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量词的变化

量词的变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量词的变化量词是汉藏语系所拥有的一种词类。现代汉语中,量词日益丰富,与古汉语形成鲜明对照。就物量词而言,主要是随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动量词在上古汉语中还没有出现,只有动量词的萌芽。下面以《左传》中量词“乘”的发展演化过程,来看看上古汉语中物量词是如何形成的,它具备哪些特点。这是汉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的较原始形式。古汉语书面语中量词一直不发达。

一、量词的变化

量词是汉藏语系所拥有的一种词类。古今汉语相比,古汉语量词不够发达,表现在数量少,使用不规范等方面。现代汉语中,量词日益丰富,与古汉语形成鲜明对照。有人做过统计,当前人们口语和书面语用的量词达六百之多。足见古今汉语量词变化的程度。量词有两种单位,第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如“尺、寸、斤、斗、两、升”以及“吨、公斤、米、毫米”;第二种是天然单位,如“个、双、匹、只、头、次、回、趟”等。而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物量词,一类是动量词,。古汉语中无论物量词还是动量词都很不发达,特别是动量词更不发达。就物量词而言,主要是随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上古汉语中表度量衡的量词主要有“尺、丈、寻、常、仞”以及“升、斗、斛、钟”和“两、镒、斤、钧”等,表示天然单位的物量词只有“匹、乘、张、个”等少数几个。动量词在上古汉语中还没有出现,只有动量词的萌芽。

①葛,五两。(诗经·齐风)

②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③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④遣使者,黄金千金,车万乘,往聘孟尝君。(战国策·齐策)

上面几例中都有物量词,到了汉以后,物量词有所发展,如“枚、头、株、只、枝、条、片、朵、粒”等出现。

①唯侪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史记·货殖列传)

②乃赐奔戎佩玉一只。(穆天子传)

③成都有桑八百株。(三国志·蜀志)

④东方朔得风声木十枝以献。(洞冥记)

很显然,物量词一般是由普通名词转化来的。量词的形成始终离不开名词,大量量词借用名词而来。量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事物观察认识的结果,人们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从不面角度对事物观察,产生了感性形体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事物量的概念。因此,古汉语中许多量词跟事物形体直接关联,如“一斗粟”、“一束箭”、“一树枣”、“一箪食”、“一豆羹”、“一座山”、“一口钟”等。

下面以《左传》中量词“乘”的发展演化过程,来看看上古汉语中物量词是如何形成的,它具备哪些特点。

上古汉语量词很不发达,这和当时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有关。“斤斤计较”是商业化社会人文现象。由于科学和商业的不发达,人们对周围许多事物认识比较模糊,更谈不上精确的计量概念,量词也就缺乏滋生和繁衍的土壤。作为春秋时代社会文化现象折射的《左传》,量词运用很不成熟,表现在数量少,用法不定型,结构形式原始等方面。跟车马有关的量词,几乎只有一个“乘”字。

《左传》中数量名主要结构形式是“名+数+量”,数量词置于名词之后。这是汉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的较原始形式。

①命了封帅车二百乘以我京。(隐公元年)

②秋,子元以车六百乘我京。(庄公二十八年)

③驷介百乘,徒兵千。(僖公二十八年)

④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闵公二年)

⑤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僖公二十三年)

在“名+数+量”的结构形式中,数量词置于名词之后,名词和数量间关系显得比较松散,标志着量词发展尚未达到较完备阶段。一般认为,当数词和量词放在普通名词之后的时候,它们的关系是不够密切的,随着语言演化,数量词移到了名词前面,它和名词的关系就密切起来,逐渐成为一种语法规范。其实,《左传》中这种数量词置于名词之后的结构形式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发展在某个阶段的特质的表现。在上古汉语中,有一些现代汉语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词序,诸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左传》“名+数+量”的结构形式,和这些语言现象一起共同构成了上古汉语中句序特点,到了汉以后,这类句序变化现象逐渐淡化。

《左传》中,量词“乘”还有这样一种特点:

⑥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提于邾。(文公十四年)

⑦晋侯许之七百乘。(成公二年)

⑧请八百乘,许之。(成公二年)

⑨赋皆千乘。(昭公十二年)

⑩鲁赋八百乘。(哀公七年)

不难看出,以上句子中的“乘”包含着量词“辆”和名词“车”的双重意义,有人据此把这种“乘”看作名词。其实,量词与名词的关系本来就密切,从量词的来源看,量词的形成始终离不开名词,事物的客观存在使之有名、量词是人们对事物观察认识的感性记录,人们需要用一定的量来界定周围认知的许多事物,凡事有了名便有了量。量词产生在名词之后,许多量词由名词转化而来,在量词尚不发达时代,名量通用,名量合用就不足为怪了。

