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的比喻更倾向于如实描绘,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形近神似

西方的比喻更倾向于如实描绘,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形近神似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西方的比喻更倾向于如实描绘,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形近神似西方文化认为世界是一个实体,他们在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之间作了很明确的切分,同时也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逻辑思维方式,因此在日常表达中,在文学作品中,西方倾向于客观、准确地述说。中国比喻手法具有写意的特点。而中国文化蕴涵较多的是一种世俗关怀、关心人的现世生活。

二、西方的比喻更倾向于如实描绘,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形近神似

西方文化认为世界是一个实体,他们在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之间作了很明确的切分,同时也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逻辑思维方式,因此在日常表达中,在文学作品中,西方倾向于客观、准确地述说。而中国文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无”,认为一切来自于虚空的“道”,后又复归属于“道”,中国人在表达时,在文学创作中更重视主体的所感所想,更倾向于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投射到对象之上,还经常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自己的主观印象。我们来看例句: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张脸,一张如此出神入化忘乎一切的脸,它使我有了充分的机会,将它当作一副面具,当作一尊缺少眼珠的雕像来仔细观赏。那一对着了魔的眸子从无瞬息转动,绝不左顾右盼:漆黑的瞳仁凝固着,像两粒没有生命的玻璃珠,嵌在睁大着的眼睑下,仿佛两面镜子,映着那个桃花心木的、在转轮里癫头傻脑地起劲滚动落进码盘的圆球。

——(奥地利)斯·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再来看法·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中的人物肖像描写:

帽子底下,露出一张脸,滑稽可笑的模样,……阔大的麻子脸,像个脚炉盖,凹下去肉窟窿成为许多阴影,高的高,低的低,像罗马人的面具,把解剖学的规则全打破了。一眼望去,竟找不着脸架子。应当长骨头的地方,却来上一堆果子冻似的肉;该有窝儿的部分,又偏偏鼓起软绵绵的肉疙瘩。这张怪脸给压成了地瓜的形状,配上一对灰眼睛——眉毛的地位只有两道红线——整个脸被一个唐吉珂德式的鼻子镇住了,像平原上的一座飞来峰。

这种写法虽“夸张”得有些漫无边际,但对人物形象刻画得也着实清楚、令人印象深刻。来看英·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描写:

这个年轻姑娘长得很美,……她的眼睛是很迷人的;拱形的眉毛,像李子那样黑,……看她比才开花的梨树还要甜蜜可爱,比羊毛还要轻软。……她的肤色比伦敦塔里才铸出的金币还要光耀夺目,……她的一张嘴甜得像蜜,或蜜酒,或像干草里藏起的一堆苹果。她羞答答地像一只轻盈的小鸟。……她简直是一朵缨草花,一朵可爱的剪秋罗。

从以上所列的几个段落,我们看到,虽然本体、喻体的差距是明显的,但作者却努力找寻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写实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水浒传》1 8回描写道:

看那人时,怎生模样?但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殊,明皎皎的双眼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中国比喻手法具有写意的特点。即作者在体悟和理解认识对象为基础上,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加以夸张,变形,求“神似”,借“变形”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如《诗经·卫风·硕人》里就这样来形容美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她(庄姜)的手指像青草的嫩芽,皮肤像凝冻的脂膏,嫩白的颈子像蝤蛴(天牛的幼虫,白色身长)一条,他的牙齿像瓠瓜的籽儿一般整齐洁白,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意流动在嘴边,那眼儿黑白分明多么美好。

诗中用到了一些人们很难想到的事物来做比并描绘人物外貌形象,虽然它们与被描写的对象距离很远,但是由于其非常的“神似”而不仅不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很是新颖、别致,这种表现人物神韵的手法颇像中国绘画中独特的写意法,似与不似之间,让读者用心中那支想象的笔去填补。

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女美妙演奏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源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为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可谓经典的复喻手法,重点表现了作者对琵琶乐曲的感觉,其间接比喻与直接比喻的交替表现,给人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突出印象。

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甚至有些对抽象事物的实写也具有连绵不绝的写意性,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而不可丈量的“闲愁”用几个具体、可感、形象的事物的实写来展示。“一川烟草”让人联想到迷茫、广袤、无垠;“满城风絮”则让人想到“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梅子黄时雨”让人联想到的是“绵绵不绝,乍晴又雨”。这些事物恰如“闲愁”所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内容的变化,汉语中的比喻的表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如1993年3期的《读书》有一段写到:“爱情软件能脱离婚姻硬件的约束吗?能不感染病毒吗?”“软件”、“硬件”、“感染病毒”原是计算机术语词汇,在此却用来形容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冲突,形象贴切又不乏神似与新意,较好地表现了比喻的时代特色。

