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上)

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上)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上)1.翻译对比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体系,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汉语中的转折、条件复句,如偏句用了“虽然”,主句就必须用“但是”。汉语名词在句法功能上,可作谓语,这是汉语所特有的。

一、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上)

1.翻译对比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体系,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我们学习语言首先要认识到语言的这种本质属性。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我们学习、掌握它,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应用它。英语作为一种体系,我们必须要掌握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英语作为思维的直接现实,必然反映符合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人们把这种规律的认识活动“物质化”了,思维只能通过语言的“物质化”,才能表达出来。

人们的思维认识活动又是依照同样的逻辑思维进行的。我们和英美人都是依照同样的逻辑规律进行思考的,但却说着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人们可以有相同的思维规律,却没有相同的语言,所以人们的思维没有民族性,而语言却有民族性。研究本民族语言和外语教学问题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人们学习母语,一定是从言语这一特殊信号开始的,言语就是说话,为第一性。读书是书面语,是语言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技巧,为第二性。

人们学习外语,如果不是在操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里生活,往往是从书面语开始,而后进入口语。学习外语,人们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母语和外语进行翻译对比。在这一自然过程中,大脑迅速地对两种评议的音、义、结构进行理解、记忆。这是言语这一刺激物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对大脑的冲击反应过程。在外语学习中,翻译和对比是获得评议知识的必由之路。

翻译对比法是学生理解、认识、掌握、记忆的学习过程,它是构成外语教与学的基本方式。这里强调两种评议的语法差异。把语法教学作为外语教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对词与句的学习不仅能做到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它是依靠本民族的母语进行外语学习的重要方法,它的立足点是阅读和理解。

当然,这种教学法也有缺点:它不利于口语教学,容易忽视语音和语词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因此,应用这一方法时,要有训练口语的补充手段。

外语学习既是一种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说它脑力劳动是要认识、理解、掌握、记忆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说它体力劳动是依靠发音器官和一切辅助手段进行艰苦训练。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劳动方式,我们不应用一种方式的劳动来代替或自然导致另一种方式劳动所起的作用。英语教学和翻译是门知识课,也是技能课,这是统一体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两个不同的教与学阶段,也是翻译的阶段。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获得是必然的,语言技能的应用是主要的。学习外语,只囫囵吞枣地死记单词,死记语法条条而不能形成语言技能,不能交流应用是不堪设想的。学习外语的“必然”和“主要”阶段,始终贯穿着翻译对比的理解学习过程。因此,学习外语不能从本民族母语角度去寻求外语对等规律,必须要进行对比理解、翻译对比,其目的在于避免受母语的干扰。

2.英、汉语特点及翻译

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词形无变化,主要依靠语序理解意义。英语属于分析性和综合性之间的一种语言,理解句子既要注意词序,也要注意词形变化。如These new type pump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three years.这里pumps的“s”为综合形式,have been designed为分析性形式。have been只表现语法意义。这里有词序问题,也有形态变化问题。

汉语无主句比较普遍。汉语中凡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叫无主句。这种句子没有主语或不必要说出主语。英语中除祈使句以外,一般必须有主语。如:

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

In times of difficulty we must see the bright future.

这句话,在汉语里为主无句,无语法毛病,但译成英语就必须要加主语we,否则为病句

汉语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之间,一般不多用连词,而在英语中连词用得广泛,汉语中一般不用连词的地方,在英语中必须用连词。如:

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

We are the leaders and organizers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s as well as the leaders and organizers of the life of the masses.

必须要and、as well as,这是因为英语句法结构上采用的是形合法(hypotaxis),而汉语结构以意合法(parataxis)为主,只通过词序理解句子的意思。在主从复合句中,英语从句中出现连词后,主句再不能同时出现。如从句中出现though后,主句再不能用but,如用了but,再不能用though。而汉语则不然。汉语中的转折、条件复句,如偏句用了“虽然”,主句就必须用“但是”。

汉语名词可充当谓语。汉语名词在句法功能上,可作谓语,这是汉语所特有的。英语里名词不能当谓语。如:

十月一日国庆节。

Ist Oct.is our national day.

汉语里“国庆节”是名词作谓语,而在英语里必须加to be,构成系表结构,做合成谓语。又如:

冬季日短,夏季日长。

In winter the days are short,and in summer the days are long.

英语里如果没有are,就不能算完整句。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大致相同。汉语的量词特别发达,如“个”、“匹”、“尾”、“只”、“张”、“扇”、“仗”、“捆”等。汉语的语气词“的”、“里”、“吗”、“呢”、“罢”、“嘛”、“了”,是英语没有的,也是汉语特有的。如:

男孩子总是男孩子嘛!女孩子究竟是女孩子嘛!

