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雕中的建筑美

微雕中的建筑美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微雕中的建筑美文章结构就是一门微雕艺术,就如同建筑师眼中的建筑美一样。教师必须对学生个案进行切片分析,剖析高分作文的结构美,反思低分作文的结构缺陷,这样训练才有实效。

第四节 微雕中的建筑美

文章结构就是一门微雕艺术,就如同建筑师眼中的建筑美一样。盖房子事先总要设计好一张图纸,图纸设计不好,盖出的房子结构肯定不好。写文章犹如盖房子,事先要打好写作的“图纸”,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思路清晰。教师必须对学生个案进行切片分析,剖析高分作文的结构美,反思低分作文的结构缺陷,这样训练才有实效。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结构产生建筑美呢?

1.列好提纲

明清的“八股文”有固定的文章结构(破题、承题、起讲、提股、虚股、中股、后股、大结),虽然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想象、创造和个性的表达,但“起承转合”的结构体现汉语运用的特点。很多同学认为写文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到哪儿算哪儿,缺少对全篇的整体规划。如果能在动笔之前花几分钟列提纲、理结构,文章就会有整体感。

提纲讲究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含糊不清,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布局谋篇的新颖别致。写作是对提纲内容再确定,经过反复思考,不断调整和完善,文章的轮廓就可以逐渐清晰。初学者要养成打草稿、列提纲的好习惯,否则“欲速则不达”。

2.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

结构完整就是要做到有头有尾,这个要求看似多余,实则很有必要。有些同学不注意安排篇幅,只管不加约束地任由故事情节“旁逸斜出”,等到发现试卷上的作文格子已用尽,而故事还远远没到达高潮,便只好“草草收兵”。这样就没有时间从容地照应开头或卒章显志了,结果是给人有头无尾的感觉。

开头与结尾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开篇点题法、自然入题法、巧设悬念法、渲染环境法、抒发情感法、倒叙回忆法、提出问题法等。结尾的方法有:卒章显志法、自然收尾法、呼应开头法、号召鼓舞法等。

3.段落层次

很多同学对自己文章的结构一头雾水,原因是段落的布局不够合理。以往盛行“三段式”的结构,现在看来实在单薄。有些同学不该分段时分了,该分时却不分,有的整篇文章就是一大段,这样会破坏文章的结构美。

段落层次是作者思路展开的“线路图”。段落层次安排合理,文章结构就条理清楚,经得起推理检验。常见的段落层次有横式(又称并列式,正文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并列的文段)与纵式(又称层递式,文意层层推进)两种。也可以按内容表达、人称转换、地点转换、情感变化、时间变化等方法组织段落。

4.过渡衔接

如果文章内容由一层转向另一层时没有过渡的文字,就会有脱节、跳跃、突兀的感觉。学生在完成考场作文后,自己要默读一两遍,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发现有脱节、突兀之类的问题,应及时加以弥补,使文章上下连贯畅通。

关于文章结构的技巧,学生应该是耳熟能详了。例如“开篇点题”“卒章显志”“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段落清楚”“层次分明”等,在此不必赘言。总之,我们不可小看文章的结构美。考场中拿出几分钟时间来谋篇布局,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子库1】

一、怎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

1.景物式开头。根据文章的需要,以优美的景物入题,往往能给人以美感,又能展示作者的文采。例如《今夜星光灿烂》的开头:

此刻,世界寂静,了无声息。

此刻,大地漆黑,一片冰凉。

猛地抬头,远处的景物竟被镀上一层银色,让人来不及惊叹。

2.哲理式开头。富有哲理的语言包括引用名言、俗语、警句等。这样能显示文章的广度和深度。例如《这句话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开头:

在古阿波罗神庙的柱子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到你自己吧!”的确,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为了名次和分数,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而对我来说,名次和分数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3.引用式开头。开头往往引用名言、歌词等。例如《读懂奶奶的心》的开头: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曾使多少人泪流满面,激动不已啊!我第一次感动了,只为这首歌。

4.截取式开头。开头往往直接呈现故事的某个重要片断。例如《孔乙己开店》的开头:

“砰—啪……”一阵喧闹的鞭炮声和着人们的笑语传进了我的耳际,准是谁家又开店了!这几年来,开店的、摆摊的,多的是,就连我们这个远离浦东大道的王家宅也开了时装店、眼镜店、发廊、会所……

“嗨,孔老爷子开店罗!”什么?什么?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孔乙己”吗?他也会开店?真新鲜!我可得去瞧瞧!

