”,于是它很快被移植到主要以经验为依据的学科——翻译中来了,这种移植无疑推动了翻译学科的发展,使其较为松散的、不够完整的一些“经验之谈”形成了较为严谨全面的语篇翻译理论体系

根据语篇翻译理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语,而是由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翻译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语篇上,而不是词句上。总之,不论翻译实践还是翻译研究中都应强调语篇在交际中的完整性和一体性,明确语篇意识。因此,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其理由就是以句或词为单位就不能体现“语篇意识”,有人甚至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人们翻译的是语篇而不是词语,也不是意义”(Sarvali 1986:32)。国外语言学家Bassnett在讨论文学翻译时,认为语篇作为翻译单位适用于散文翻译以及其他文学样式的翻译,因为她认为语篇是基本的翻译单位(郭建中2001:50)。Neubert & Shrew (1992:23)也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要构建与原语语篇对等的目的语篇,并非取决于句子等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应对整个语篇进行重构(写)。在国内,根据语篇翻译理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如司显柱(1999)、罗进德(1984)等。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语篇研究中,大都是针对译前语篇分析(pretranslational text analysis),即仅对原文的(李运兴2001:9)。将这种理论移植到翻译中来当然有益,但要使其真正在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挥作用,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就应将该移植的理论向语篇对比及语际转换的方向发展和深化,即就英汉两种语而言,向汉英/英汉语篇对比和语际转换研究的方向发展,加强对英语语篇及汉语语篇本体特性包括对所涉及到的各自的民族审美观、逻辑观及哲学观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还应对英、汉民族对彼此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可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因此,翻译单位的确定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仅依据缺乏英汉语篇对比的译前语篇理论,提出语篇为翻译单位,在实践中就会给实际翻译操作带来困难,给人造成“不切实际”的印象。

Newmark (1991:66)指出:“从译者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的描写单位可构成这样一个级层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clause),词组、词、词素。”在翻译实践中,“语篇(text)是最后的仲裁,而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在这里,Newmark将语篇在翻译中的地位作了精辟的概括,即在翻译中,译者应根据整个语篇的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吃透原文,在此基础上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操作。

我国老翻译家、教育家居祖纯教授(1998:3)也指出,翻译当然要从头自尾,逐句、逐段地译。但是,译者的目光不能停留在个别词句上,或个别段落上,应该在选词、造句、组段、成篇时自始至终“胸怀全局”,要从译文是个“完整的有机体”的高度来统帅其他各处有机体的翻译。居教授言简意赅地点明了语篇翻译理论的实质。以上可以看出,在翻译中,只要“胸怀全局”,吃透整个语篇的语境,注意上下文连贯和衔接,即使以句子为翻译单位也符合语篇翻译理论,体现语篇意识。

语篇应是翻译实践的最终仲裁,翻译上的理解是否正确,译文是否恰当,最终都取决于译文是否符合语篇的语境,但是语篇本身不宜作为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首先,它是不确定的: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如广告等),长的可以是一部几百万字(词)的宏伟巨著,这样的巨著用来语篇分析是可以的,但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其次,在目前以异化为主的文学翻译(英译汉)中,如将语篇作为基本翻译单位,这就意味着在翻译中对原文的表现形式要做较大的调整,这样在实际操作时,译者就可能很难传译出为汉语读者乐于接受的原文的语体风格及其表现形式,只能译出讲了什么,很难译出是怎样讲的。而文学作品的妙处不仅在乎它说了什么,而且在乎它是怎么说的,假若文学译本仅顾到原文说了什么,而不管怎么说的,读起来便索然寡味了(老舍:1957)。

