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用在偏离义中的作用

语用在偏离义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话者的“期望值”指的是现实生活中说话者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状态。在偏离义动结式所表达的事件中,自然典型结果和说话者期望值大部分时候是重合的。因此,前面讨论偏离义开放等级形容词取的标准点是说话者的期望值,其实也是指动作自然典型结果的值。

3.5 语用在偏离义中的作用

我们已经清楚偏离义所需要的动词是制作类动词,形容词是开放等级形容词;偏离意义描述的是一种静止的情状类型;所谓偏离是指超过了说话者期望的标准(一般是特定语境中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虚拟的变化。偏离义动结式和结果义动结式在句法上表现有所不同,不能有及物性的表达方式。及物性用法的动结式,如 “她剪短了头发”无论在什么语境下都没有偏离义,只能表示单纯的结果实现义。只有把受事“头发”置于动结式“剪短”的前面,说“头发剪短了”才有偏离的意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偏离意义的存在具有充分的句法和语义基础。在“A了”形式中偏离意义是和状态变化意义相对应的语法意义;而在“VA了”中偏离意义是和动作结果意义相对应的语法意义。

但是前人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观点是,某个动结式是否具有偏离义完全是由语用因素决定的。王红旗(1996)认为动结式能否表示偏离意义完全是由语用决定的。如例(40)表示偏离,例(41)表示结果实现。

(40) 这鸡蛋盐放多了,炒咸了,不好吃了。

(41) 这次盐放多了,鸡蛋炒咸了,很好吃。

这种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没能区分句法和语用的界限;二是没有区分动结式本身的固有语法偏离意义和语用中临时使用的语境意义。

仔细观察上面两个例子,发现其中“炒咸了”和“放多了”都是符合偏离义的解释要求:主句动词是开放等级形容词;不表示一个实际的状态变化过程。从语法意义上来说都表示偏离意义。而(41)王红旗认为是表示结果义,是把一种语用上临时使用的语境义错误地归在偏离义动结式上面了。

这里有必要区分说话者“期望值”和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所谓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指一般情况下一个动作过程产生的典型默认结果。说话者的“期望值”指的是现实生活中说话者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状态。某个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是相对固定的,而说话者期望值具有相对临时性,会因为说话者不同、说话时间不同等而有变化。在偏离义动结式所表达的事件中,自然典型结果和说话者期望值大部分时候是重合的。因此,前面讨论偏离义开放等级形容词取的标准点是说话者的期望值,其实也是指动作自然典型结果的值。拿“织毛衣”的例子来说,“织”的自然典型结果就是一件不大、不小、正好的毛衣。说话者的期望值一般也是一件大小合适的毛衣。这时候说“毛衣织大了”表示偏离,既指毛衣的尺寸偏离了典型结果,也指毛衣的尺寸偏离了说话者的期望值。

(40)中说话者“期望值”和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也是重合的。动作“放盐”和“炒鸡蛋”的“自然典型结果”应该是盐不多不少,鸡蛋不咸不淡,所以“盐放多了”、“鸡蛋炒咸了”中的“多”和“咸”都是偏离了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40)中偏离自然典型结果的同时也偏离了说话者的期望值。而(41)中动作的“自然典型结果”和说话者的“期望值”是不重合的。说话者期望的是盐多一点、咸一点的鸡蛋,所以尽管动作结果偏离了“自然典型结果”,却符合说话者的期望值,所以说话者认为“很好吃”。(41)中的这种符合期望值的意义是一种临时的语境意义,不具有固定性和可推广性,不能因为语境中有这种临时使用的意义,就认为“放多了”和“炒咸了”结构本身表示结果实现意义。换句话说,例(40)和(41)中的动结式“盐放多了”、“鸡蛋炒咸了”句法结构都表示偏离义。至于是否是说话者喜欢的状态则是语用层面的个性问题。

换句话说,例(40)、(41)的区别和下面例(42)、(43)的区别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例(42)中的“头发剪短了”表示偏离义,例(43)中的“剪短了头发”表示动作结果义。两句的区别是句法层面的区别,一个是偏离义的结构,一个是单纯结果义的结构。而(40)、(41)中的例子都是属于偏离义结构,都是偏离了事物的“自然典型结构”,两者的区别是语用层面的。

(42) 头发剪短了,再长一点就好看了。

(43) 他终于剪短了头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