Boys will be boys,and girls will be girls.

这里没有像汉语里的语气词“嘛”,不表示感情。

汉语句子中可允许几个动词连续出现,而在英语中在一个句子里原形动词不能重复出现,除非用连接词。如“他请求组织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这句中“请求”、“派”、“去”、“工作”,都是动词,中间并不需要连接词,动词也不变其他形式。这是汉语的特点。

英语和德语、法语、俄语是同属一个语系的不同语族,它们是亲属语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声调,多音节的词根很丰富,一般词较长,附加成分在构成语法范畴方面起重要作用。

而汉藏语系的特点是有声词,附加成分的作用有限,一般用词的位置、辅助词来表示语法范畴。只有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才有可能在翻译上迈步。

3.英语语法范畴及手段

要搞好英汉翻译首先要掌握英汉语法范畴及其手段,因为这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汉语与英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英语是印欧语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语言,可是世界上却有大致相似的语言,因为它们都是语言。两种语言对比学习是掌握语法的重要途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汉语和英语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等各方面的比较,才能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才能有条件搞好英汉翻译工作。

4.英汉语法范畴

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特点。研究词的变化规则的叫形态变化,语言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功能:一种表示不同意义,即词汇意义;一种表示语法关系,即词与词及时间的关系。

凡用形态变化表达出来的各种不同语法关系的概念性范畴叫语法范畴。它是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高度概括。一般来说,语言的形态单位越多,它的语法范畴也就越多。

如:

The machine works well.

The machines worked well.

Machines,worked,works都是词的形态变化,它们表示人称、数、时三种关系,也就是三种语法范畴。每种语言有它自己固有的、特殊的、可以作为它的特殊的一些语法范畴。因此,各种语言的语法范畴也不同。汉语没有特殊的形态变化,只用辅助词和语序表示关系,它有自己的语法范畴。

世界上各种语言所有的语法范畴有以下几种:

格(case):格是名词和代词因其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产生的词尾变化的各种形式。也有些语言的形容词有格的变化,它是跟着名词变化的。有些语言的名词没有什么格。因格的消失,相应产生了代替格的东西,这就是介词。

古代英语介词少,但后来因格的消亡,就发展出介词来代替格的作用,如与格用to,造格用with,离格用from,所有格用of等。因此,学习英语没有格的困难,而要掌握代替格的介词的准确用法。

英语中只有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别。

汉语的名词没有格的变化,古书中有些地方用“吾”作主格,“我”作宾格,如庄子“今者吾丧我”。因此,有人认为古汉语代词有格的区别。其实,这也不是很严格的,现代汉语的代词在形态上已经完全没有格的分别了。

语言形态的消失和减弱必然会引起大量词序的固定。古英语里表示“好”词有十个形式(godom,godne,godan,goda…),不同的词尾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因此,它们在句中相当自由,现在只有一个good了,没有词尾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了,因此它在句子中只能放在名词前边,以词序来表示语法意义。

数(number):语法上所谓数,就是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单复数。有些语言只有某类词有数的语法范畴,如英语的名词。英语中有些名词由单数变为复数时其意义不同。如:

beauty(美丽)beauties(美人)

force(力)forces(武装部队)

colour(颜色)colurs(军旗

古英语有些名词的复数不是词尾的形态变化,而是用错根法表示的。如book的复数是bec,cow的复数是kine。后来由于和其他复数形式“s”推类的结果,就变成了books,cows。

古汉语没有数的范畴,有些代词和与人有关的名词,有时可以有一些特别词如“辈”、“侪”等来表示复数。“吾辈青年”,实际上是为了加重语气的,只能说是文体色彩,不能算作语法形式。

现代汉语的代词用词尾“们”表示复数,但如果前边有表示复数的词,就再不能使用词尾。“三个朋友”,“朋友们”,但不能说“三个朋友们”。英语则不然,three friends,名词要复数形式,加“s”,表示数的语法意义。

性(gender):在印欧语系中,名词有性的分别,即阴性、阳性和中性。英语没有性的语法范畴,只有代词保持性的区别。he-goat,she-goat,是因为没有性的语法范畴,只好用he,she词表达了。cock sparrow,hen sparrow,也不是词的形态变化。至于actor,actress,author,authoress,则为特殊词尾,实际上是从拉丁语或法语中借来的。

汉语名词没有性的范畴。男、女、公、母、雌、雄等表示性别,这只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有“她”、“他”、“它”、“他们”、“她们”、“它们”等区别,这只是书面使用,而口语并没有这种区别。

人称(person):英语中常以对方的尊称来称呼,如,your excellency(阁下)。在古英语里,thou是家庭称呼,相当于汉语里的“汝”。英语里的反身代词不作主语,如myself,yourself,himself。汉语反身代词可以作主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是反身代词。

时(tense):时是动词语法范畴。欧洲许多现代语言的动词本身是综合性的形态变化,时间观念包含在动词里。如:

We learn in practice.