5.悬念式开头。开头往往设置悬念,引人深思。例如《误入深巷痛其痛》的开头:

我这是在哪里?

我抬起头望天,一张被屋顶割成了破碎的脸,拧着箭眉,传达着伤痛。我叹了口气,踮入深巷,生怕吵醒这里氤氲的梦。粉墙黛瓦,江南民居。墙椽上淡灰色的青瓦,却像鱼鳞般嵌成了一字状,似乎挡住了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朴气息,但高耸的老墙里密铺着青石板,凹凹凸凸中还留着几分曾经的欢乐。我想我知道我在哪里了。

二、怎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

1.哲理启迪式

《意外的发现》主要是写一家人在断电后的情绪表现,结尾是:“从这一声长叹中,我意外地发现被电器包围的现代人是如此渴望情感沟通。”这句话把平常的断电小事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即现代人渴望情感的沟通。这不仅启迪读者的思考,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

2.首尾呼应式

有一位同学在《你是风儿我是沙》一文中写“父爱”这个话题,开头是:“‘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每当我想起这几句歌词,眼睛就被一层朦胧的东西笼罩住了……”结尾这样写道:“风儿扬起沙子,风儿吹动沙子。风儿是爸爸,沙子就是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千金难买的父爱呢。”作者用“你是风儿我是沙”做比喻,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上浑然一体。

3.简明扼要式

有位同学在《沟通》中这样结尾:

一次秋波达意,一回鸿雁尺素,一声善意的解释,一抹理解的浅笑,绽放出沟通的花蕊与光晕,美由沟通生。千年恩怨,何不一笑泯恩仇;百年孤寂,只为沟通化坚冰。沟通与否,只在谁先迈出那一步。倘若是你,怎样才能迈出那一步?我会笑答:“沟通,从心开始。”

这个结尾简明扼要,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4.意味深长式

在以“生命”为话题的写作中,有篇名为《活着真累》的创新作文,把自己比作一只名字叫“旺旺”的高贵的纯种狗,生活在一个富裕奢华的家庭中。一出生便没有味觉,而且是色盲,所以一开始就活得比较累。结尾这样写道:

好了,就这样吧。做一只狗挺累的,对吧?可是常听主人说,做人好累。因此,我常想,难道人类也活得像我们狗一样累吗?

我尊敬的主人,难道生命得以延续都得付出高昂的代价吗?请告诉我吧。

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启发读者思考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

三、常见的过渡形式有哪几种?

1.过渡词。当语言单位之间并不复杂时,常用“然而”“但是”“于是”等关联词放在下段开头过渡。例如在鲁迅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其中的“但是”将笔锋突然从“江南的雪”一下子转到“朔方的雪”。

2.过渡句。在两个自然段之间用过渡句,前一句总结上文,后一句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衔接紧密。例如在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有一句话:“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呀!”此句自然引出作者对上小学时那节体育课的回忆,自然过渡到万芳与我换裤子的插叙。

3.过渡段。在两个层次之间有较大的过渡时,宜用这种方法。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此段将“百草园”的童年玩耍生活过渡到“三味书屋”的少年读书生活,三个“也许”表达作者对离开百草园的种种猜测,两个“Ade”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心情。

又如在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过渡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一段犹如文章中一座的“分水岭”,将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部分紧密连在一起。

【点子库2】

1.请以“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为开头写一篇短文,然后请同学们点评。

2.请给下列文字续写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然后请同学们点评。

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农夫想了很多办法也救不了它。最后,农夫决定放弃,反正驴子老得不行了,就把这口井填起来算了,把驴埋在井里,以免除它的痛苦。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到枯井里。这头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大声哭了起来……

3.请在下文省略号部分补充内容,然后请同学们点评。

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不能碌碌无为的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

忙是省略号……

忙是惊叹号……

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答案示例:

1.详见第八章第四节《蛙声又起时》。 2.当泥土落到驴的背上时,它不由自主地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很快地,这只驴便奇迹般地上升到井口,它得救了!自助者天助之。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种各样的“泥沙”埋没。这时候如果你怨天尤人,根本改变不了困境,反而加重了你的伤害。想要摆脱困境,就要将“泥沙”抖落,然后站在上面去! 3.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