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绐孩子对话的机会

绐孩子对话的机会

时间:2023-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绐孩子对话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有时候推卸责任,把与孩子交流的任务交给电视,孩子面对的是没有生命的“物”,没有交流的对象,当然无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说来,正常的孩子1周岁左右就开始讲话了,但是,已经过了3周岁的爱因斯坦却始终没有张口说话的迹象。

二、绐孩子对话的机会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多和孩子说话,于是,孩子大多就交给了电视。结果,孩子因为缺少和人对话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从而导致不善于表达。

潇潇今年6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按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正是叽叽喳喳、活泼好动的时候。可是,潇潇平常从不主动和其他孩子玩耍,就喜欢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或者坐在房间里看看书,玩玩具。一见到生人,潇潇就急忙躲到奶奶的背后,小脸涨得通红,更不用说张口喊人了。

看着孩子这个样子,潇潇父母也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分析来分析去,觉得是自己工作太忙,与潇潇在一起玩的时间很少。不仅如此,由于工作劳累的原因,他们很少和潇潇说话,也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即使潇潇想和他们说些事情,他们也爱理不理的,有时候甚至嫌孩子烦,把他支到一边去。时间长了,潇潇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父母有时候推卸责任,把与孩子交流的任务交给电视,孩子面对的是没有生命的“物”,没有交流的对象,当然无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当孩子变得沉默不语时,除了多陪陪孩子外,还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多与孩子对话,来打开孩子的语言开关。

只要父母在家,就要主动和孩子说话,哪怕是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与孩子说话。实际上,孩子尽管不会说,他也会明白父母的意思。而且,父母的善于表达和交流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和别人说话,从交流中得到许多信息和经验,也让他们倾向于更愿意和别人交流。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长到3岁时,仍然连一句话都不会说。一般说来,正常的孩子1周岁左右就开始讲话了,但是,已经过了3周岁的爱因斯坦却始终没有张口说话的迹象。

父母为此也非常着急,还专门请教了懂教育的人,得到的答复是:如果没有生理缺陷,有可能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发育。造成生理缺陷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遗传,如果家庭中上代有哑巴,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其次就是后天的生病原因,影响了孩子的语言系统的生理发育。

爱因斯坦的父亲想了又想,可至少三代以内没有人是哑巴。而爱因斯坦从出生到现在,也没有得过什么病,生理上的原因可以排除。于是,父母就意识到肯定是家庭环境出了问题。是自己与孩子在一起待的时间太少的缘故,因为父母和爱因斯坦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没有与他交流,影响了他的语言发育。

事实上的确如此,幼小的爱因斯坦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和其他孩子相处,其他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玩,爱因斯坦就自己一个人玩,甚至不愿意与小妹妹玩。如果妹妹的哭闹吵烦了他,他就会爆发出激烈的情绪,有一次,爱因斯坦居然向只有1岁多的小妹妹扔东西,还用东西打小妹妹的头。

父亲有时候也怀疑爱因斯坦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可爱因斯坦的母亲对爱因斯坦很有信心,但她也急切地盼望着爱因斯坦能够早日说话。父母想,只要孩子能说话,哪怕是智力平平,长大后也能够生存下去。

父亲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于是母亲就决定在家里待一段时间留心孩子。

一次,母亲坐在钢琴边轻轻地弹奏着钢琴,优美的旋律飘进爱因斯坦的耳朵,爱因斯坦瞪着大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倾听起美妙的音乐来。

母亲看到爱因斯坦这个样子,高兴极了:孩子能听懂音乐,能听懂音乐的孩子怎么会是傻子呢?

有了这个惊喜的发现,母亲就经常给爱因斯坦弹奏钢琴曲,小爱因斯坦常常陶醉在音乐里,有时静静地听,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母亲一面用音乐引导孩子的听力,一面给他讲解简单的乐理知识,没事的时候,经常与孩子说说话,小爱因斯坦似懂非懂地听着,偶尔嘴里也嘟囔着什么,但谁也听不清楚,但母亲一点也没有灰心。

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着了迷。就在爱因斯坦4岁那年,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殊需要和特征。孩子需要说话,需要知道和告诉别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自己发现了什么……这既是自然的生理需要,也是社会性的精神需求。父母要多与孩子对话,主动地引导孩子表达自我。

上了学的孩子,父母多主动问问孩子学校里的事情。比如,父母可以试着去了解他们学校里的生活:“你今天语文课学的是哪篇课文,大意是什么?”“今天做值日是负责扫地还是擦黑板?”“中午吃完饭到操场上玩了吗?是踢毽子还是练习跳绳?”等。

父母要用这种明确的问话去调动孩子说话的情绪,让孩子多和自己交流,这样的一问一答,孩子就会愿意和父母讲学校里的趣事,在与父母的对话中,孩子就逐渐打开了话匣子,有了要表达的欲望,孩子就会养成和父母诉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情的习惯。

和孩子对话时,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也不要显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孩子在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地说出自己心里感兴趣或者烦恼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