2.从英汉语义层次表达上的差异看翻译单位的确定

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没有明显的标记来表示语义层次,表现出“隐形”的特征,而英语的这种标记清晰,表现出“显性”的特征。游汝杰(1993:177)在对中西语言文化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观点:“汉语语法上与印欧语言不同的若干特点,是跟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相平行的”。在谈到汉语的具体特点时指出:中国人“重经验直觉”表现在词序上便是重自然时间顺序;而“善于综合、短于分析”是意合句的文化渊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缺乏严密的逻辑思考”又导致了“流水句”的运用。所谓“流水句”就是在句子形式上看不出哪儿是语义重心,哪儿是非语义重心,因为在结构上它是一串相互并立的没有主次从属关系的从句(小句),它的语义层次是靠“意合”实现的;而英文的语义层次有着严格的形式规范的:一句的最强调的部位是主句句末,称作句尾焦点(End Focus),其次是句首。在一个段落(passage)或自然段中,开头的句子是强调的部分;在复合句中,语义重心要放在主句中,非语义重心应置于从属结构中。章正邦(2000:554)也就这一问题作了阐述:从属是英语语义上分清主次的手段,所谓从属就是把次要的思想内容置于结构上的从属地位,从而突出句子的主要思想。比如:在语义上如果两个分句同等重要,就可把两个分句并立起来,组成一个并立句。例如:

(6)The rain stopped,and the sun came out.

在上句中“雨停了”和“太阳出来了”处在同一语义层次上。如果“太阳出来”是说话人最关心的事情,需要强调,就应用从属手段连成一个复合句,将需强调的部分放在主句中,非强调部分放在从属结构中。如:

(7)When the rain stopped,the sun came out.

从属结构可以是一个限定分句(包括名词性分句、状语分句、关系分句)、非限定分句(由非限定动词组成的从属结构)或无动词分句(verbless clause),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如:

(8)Injured in saving their child from an oncoming car,a young man and his wife 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in hospital.

句(3)主句中的内容是强调部分,斜体部分是非限定分句,是非强调部分。如将这两部分置于同一个语义层次上,可将该句改为并立结构。如:

(9)A young man and his wife were injured in saving their child from an oncoming car,and now they 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in hospital.

如果要将句(3)中的斜体部分内容放在更不重要的地位,可以将其置于句中,因为句子的头部和尾部是较强调的位置,中部是非强调部分。如:

A young man and his wife,injured in saving their child from an oncoming car,a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英汉这种语义层次的不同体现形式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尤其在汉译英中,如按照汉语的流水句译为英文,不去根据英文语义层次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结构上的功能对等转换,译文就成了典型的中式英语,汉语原文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语义层次就会在英文译文中丧失殆尽,甚至可能将原文意义完全变样。而要在汉译英时,根据英汉语义层次各自表达的特点进行句法结构上对等转换,就要涉及到能够表达完整意义层次的语篇单位,因此汉译英就须在较大的语篇单位中进行翻译操作,而自然段是大于句子的,具有相对独立意义层次的语篇单位,以自然段为单位就能完成这种转换,可操作性强。如:

(5)两小时的面试起初定在6月2日,但后来推迟了举行。这次面试组织得很好,让人满意。

(5A)The two-hour interview,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June 2,but later postponed,was satisfactorily organized.(袁晓宁译)

(5B)The two-hour interview was 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June 2,but later was postponed.It was well and satisfactorily organized.

以上的中文原文由两句组成,是常见的一种“流水句”,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标记显示哪儿是语义重心,哪儿是非重点,但根据意义,“面试组织得很好,让人满意”显然是语义重心。在将其译为英语时,应根据英语显示语义层次的特点,把语义重心放在主句中,将其他语义成分放在从句中或修饰语中。译文(5A)就较好地再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语义层次,而译文(5B)虽然在表面形式上“亦步亦趋”,但貌合神离,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另外,英文逻辑严谨而汉语逻辑较为松散。以上汉语原文中“组织得很好”与“令人满意”在语义上重复,所以在译文中删去“很好”这一层意义。以上的例子也说明,在汉译英时,应以大于句子的自然段为基本的操作单位。又如:

(6)梅园新村位于长江路东端,是一组欧式的建筑,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从1946年5月到1947年月3月,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多月的和平谈判,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961年在这里建成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兴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同年7月1日周恩来全身铜像落成。(转引自2005年8月2日《现代快报》)

(6A)Situated at the east end of Changjiang Road in Nanjing,Meiyuan New Village,a cluster of buildings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is the former office address of the CPC delegation.From May,1946 to March,1947,Comrade Zhou Enlai led the delegation in a successful10-month-odd peace negotiation with the KMT government,thus leaving a splendid page in history.In1961,the Memorial Hall to the CPC Delegation was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Village.In1990,it saw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hibition Hall of Historical Data on the CPC-KMT Negotiation.On July 1 of that year,a full-length copper statue of Zhou Enlai was erected there.The Village,though exposed to the elements for decades,still retains the elegance of its early years.(袁晓宁译)

