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翻译共性的理论阐释

关于翻译共性的理论阐释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1 关于翻译共性的理论阐释Toury指出,对翻译共性的研究既不应过分具体化,也不可层次过高,而应当采用概率性的思维方式对其加以认识,并以条件式的表述方法加以描写和解释。Chesterman还提出翻译共性的研究除了充分的描写之外,还要对各种发现进行解释并将结果应用于实践方面。

2.3.1 关于翻译共性的理论阐释

Toury(2004a)指出,对翻译共性的研究既不应过分具体化,也不可层次过高,而应当采用概率性(probabilistic)的思维方式对其加以认识,并以条件式的表述方法加以描写和解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oury(2004a,2004b)认为共性概念本身就隐含着二分的原则,如翻译研究中显化和隐化都应是共性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学者(如柯飞2005等)的认同。Toury(2004a)认为翻译共性研究并非一个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解释力的问题,即如何借助各种概念工具对翻译现象进行更好的解释,以“揭示翻译文本作为沟通媒介的本质”(Baker 1993:243;译文参见王克非2004:181)。

Chesterman(2004a)追溯了翻译研究中从具体个案中探索一般规律的三条途径:规定性(prescriptive)、贬抑性(pejora-tive)和描写性(descriptive)途径,以及它们各自的贡献及问题。第一种途径是最古老也最传统的一条途径,它试图通过规定的方式得出所有翻译都应达到的一般标准,即“所有的翻译都应具有某某特征”的公式。此种途径关注到了翻译质量问题,是探索翻译一般规律的最早尝试,但存在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和理想化的问题。第二种是贬抑性途径,它通过对翻译的一些负面特征(negative features)进行归纳,达到概括翻译一般规律的目的,这样一来普遍特征就变成了一组负面特征。这种途径同样关注了翻译质量问题,但导致了对翻译可接受性的狭隘认识,过分注重形式对等,同时也造成了对译者地位的忽略。第三种途径,即描写性途径,主要体现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方面,由于所采用的语料库研究子范式(单语类比语料库/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差异,产生出两类共性,即原语型共性和译语型共性,前者属语际转换的范畴,即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转换所造成的翻译语言特征,所关注的是译者对原语文本的处理方式;后者属语内对比的范畴,即译语中翻译文本与非翻译文本之间的对比所表现出的翻译语言特征,重点放在译者对译语语言的处理方式上。Chesterman还提出翻译共性的研究除了充分的描写之外,还要对各种发现进行解释并将结果应用于实践方面。

Bernardini & Zanettin(2004)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认为用“共性”(universals)这一概念来描述翻译语言的一般倾向存在一定的误导,他们赞成Toury“翻译法则”(translational laws)的说法。在方法论方面,他们以英语-意大利语双向平行语料库(CEXI)为例指出,目前大多数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在单语类比模式下进行的,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保证语料的可比性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比如两种语言在对方文化中的社会地位不尽平等、原文与译文的年代相差过于久远等,在此类语料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Bernardini & Zanettin认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首先应当将重点放在翻译文本与其所处环境中各种社会文化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上,然后再对翻译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加以关注,因此双语平行语料库是对单语类比语料库研究的一个必要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