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僧”是谁

“唐僧”是谁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唐僧”是谁?“唐僧”是俗称,因为遍通经、律、论三藏,他又被称为“唐三藏”。与文学形象“唐僧”出身的离奇怪诞相比,历史人物“唐僧”的出身则平淡朴实许多,此不赘述。“唐僧”到底姓什名谁呢?

二、“唐僧”是谁?
——“唐僧”的姓名及其他

看过电影《西游记》者大抵知道其中有一个名叫“唐僧”的和尚。“唐僧”是俗称,因为遍通经、律、论三藏,他又被称为“唐三藏”。赵朴初曾经指出,将“唐僧”或“唐三藏”用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正确,因为唐是当时的国号,用现在的话来说,前二称呼便是中国僧人或中国的三藏法师。(1999:144)冯保善则以为:“以‘唐僧’作为玄奘的称号,当然不是玄奘的自封,也不是个别佛教徒对玄奘的‘抬举’,而是历史形成的一个评价,是历史老人量体裁衣,根据玄奘法师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为他所特制的一顶极其合适的桂冠。”(2007:010)在我们看来,“唐僧”一语业已经典化,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继续沿用当也无妨。关于“唐僧”,已有不少的人说过不少的话或写过不少的文章,不过以下几个问题似乎仍值得一谈。

1.“唐僧”的乳名

章回小说《西游记》过去的文本(如百回本最初刻本——金陵世德堂本)写到玄奘出生的第十二回,并没有提到他儿时浮江的故事,而没了这故事,“西天取经”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便缺少了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等开头的四难。以往的文本只说父亲被害,留下小姐,正值金蝉降生,恶党刘洪欲除根,急令逼死。小姐哀告再三,将孩子放入匣里,差人送到金山寺,迁安和尚收留,自幼持斋把素,因此号为“江流儿”,法名唤做“陈玄奘”。据董桥讲,牛津大学龙彼得(Piet van der Loon)和杜德桥(Glen Dudbridge)于1969年或者稍早的时候在牛津发现了明刻阳本《西游记》,此一发现成了“研究中国小说的一件大事,特别是研究《西游记》早期版本的里程碑。”(1999:62)上述明刻阳本说明唐僧是曾经给放入匣里抛入江中的:小姐再三哀告,将儿入匣抛江,流至金山寺,大石挡住。僧人听见匣内有声,收来开匣,抱入寺去。迁安和尚养成,自幼持斋把素,因此号为“江流儿”,该名遂成唐僧的乳名。也许正是这一发现,后来的《西游记》刻本便以附录形式将有关内容插入其中,题曰《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与文学形象“唐僧”出身的离奇怪诞相比,历史人物“唐僧”的出身则平淡朴实许多,此不赘述。

2.“唐僧”的俗名及其读音

提及“玄奘”,大多数人估计并不陌生,至于“唐僧”,则更是妇孺皆知了。不过,若问这位高僧大德出家前的姓名(即俗名)是什么,大多数人恐怕就不知究竟了。“唐僧”到底姓什名谁呢?据有关文献,他姓陈,至于名字的拼写及读音皆比较混乱。就我们所见,玄奘俗名的拼写主要有三种:“陈祎”(如《中国翻译词典》)、“陈袆”(如《中国文化历史故事》)和“陈炜”(如《译学词典》)。三种拼写中,前二种尤为常见。之所以出现一名多种拼写,相信是“祎”、“袆”和“炜”等字彼此形似而造成的,特别是前二者,它们之间就差那么一“点”,想不混误都困难!

因为拼写不一,玄奘俗名的读音也比较混乱,迄今所见主要有Chen Yi,Chen Hui和Chen Wei三种,估计分别是“陈祎”、“陈袆”和“陈炜”三种拼写形式的对应。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祎”读做yī,意即“美好”,多用于人名。《中国语言文化背景汉英双解词典》中将玄奘的俗名写做“陈祎”却又读做Chen Wei,不免有些出人意料。“袆”读做huī,主要用于“袆衣”,指古时王后的一种祭服。或许正是认定的字眼不同,同一媒体对玄奘俗名的读音甚至也南辕北辙: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2007年3月6日开播的《大唐西域记》节目解说人将其读做Chén Yī,而在同一频道《百家讲坛》栏目2007年3月19日开播的《玄奘西游记》节目中,主讲及解说人员却又将其读做Chén Huī。

就我们接触到的文献看,“陈祎”与“陈袆”二者的使用频率几乎难分伯仲。为了行文稳妥,少许文献采取了两种拼写兼备的方式,钱文忠《玄奘西游记》一书中便是如下表述:“俗名陈袆(也有作‘祎’的)”;(2007:2)另外一些文献则又只说玄奘俗姓陈而略去名字不表,如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2001:172)混乱和保守也许都不足为训。其实,要闹清上述问题也许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困难,我们即愿斗胆推测并考证如下:玄奘的俗名应该是“陈祎”(Chén Yī),理由有四:首先,它几乎不大可能是Chen Hui(陈袆),因为他父亲姓陈名慧。虽然“袆”与“慧”二字音调有异,但名叫“陈慧”的父亲(而且是一位饱读过诗书的文人父亲)应该不会唤自己儿子为“陈袆”,否则,稍不注意,便会父子难分。其次,“陈祎”一说合乎国人取名习惯,毕竟“祎”是一个好的字眼,意即“美好”,又常用于人名。第三,境外相关文献对玄奘俗姓有记做Ch'en I者。Thomas Watters所著On Yuan Chwang'sTravels in India中便有这么一句:“The surname of the family to which he belonged was Ch'en and his personal name I.”(1904:6)这里的“I”读做yi,老外将《易经》英译作I Ching便是明证。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文献1904年便已问世,也就是说,早在那个时候或之前,西人便是“如是我闻”唐僧俗名的。最后,国内早一点的文献中亦多将玄奘的俗名写做“陈祎”,如孙毓修所著而于1909年初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玄奘》以及宋云彬所著而于1935年11月初版于上海开明书店的《玄奘》等。