(6B)Situ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Changjiang Road,Meiyuan New Village is an architectural ensemble in European style.Having undergone wind and rain of so many years,it still retains its previous mien.As the former office of the Deleg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rom May 1946 to March 1947,it witnessed ten-month-odd peace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deleg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eaded by comrade Zhou Enlai and KMT government,leaving a brilliant page in history.The Memorial Hall of the Deleg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set up in Meiyuan New Village in1961.The year 1990saw the establishment of“The Exhibition Hall of Historical Data on Negotiation between KMT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Nanjing,”with the full-length copper statue of Zhou Enlai erected on July 1 of the same year.(转引自2005年8月2日《现代快报》)

以上中文原文从结构上看,语义重心模糊,意义层次不清,逻辑松散。这些都是汉语中可接受的常见的现象。但在英译时,应根据英语表示语义层次的特点,把语义重心放在主句中,将其他语义成分放在从句中或修饰语中。如仔细阅读汉语原文,就会发现其语义重心为“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和平谈判。”因此,在英语译文中应将语义重心放在主句中,并尽可能放在段落的前面以体现其语义中心。另外,原文中“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不是语义重点,在英语译文中不宜放在译文的第一句这一强调的位置,这时就须对整个段落进行调整,使译文能体现汉语原文中的隐性语义层次。译文(6A)较好地体现了原文的语义重点和层次。而译文(6B)则没有译出原文中隐含的语义层次,仍保留着译文读者不能接受的语义重心模糊,意义层次不清,逻辑松散等特点,是较典型的中式英语。从以上的例句可看出,在汉译英中应以自然段为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才能避免译出“中式英语”。

3.从汉语读者对英语语言民族风格的单向接受性看翻译单位的确定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民族风格、审美观及语言逻辑思维方式,英语行文讲究简洁明快、文风质朴、逻辑性强;而汉语讲究雕琢词藻,为渲染气氛,常用四字结构,语义重叠,语言逻辑松散(袁晓宁2004:92),这些都为汉语读者喜闻乐见,但在英文中,英文读者就不能接受这种现象,因为这些是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及哲学观所不容的。而英文中的逻辑严谨、简洁明快、文风质朴却是汉语读者所能接受的,甚至为一定的读者群所推崇的。这种单向接受性或称作单向兼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英译汉时,译者无须在语义层次上、逻辑关系上做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这时在把握语境,注意衔接的情况下,以句子作为翻译的基本操作转换单位就可以了达到奈达所说的“动态对等”;而在汉译英中,由于单向接受性,翻译操作就须在较大的语篇单位中进行,这时译者就应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按译文受者的可接受度,打破汉语中“流水句”的形式,化解语义重叠,语言逻辑松散,过度雕琢词藻等英文读者不能接受的现象,译出可为英文受者接受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以自然段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必要的,在实际翻译中也是可操作的。如:

(7)制造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是扩大就业的关键行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是缩小地区差距的经济载体。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了制造业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赶超崛起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和做大做强制造业。(选自李廉水《 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7A)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sta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at it is the strong material basis for the national security,and it can serve not only as an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but also as a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ing,and to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it helps to narrow gap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s well.The vitally important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been prov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China,as a developing country,should strive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tor,if she is to overtak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袁晓宁译)

中文原文(7)的第一句在形式上是由一串处在同一语义层次上的并立分句组成,在汉语中,不论在逻辑上还是在语义层次、修辞搭配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按汉语原文一句句译为英文,在非文学的语篇类型中,逻辑上就不能被英语读者接受:怎么能同时是“支柱”,又是“发动机”,又是“主导力量”或“关键行业”?在汉译英时,译者就应考虑英语民族风格、审美观及语言逻辑思维方式。对自然段中的句子进行重组,或分译或合译,对汉语中的逻辑松散,同义反复,过度修饰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删减。如果对以上汉语原文仔细加以分析,可发现这些分句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从第二个并立分句开始到这一句的结束是具体说明the mainsta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的。译文(7A)就很好地将汉语中隐含的逻辑关系译了出来,使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逻辑思维方式。另外,在以上汉语原文中有语义重叠的地方,如:“赶超崛起”、“大力发展,做强做大”等,这是汉语的一种特色,但在英文中这种语义重叠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在译文(7A)中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从以上的例句可看出,要译出英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译文,就应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重组,这就须在较大的语篇单位中进行翻译操作,而以自然段为翻译操作单位就能满足这种调整。