(三)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比喻在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个民族在独立发展过程中,不但在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上有很大差异,语言表达上也各具特征。中国人自古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所以在生活中和艺术上的情感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不能充分地痛快地倾泻表达出来。所以,汉民族较之西方民族的袒露、直率的心理表现有着含蓄、深沉的特点。《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寤寐思服”那位“窈窕淑女”却也只能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虽然后来是鼓足勇气,“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但手法毕竟还是委婉含蓄的。相比之下,德国的诗人歌德在《迷娘歌》中描写的痴情郎对姑娘的追求就大胆、热烈、火辣得多了:“我心爱的人儿,我要与你同往!”

另外,西方文化也一向重思辨和逻辑,自古希腊开始就有对人生、社会进行形而上探讨的传统,而宗教的影响又加深了这个传统;西方文化一直试图站在整体“为人”的立场上追问人生的价值、世界的意义,形成了一个重哲学、重思辨的传统。而中国文化蕴涵较多的是一种世俗关怀、关心人的现世生活。中国古人文人着力于个人意义上的修身养性,如以屈原、庄子、陶渊明等为杰出代表的文人们,他们的人生境遇及思想境界,其实就是古代文人群体信仰、意识乃至人生结局的精彩写照。当然在“兼济天下”的理想支配下,他们同时希望建立完整的道德制度;追求建立一个政通人和的国家,所以中国哲学主要是在形而下的层次上展开的。

我们注意《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这样写道:

谬误和真理如同睡眠和觉醒一样是相反相成的。我曾见到有人一旦从错误中醒悟过来,就像睡醒一样又精神焕发地转向真理。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

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作者虽说用极普通的事物和现象来做比,但均能升华到很高的精神、哲学境界。这恰恰是不着痕迹之语言大技巧。

另如闻名世界的莎士比亚作品里那些蕴积深沉的对白、感叹: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皆大欢喜》第二幕

一切事情都不能永远保持良好,因为过度的善良会摧毁它的本身,正像一个人因充血死去一样。

——《哈姆雷特》第四幕

光荣就像水里的水圈儿,无休无止地荡开,越荡越大,直至消逝。

——《亨利六世上篇》第一幕

这些著名的段落语句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入手,以平常事来喻大道哲理,从而引发人们更加深入的人生哲理思考。

而中国文化中则有大量有关生活经验的比喻,体现了更多侧面的人生观照与人性体验。如劝人应善于听取批评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劝人要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另如“枪打出头鸟”“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瞎子点灯,白费蜡”等等熟语都表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判断与处世之道。

其次,由于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在比喻的表达上,中西方文学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农业国特点,造就了中国人聚族而居,安土重建,观念保守,以崇古守旧为特点的价值观,这种文化鼓励人们循规蹈矩,压抑个性,遵从一定的礼法、秩序,要求人们“敏于言而慎于行”,即“口可从食,不可从言”、“出言不当,驷马难追也”,以及“病从口入,患自口出。”另如“言语在口,譬会锋刃,不可动也。动锋刃者,必伤喉舌,言失之害,非惟锋刃,其所伤者,不惟喉舌(北齐·刘昼《刘子·慎言》)”;“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也(《礼记·缁衣》)”;“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等等讽诫之语,对于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处世为人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当然西方人也在不同场合的比喻句中表现了“人应慎言”的观点,但与中国人要求人尽可能少说话相区别的是,他们要求人们在说话前应作充分的思考,提高话语的表达质量。因而就有莎士比亚所说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乌鸦是孵不出云雀来的。”西班牙谚语说:“没有考虑好的话,就如没有瞄准的乱箭。”英·波普认为:“话犹如树叶子,在叶子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等等。

此外,中国人尊师重教,视谦虚、谨慎和节俭为美德;西方人务实尚为崇尚开拓,进取等在不同文学作品比喻句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总之比喻是人类重要的话语表现策略之一,由于民族差异,地域不同,其在中西方文化上表现的差异是很明显的,通过对比,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更好地欣赏不同形式、风格的表达,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