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偏离义动结式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要求

偏离义动结式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要求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3 偏离义动结式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要求一、形容词几乎所有学者无一例外指出偏离义动结式与形容词的性质有关。为什么中性形容词作补语能表示预期结果偏离的意义,以前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回答。其实表示偏离义动结式的中性形容词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属于开放等级形容词。而对于最大标准形容词来说,需要其论元具有最大量值的性状。

3.2.3 偏离义动结式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要求

一、形容词

几乎所有学者无一例外指出偏离义动结式与形容词的性质有关。刘月华(1983)认为某些形容词如“大、小、快、慢、轻、重”等作补语时往往表示不合某一标准。马真、陆俭明(1997)指出,所有由中性形容词作补语形成的“V+A+了”格式都能表示预期结果偏离的意义。王红旗(1996)将这类述补结构称为评价补语,并指出只有中性形容词才能表示评价。显然“中性形容词”在这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中性形容词作补语能表示预期结果偏离的意义,以前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回答。中性形容词是和褒义形容词、贬义形容词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形容词感情色彩的描述,更多的是一种语用层面的定义,对形容词内在的语义特征并没有任何讨论。其实表示偏离义动结式的中性形容词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属于开放等级形容词。

开放等级形容词(open scale gradable adjective)指本身不包含一个内在的标准,而总是依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一个标准的形容词(Kennedy& McNally,2005;Wechsler,2001,2005)。例如,“大”本身并没有表明具体的尺寸或者体积,说一个物体“大”永远是依照一定上下文的标准而言的。语境不同,“大”的标准也不同。例如:

(22) a 这颗葡萄很大。

   b 这个苹果很大。

   c 这个西瓜很大。

上面三例中“大”的标准就完全不同。a中的“大”是相对于葡萄的一般大小而言;b中的“大”是相对于苹果的大小而言;c中的“大”是相对于西瓜的大小而言。如果用苹果或者西瓜大小的标准去衡量a中的葡萄,就不能称之为“大”。因此,“大”表示一个尺寸或体积的量的等级,并且这个等级是开放的。换句话说,这类形容词语义特征的内在结构是一个开放的“量度”。

与开放等级形容词相对的是封闭等级形容词,如“湿”和“空”。封闭等级形容词有一个内在的最小或者最大量值标准,不需要依靠上下文(Kennedy& McNally,2005;Wechsler,2001,2005)。例如,对于最小标准形容词来说,这种形容词只需要它们的论元具有形容词所表达性状的最小量值即可。例如“the table is wet(桌子湿了)”中,只要有一滴水就可以说桌子是湿的。而对于最大标准形容词来说,需要其论元具有最大量值的性状。例如“the glass is empty(杯子是空的)”,只有杯子的全部空间里没有任何液体时才能说杯子是空的。

现代汉语中,开放等级形容词和封闭等级形容词在句法上的区别之一就反映在偏离义和结果义动结式的区别上。偏离义动结式中的形容词(“买大”、“盖小”、“挖浅”、“买贵”)都是开放等级形容词,没有内在的标准点,必须依靠上下文取得一个标准,无论这个标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因此,这类词组很容易产生偏离的意义,而封闭等级形容词(如23b)和非等级形容词(如23a)都不能表示偏离的意思。

(23) a 毛衣织坏了。      b 手包饺子包酸了。

二、动词

但是单独靠形容词并不能得到偏离意义。很多动结式包含开放等级形容词,但是却没有偏离的解释。如“长高了”、“变宽了”都只有结果的意义。因此,可以确定尽管开放等级形容词是偏离意义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那么结果义动结式和偏离义动结式其他的区别在哪里呢?仔细观察两类动结式,发现其动词不属于同一类。

(24) a 这幅画挂高了。(偏离)         b 张三长高了。(结果)

(25) a 纸条裁宽了。(偏离)          b 马路变宽了。(结果)