如果我们将以上英文译文再译回到中文,并且一句一句地译,那么,汉语译文在逻辑、语义层次以及修辞搭配上是否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回答是肯定的。所以这种单向的接受性使译者不需要在英文译文中做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英译汉中,一般以句子为基本的操作单位就可以了(特殊的语篇类型翻译除外,如广告翻译等变体翻译)。事实上,我国著名翻译家的英译汉的作品中,一般都以英文句子为基本的翻译操作单位的。下面看一看吕叔湘、萧乾等我国著名翻译家的两段译文:

(8)Deep quiet sank on the room.The clock ticked above the dresser,a piece of charred wood fell now and then in the stove,and the faint sharp scent of the geraniums mingled with the odor of Ethan's smoke,which began to throw a blue haze about the lamp and to hang its grayish cobwebs in the shadowy corners of the room.(excerpt from Ethan Frome)

(8A)屋子里头静极了。橱台上的钟滴答滴答,炉子里时儿有一块烧枯了的柴落下,牻牛儿的清香混合着伊坦的烟草香味,烟斗里出来的烟在灯的四周笼上一团青雾,在阴暗的屋角挂上些个灰白的蛛网。(吕叔湘译1992:99)

(9)He had warned her that the climb would be hard.Victor Henry was not of a Navy family.On every rung of the slippery career ladder,the sons and grandsons of admirals had been jostling him.Yet everyone in the Navy who knew Pug Henry called him a comer.Until now his rise had been steady.(excerpt from The Winds Of War)

(9A)他曾经警告过她,往上爬是困难的。维克多亨利不是海军家庭出身。顺着滑溜的前程之梯往上爬的时候,在每一个梯级上都有海军上将的儿子和孙子挤他。然而在海军中每一个熟悉帕格亨利的人,都说他有前途。直到目前为止,他一直在稳步上升。(萧乾、施咸荣等译1981:3-4)

英汉互译中的单向接受性还与其文化是强势还是弱势有关。由于经济和历史上的原因,英语国家的文化对我们汉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文化对英语国家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的读者总的来说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英语国家的读者对我们的了解程度,这就造成了英汉和汉英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的情况。具体地说,在英译汉中,由于目标语读者对英语文化相对较熟悉,所以我们目前较多地运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在译文中较多的保留了异质文化因子;而在汉译英中,我们却较多地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在语言文化上较多地去适应英语语言文化,这是我们翻译工作者常遇到的情况(袁晓宁2003:26)。在汉译英和英译汉过程中采取不对等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渗透。相对来说,汉译英是弱势文化的载体——汉语被译为强势文化的载体——英语。因此,汉英翻译中常根据英语表达习惯将汉语译为英语,即采用向目的语归化的翻译方法。这时应根据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对语篇进行调整,在不影响原文主旨意义的情况下,在译文中适当增减信息量,或分译或合译,并可考虑调整句子与句子间的连接和句子的先后次序,对汉语中的同义反复,逻辑松散,过度修饰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删减,这就客观上要求译者以较大的语篇单位进行翻译操作,即上面所说的以自然段为基本的翻译单位。但当英译汉时,由于中国读者对汉语译文的单向接受性,在吃透语境,把握上下文的前提下,以句子为基本的翻译操作单位就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eubert A.& G..M.Shrew.Translation as Text [M].The Kent Unversity Press,1992.

[2]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1.

[3]Sarvali,Irma.In fore me:How to Measure Information Content[J].Babel,1986(1).

[4]郭建中.汉译英的翻译单位问题[J].外国语,2001(6).

[5]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老舍.文艺报[J].1957(8).

[7]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吕叔湘.吕叔湘译文三种[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9]罗进德.翻译单位——现代翻译学的一个研究课题[J].翻译通讯,1984(12).

[10]司显柱.论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J].中国翻译,1999 (2).

[11]萧乾、施咸荣.战争风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译1981.(1)

[12]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3]袁晓宁.语言民族风格对等与发挥译文语言优势[J].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14]袁晓宁.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15]章正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53-557

(《中国翻译》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