We learnt in practice.

We shall learn in practice.

将来时用助词表示,时间观念并不包括在动词里面。这是欧洲语言在时态上的语法形式的特点。语法范畴的时与实际的时的概念并不一致。英语中由于感情色彩,某些表示起始的动词,常用一般现在时直接表示将来。如:

He returns next year.

这类动词常见的有go,come,sail,leave,arrive,begin,re-turn,fly,die等。又如: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这句是过去时表示普通不变的真理。用过去时表示现在、过去、将来不变是古英语的用法,不合乎现行语法规则。英语的时态既包含“时”的语法范畴,也包括“体”的语法范畴。它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和辅助成分而表达的,也包括非谓语形态的时态。斯拉夫语族的俄罗斯语、日耳曼语族的德语、意大利语族的法语、拉丁语族的英语以及这些印欧语系的亲属语言,它们的“时”的语法范畴比较发达、突出。

汉语时间概念是用辅助词或时间副词来表示的。严格说,“过”、“着”、“了”并不是“时”的语法范畴,而是“体”的语法范畴的辅助语法手段。正因为汉语动词一般没有“时”的语法范畴而英语“时”的语法范畴特别发达,所以汉族学生学英语,时态是个关键,这和学习介词和冠词一样重要。

体(aspect):又称情貌,也是动词的一种范畴,它与时间不同。“体”的着眼点在于表示一种行为或行动是在发展的哪一阶段,有没有持续性质,所表示的是动作的开端或结果等。

汉语动词对动作过程中每一阶段非常重视,动作进行到什么阶段,就有一定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形式形成了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范畴,这也就是汉语动词的情貌范畴。这种范畴在英语里较简单。美国语言学家C.Curme把汉语动词分成五种“体貌”(他的“体貌”就是汉语的“情貌”)。进行貌:动词后边加词尾“着”,或动词前边加“正”、“在”、“正在”,或动词后边加“呢”(他正说着话呢!)。完成貌:动词后边加词尾“了”。曾有貌:动词后边加“过”。开始貌:动词后边“起来”(群众开始动起来)。继续貌:动词后边加“下去”(继续干下去)。汉语的这种“情貌”范畴是通过副词的词汇意义和辅助词的语法形式而表达出来的。

态(voice):表示动作与动作者关系的一种范畴。古代印欧语系的许多动词没有主动与被动态。近年来,有些语法学家提出动词加反身代词也表示被动语态,叫反身语态。如:

I hurt myself.

这样英语有三种语态,即主动态、被动态和反身语态。也有人把反身语态称为“中动态”的。这实际上受了印欧语系的影响。据统计,现代英语有70%以上的被动态不表明施动者。如:

He was tempted to go on.

汉语动词没有表示语态的特殊形式,只是用一些辅助词如“被”、“由”、“让”等表示。汉语被动态用得少,英语中被动态用得普遍,特别是科技英语用得更多,这是由习惯和文体决定的。

任何一种语言要有一定的外部语法形式把各种语法关系的意义表达出来,才能说它有某种语法范畴。但是某种语言没有某种语法范畴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应的概念范畴,因为它可以用一些非语法手段(如词汇手段)把这些概念表达出来。

5.汉英语法手段

语法是存在于语言事实中的客观规律。语法的成分就是语言中起语法作用的标志,任何语法成分都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语法成分的意义方面叫语法意义,如four modernizations,这里的“s”是语法成分,它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名词复数;语法成分的声音方面叫语法形式,“s”是语法形式的标志。因此,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但无数语言形式总是由几种语法手段构成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附加法:附加法就是在词根之外加上一个以上的附加成分而表示不同意义或语法关系的方法。

附加部分有四种,通常我们熟悉的是接头部分即前缀和接尾部分即后缀。如helmsman,servomotor,townspeople中的s,o,s为中缀,起缀合作用。但也有些语法学家认为英语没有中缀,以上s和o为字母结合词,我认为后一说法有道理。词尾为词的最后可变部分,如:workers,er为后缀,s为词尾。

内部曲折:它是利用词根中的语音交替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这种内部曲折有元音交替和辅音交替两种,如foot—feet,man—men,louse—lice,wife—wives。辅音交替在英语中比元音交替少。〔-f-〕—〔-v-〕,这种辅音交替常与构形后缀s连用,这里构形后缀是主要的,辅音交替是次要的,辅音交替“-v-”仅对后缀起辅助作用。