虽然量词本源于名词,但名词就是名词,量词就是量词,须正确认识名词和量词的关系,区别它们的意义。每个新词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新名词的丰富必然导致量词的丰富,量词应名词而生。量词的产生也无非两种形式,一种是寄生,一种是孽生。寄生和孽生都以名词为本体,因此,量词由名词转化而来,由名词虚化而来,以上所举含有名量双重单方意义的“乘”,它的真实词性应该是量词,只是这个量词和名词的孽生关系较密切罢了。《左传》中的“乘”字,充分说明量词的演化规律,它和名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动量是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有“回、度、次、遍、阵、通、下”等。动量词产生比物量词晚得多,先秦时只有动量词的萌芽,魏晋时期动量词才开始显现,到了后代才逐渐多起来。古汉语书面语中量词一直不发达。先秦时就有了动量词的萌芽,但并不多见。

①使伯嘉谍之,三巡教之。(左传·桓公十二年)

孔子游于匡,卫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辍。(庄子·秋水)

“巡”、“币”(匝)都是动量词。

魏晋南北朝时,动量词逐渐多起来。

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②莽立载行视,亲举筑三下。(汉书·王莽传)

③诵三遍而请习之。(说苑)

④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江水)

尽管动量词呈发展趋势,但数量仍然很少,所以古汉语中表动量时,数词直接和动词结合,省去了量词。

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②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③是以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三国志·隆中对)

这种数词和动词直接搭配的形式,是古汉语动量词不发达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量的表达功能。

总体上说,古汉语中天然量词和动量词比较稳定,如“个、双、头、只”以及“通、下、次、看、回”等,不但古汉语中一直使用,现代汉语中使用方法和古汉语相同。古人认为量词与社会历史变革、朝代更替、制度变换、生产发展等客观因素有密切关系,因而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和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量词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数量多,使用广等方面。

从类型上说,现代口语中基本沿袭了古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只是有些量度发生了变化,如“尺、寸、分、里、两、斤”以及“匹、双、行、队、个、张”等。有些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了,如“豆、乘、锱、铢、镒、寻、仞、伍”等。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量词,如“克、公斤、米”等。特别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

架次:计算飞机飞行架数和次数的积数。如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积数。

吨公里:是陆用的吨数、公里数的计量单位。

吨海里:是海用的吨数、海里数的计量单位。

秒平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的平方米的量。

历史上度、量、衡变化很大,近些年来我国计量单位也同国际接轨,新的计量单位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丰富发展,使量词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表达作用。

(一)分化歧义现象

“一个工人的建议”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工人提的一个建议”,另一种是“一个(位)工人提的建议”。按照第一种解释,提建议的可能是一个工人,也可能是更多的工人。按照第二种解释,提建议的只能是一个工人,所提的建议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更多,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在于量词“个”可以用来计算“工人”和“建议”。消除这种歧义,可用通过量词与计量对象的关系,有目的的选择量词,如“一项工人的建议”或“一位工人的建议”。

(二)使事物形象化

“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量词不同,月亮的形状就不同。“轮”是圆月状,“弯”是残月状,两种不同的情景借用不同的量词形象也表达了出来。像这种能达到形象表达手段的量词还很多,如“一口剑”、“一支箭”、“一抹彩霞”、“一峰骆驼”、“一泓清泉”、“一串泪珠”等。这种具有形象色彩的量词,不仅帮助人们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对具体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还能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如“一线希望”、“一丝柔情”、“一团和气”、“一片光明”、“一派胡言”等。

(三)表达感情色彩

运用不同的量词,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一位客人”给人以尊敬感,“一个客人”给人以轻蔑感。“一席话”是褒,“一堆话”是贬。“一群人”没有褒贬之分,“一伙人”明显含有贬义。“一张笑脸”给人以美感,“一副笑脸”让人厌恶。量词传达出的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四)区别同义词,多音词

“公事”和“公式”是一组同音词,用量词就可以区别开来,和“一件公事”、“一项公式”。量词的这种区别功能十分常见。如:

img1

(五)量词的修辞效果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量词超常用法,这些用法表面上看不符合语言规范,却收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表比拟:

①从心中挖出一小块智慧来。

②一滴滴思想汇集成一条河。

表比喻:

①那只木船上载满了一群大姑娘小伙子,载来了一船船青春和力量。

②前面那一线马路,分外注目。

表夸张:

①追过来的是一匹很肥大的狗。

②她心上有一缸的眼泪儿。

表指代:

①顺便插了一句嘴,便惹来白眼。

②恰好我昨天收进郑板桥的一幅竹子。

量词的这一系列超常用法,能够取得积极的修辞效果,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