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翻译

为什么翻译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语文本只视为作者向接受者提供信息,翻译就是有目的地将原语和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接受者。至于原语文本或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形式并非决定于译者或原语的形式,而主要决定于翻译委托人、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期望。翻译目的确定后,译者根据目的进行翻译。比如,采用归化法,用具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语的词语,目的是使译文地道生动,读起来流畅。

第一节 为什么翻译

德国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奠基人之一威米尔(H. J. Vermeer)是这样表述他的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的:

Each text is produced for a given purpose and should serve this purpose. The Skopos rule thus reads as follow: translate/interpret/speak/write in a way that enables your text/translation to function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used and with the people who want to use it and precisely in the way they want it to function. (Nord, 2001: 29)

每种语篇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目的,并服务于这一目的。目的性原则是这样表述的:无论笔译、口译、讲话或写作所生成的语篇/译文,都要能在对方的语境中对想要使用该语篇/译文的人确切地发挥它的功能。

在威米尔等人的目的论中,翻译的目的和功能被强调到非常高的地位。翻译工作的具体目标往往跟翻译的发起人或委托人(initiator/commissioner)的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译文要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要能在对方的语境中为受众或使用者所接受,确切地发挥它的功能。因此,翻译目的因翻译委托人(如出版商、译文使用单位或个人)的不同而不同,也因文本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原语文本只视为作者向接受者提供信息,翻译就是有目的地将原语和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接受者。至于原语文本或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形式并非决定于译者或原语的形式,而主要决定于翻译委托人、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期望。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读者/听者接受,译文的功能就是在译语语境中发挥预期的作用。

因此,翻译目的并不是单一的。翻译目的确定后,译者根据目的进行翻译。比如,采用归化法(domestication),用具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语的词语,目的是使译文地道生动,读起来流畅。采用异化法(alienation),则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目的是使译文保持原文的文化风貌,让读者熟悉原语文化。由此可见,没有哪一种文本只有一种正确的或理想的译文,一种文本可能会因为目的的不同而采用多种方法翻译。

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文本的接受者,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期待和感受等。翻译并非仅仅基于译者对原本形式和内容的简单认同与取舍,它还涉及受众的反作用,译者因此也具有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信息的量与质的综合传递给予相应的控制和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