例(24)中的补语同是一个开放等级形容词“高”,但只有“挂高”可以表达偏离的意思,“长高”则不能;同样例(25)中“裁宽”和“变宽”,只有前者才表示预期结果偏离。或许有人会说“长、变”是不及物动词,“挂、裁”是及物动词,所以只有及物动词和开放等级形容词构成的动结式才能表示偏离。但“衣服洗小了”中的“洗”也是及物动词,句子并没有偏离的意思,所以动词的及物性并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其实,所有偏离义词组中的动词都可以称作“制作”类(effective)动词(Levin,1993)(6),因为在这些例子中总会有新的东西被制作出来,如“织、盖、做、炒、写、画”等,动作结果分别是“毛衣、房子、衣服、菜、字、画”等。这些事物都从无到有。对于结果意义词组来说,其中的动词是“影响”类(affective)动词,不会产生新的事物,其宾语本来就存在,只是在动词的作用下变化位置或状态。例如“洗”、“打”、“看”、“擦”等,可以造成“衣服干净”、“花瓶破”、“眼花”、“桌子干”等状态。

有些动词很明显属于制作类动词,例如“盖”、“织”类动词,清楚地表示制作了某样东西。开始我们没有“房子”,也没有“毛衣”,然而经过动作过程,产生了这些事物。这与我们上面作为偏离义词组典型的动词“买”有点不一样,毕竟,当我们买东西时,所买的东西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可以说我们从不拥有到拥有,这也和“制作”类动词一致。Basilico(1998)指出,英语中“买”和制作类动词的句法表现几乎一样,即都是把一个新的事物介绍到语篇中来,只不过制作类动词是通过创造得到,而“买”类动词是从别处获得。像“盖”、“织”、“买”这类动词典型的用法是后面带一个宾语。这类动词后唯一能带的表示结果义的成分是虚化成分,即那些Chao(1968)所称的“动相补语(phase complements)”。例如“完”、“着”、“到”等表示事件终结点已经实现的虚化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类动词需要特别小心对待,这类动词如“剪”、“锯”、“挖”、“炒”。因为它们是有歧义的,既可以作制作类动词也可以作影响类动词。对于动词“盖”来说,我们从没有房子到有房子。我们开始可能有砖头、地基、工具和一个施工计划,但是还没有房子。对于动词“炒”来说,并不是这么简单:开始有茄子,炒过之后还是有茄子。只不过茄子由生变成熟,由不能吃到能吃。在这种意义上说,“炒”也是一个影响类动词:茄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厨师也制作了一样菜,也可以说“炒”是一个制作类动词。另外的例子比如动词“挖”,开始没有坑,然后挖了一个坑,在这种情况下是制作类动词。如果开始存在一个坑,我们只是把它加深,这种情况下这个坑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这时“挖”就是一个影响类动词。再例如“剪”,我们可以把某人的头发剪短(影响类动词),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发型(制作类动词)。

正因为这些动词具有双重性质,它们后面加上开放等级形容词时所形成的词组就有歧义,可以表示结果意义(作为影响类动词),也可以表示偏离意义(作为制作类动词)(7)。具体的句法环境和语用信息会帮助我们确定何时是一个意义,何时是另一个意义。之前关于偏离义动结式的句法性质中存在混淆,正是因为没有对这些动词的双重属性有足够的认识。

总之,在偏离义词组中,动词是制作类动词(如“挖”、“织”),形容词是开放等级形容词(如“大”、“长”)。制作类动词和开放等级形容词,两者缺一就不能得出偏离的语义解释。正如我们在例(23)中看到的,如果动词是一个制作类动词,但是形容词是非等级的,形成的是结果结构,如“织坏”、“包酸”。同样,非制作类动词和等级形容词组合,如(3),也是形成结果结构,如“洗小”、“长高”。由此,可以总结成表3-1。

表3-1 不同动词与不同形容词形成的动结式

img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