错根法:错根法又叫异根法,是一种用不同词根表示同一词汇意义下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英语中错根形式比较少见。名词中根本没有,个别形容词的比较级利用错根法,如good—better—best,bad—orse—worst。在人称代词中错根形式广泛用来区别格的形式,如:I—me,she—her,we—us。动词be也是广泛利用错根形式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区别人称和数的形式,表示时态以及虚拟语气的。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就是用错根法表示的,如:do—did—done,go—went—gone,也通过元、辅音交替表示。

重音:英语的重音也可以用来担当形态变化,成为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世界语言重音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另一种是自由的。英语属于自由语言的一种,这就是具体的词的重音是固定的,就整个语言来说,词的重音又不是固定的。如果词意或其语法意义发生变化时,重音也要发生变化,如:′increase(n.),in′crease(v.),′contract(n.),con′tract(v.)。可以看出这类词的重音在后边的是动词。英语属于拉丁语族,因此它的重音一般遵守拉丁语的规则,具有不变重音的特点。但现在英语里确有一些跟着词性的变化而变换重音的词,如:′family(n.),fa′mi'liar(a.),famili'arity(n.)。其实这类词大多数不是英语而是借词。

声调:英语有重音,有语调,而无声调。汉语有声调,它能区别词意。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汉语的“好”,念上声“ˇ”时,是“好坏”的“好”,属于形容词,念去声“`”时,是“好恶”的“好”,一个字声调不同而词素也不同。再如,古汉语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中两个词相同,但声调不同,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其区别是声调不同。声调不同可以区别词意,但不是一切可以区别词义的声调都叫做形态(属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妈、麻、马、骂,是由四种不同的声调来区别词义的,但它都不是形态,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词根的词,不是同一个词汇意义所派生的属于语法意义的变化。形态是词的语法部分的形式,这四个字与形态无关。

重叠:英语里的very bad,very very bad,long long ago,这是词根的重叠,它只表示词意加深,只属于词汇部分,不作为语法手段。

重叠在汉语里是一种特有语法手段。名词重叠,如“家家”、“户户”、“人人”、“天天”,有表示“每个”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如“看看”、“坐坐”、“走走”、“学习学习”,表示“短暂”、“初试”的语法概括意义;形容词重叠,如“红红的”、“白白的”、“黑洞洞的”等,表示加深词的感情色彩。

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中的不同句子里,可以用语法形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词汇来表达。如“做一做,试一试”这种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可以通过动词的重叠形式——一种特定语法形式来表达:“我来做做”,“你的笔借我试试”。

在英语中,这种“暂短”意义是通过词汇来表达的,而不像汉语采用重叠词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如:

Let me have a try.

May I have your pen for a little while芽

因此,重叠作为语法手段,在汉语里是特有的,而英语没有。

词序:词序是利用词在词组和句子中的位置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

汉语的词序是汉语句法形式的一个重要部分。汉语许多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是用词序来表现的。在这点上,汉语与英语基本接近。英语的词序也是较固定的,如:Such a large man,many a man,rather a queer fellow,too small an income,as large a room。

英语不像俄语、德语,特别是拉丁语有一套格的变化。有格变化的这些语言可以根据格的变化来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实际含义。而英语和汉语分析句子主要看词序,如:

反应放出热量。

The reaction gives off heat.

热量加速反应。

The heat speeds up the reaction.

汉语和英语的“反应”和“热量”都没有词的形态变化,只是摆的位置不同。位置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又如:

She smiled her thanks.

从意义上看,her thanks既非动作的承受者又不是动作的结果,而是动作的原因,可解释为“她笑着表示感谢”。这充分说明英语里词在句中的词序对于句子成分往往比词的意义还要重要。

辅助词:辅助词是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辅助词一般不表示词汇意义,它们仅仅用来构成表示语法意义的各种分析形式,如has been made,has been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分析形式的词法意义。现代英语中只有动词和形容词利用辅助词构成分析形式来表达语法意义,其他词类不用分析形式。在语态中,主动语态是用综合形式表达的,被动语态用分析形式表达。某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由辅助词表达意more,most加原级构成的。

汉语里辅助词本身没有变化,应该属于词汇学范畴,可是它与语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语法形式。语法学家Henry Bradly说:“词的语法形式就是指在某一具体形式中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部分……”显然汉语的辅助词是语法形式,而不是形态单位。汉语中的辅助词“过”、“着”、“了”等是表示语法关系的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就是一种语法手段了。现代汉语的构词法虽有一些前加部分和后加部,如“老虎”、“老鼠”的“老”,“桌子”、“椅子”的“子”,但这些都表示词汇意义,而不表示语法意义。“等着”、“看着”的“着”,“吃了”、“做了”的“了”,“来过”、“看过”的“过”等,可以说是表示语法意义的辅助词或叫词尾,但这些附加部分和词根的结合都没有像英语那样紧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