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方言的格局

关于方言的格局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4 关于方言的格局普遍联系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联系是有层级性的。对方言格局的认识,体现了一个方言学者的语言观和方言观,它是贯穿于方言研究全过程的主导思想。汉语方言分歧显著,情况复杂,在划分方言,尤其是划分第一大层次的方言的时候,应该考虑其结果是否会对汉语方言总体格局带来影响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看待汉语方言之间的异同现象。汉语方言的划分,是以方言间的异同为依据的。

1.6.4 关于方言的格局

普遍联系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联系是有层级性的。方言的格局是指方言之间的层级性联系,它是方言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方言格局的认识,体现了一个方言学者的语言观和方言观,

它是贯穿于方言研究全过程的主导思想。讨论平话的区划,当然也应该考虑汉语方言格局的问题。笔者认为:

(1)若把平话分立为一个第一大层次的方言,则应该考虑是否会对汉语方言的总体格局带来影响的问题。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分析,桂南平话与粤语固然有差异,但是粤语内部(例如台山话和广州话)的差异并不见得小于桂南平话与粤语的差异。假如以桂南平话与粤语的一些差异为依据,把桂南平话划为与粤语分立的第一大层次的方言,那么,台山话是不是不应该与广州话同划归粤语呢?以此类推,昆明话与北京话是否就不应该同属北方方言了呢?因为昆明话与北京话的差异不亚于桂南平话与粤语的差异。倘若如此,吴、闽等方言类似的情况又怎样处理呢?汉语方言分歧显著,情况复杂,在划分方言,尤其是划分第一大层次的方言的时候,应该考虑其结果是否会对汉语方言总体格局带来影响的问题。

(2)对第一大层次方言的设定,应该持“能合的就不分,该分的就不合”的审慎态度。纵观从章太炎(1900)到今天的汉语方言分区过程,笔者认为,学界似乎是以“能合的就不分,该分的就不合”作为设定汉语第一大层次方言的指导思想的。例如,对各地官话最终合为北方方言,对闽南、闽北后来合为闽方言的认识比较一致,体现了能合的就不分的指导思想。对分立徽语的异议不多,体现了该分的就不合的态度。对闽吴关系、对客赣粘连,以及对晋语和官话亲疏的见仁见智,也未离孰该分孰能合的主旨。而对分立平话的存疑,或主张将桂南平话划归粤语,将桂北平话与湘南土话合而考虑其区划的见解,恐怕还是基于能合的就不分的指导思想。可见方言学界对第一大层次方言的设定都比较慎重,因为第一大层次的变动,往往会对整个汉语方言的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许就是《现代汉语方言概论》没有列出平话区的根本原因吧。

(3)恰如其分地看待汉语方言之间的异同现象。汉语方言的划分,是以方言间的异同为依据的。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在汉语方言格局的整体中合理地看待方言间的异同现象,即哪些差异属于第一大层次的差异,哪些差异属于第二或第三层次的差异,相同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把不同的方言点划归同一个层次等等。本文认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的差异是第一层次大方言之间的差异。桂南平话和粤语,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的一致性特征是第一大层次方言内部的共同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