3.“唐僧”的法名及其英译

“玄奘”是陈祎出家后按佛门规矩所取的法名。就我们所见,该法名也主要有三种读音,或者叫三种音译,分别是Hsuan Tsang,Xuan Zang(or Xuanzang)和Xuan Zhuang。其中,Hsuan Tsang主要见诸西方文献,另有数种近似音译(如Yuan Chwang,Huan Chwang,H iouen Thsang,H iuen Tsiang,Yuén Chwàng),《中国语言文化背景汉英双解词典》一书也借鉴了此一读写形式。国内新近文献一般皆将“玄奘”按照读音英译为Xuan Zang,也有拼做Xuanzang的,如《佛家的传说》、《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据查,《大英百科全书》采用的也是Xuanzang之拼写形式。此外,还有将“玄奘”读做或写做Xuan Zhuang的。2007年2月12日,我国援建的“玄奘纪念堂”在印度那烂陀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当年“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我国外交部某领导人就此事答中外记者问时即将“玄奘”读做Xuan Zhuang。他人这样读,也许是方音所致,不过同样的读音也偶尔见诸文献,《中国文化历史故事》中即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玄奘”的“奘”字确有两种读音:用作人名时读zàng,意为“壮大”;读做zhuǎng时,意为“粗而大”,如身高腰奘的“奘”。“玄奘”既是法名,自然应该读做Xuán Zàng。至于拼写,历史上有其他一些形式便也罢了,今天则应根据我国有关规定而规范地写做Xuan Zang。考虑到外国受众之“约定俗成”,也可在Xuan Zang之后再加括号补注Hsuan Tsang之类。

4.“唐僧”是谁?

“唐僧”究竟是谁?他可不只是《西游记》中那位动辄便念紧箍咒以制服孙悟空的和尚。看看下面二位学人的评语,我们当能见出个大概。梁启超说:“法相宗的创造者是玄奘,翻译佛教经典最好最多的是玄奘,提倡佛教最用力的是玄奘。中国的佛教,或只举一人为代表,我怕除了玄奘,再难找第二个。”(见郭长久,2002: 121)季羡林则说:“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唯心主义理论家,不畏艰险的旅行者,卓越的翻译大师,舍生求法的典型,中印友好的化身。”(2000:序)不难看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玄奘的贡献可谓卓然而不朽。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么一位令全体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千古一人”(梁启超语),我们似乎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尊崇与重视。对此,赵朴初不无慨叹:“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见中国佛教协会,2004:3)从上文有关记述看,我们连玄奘的俗名等问题至今都还没闹清楚(网络上还有拼做“陈褂”者),这说明我们对玄奘其人其事确实还知之不多,也宣传不够。

近代中国史上开创人物康有为曾经流亡印度。1901年,他的次女康同璧从日文报纸上得知此一消息后,决心前去看望。翌年辞家西行,女扮男装,由北京走居庸、大同、太原至西安,此后即沿玄奘当年西行取经路线,经河西走廊,入新疆,再沿天山西行出喀什噶尔、翻越葱岭南下,到达印度大吉岭。到达印度后,康同璧即在报上刊登寻父启事,父女因此而得以相见。再后来,康同璧陪父亲去了灵鹫山——玄奘曾经到过的“西天”,参拜佛教胜迹,聆听佛门玄奥的释经之教。此后,康有为渐迷佛事,在《大同书》中更是盛赞佛学之博大精深。顺便提一句,梁启超便是在其老师康有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研究佛教的。在《意大利游记》中,康有为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

吾游法国博物院,拿破仑之雨衣、敝帐、敝枕、敝褥、冠履、外套,一一珍悬之于玻橱中,过者皆俯仰不置也,此犹曰盖世之英雄也。吾游英国恶士佛大学之博物院,其学生之为诗人稍有名者,其所遗之金表,其所用之银表、笔管、文房四宝,犹珍藏于玻橱中。欧人若此者,不可胜数也。吾游苏格兰时,自创汽机之瓦特,创生物学之达尔文,及诸诗人、文人、乐人、机器人诸遗宅,马夫扬鞭,皆能指而告我,各国皆然。

(见马洪林,何康乐,2008:98)

2008年暑期,我们借去洛阳出差之机,特地造访了玄奘故里,有关景象不禁让人有点心寒:门外公路上车来车往,溅得黄沙飞舞;屋内陈列物也并不丰富,主要是玄奘的部分译著;景区内门可罗雀,两小时之内不曾见到第二人;至于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准与操守,仅是催促我们早点离去便让人不敢恭维。据悉,当地政府正筹资修建玄奘寺,希望他们能够心想事成,更希望寺庙落成之后,里面能装进更多“硬件”和“软件”,比如玄奘之“敝枕”、玄奘之译著、玄奘研究之成果,等等。如果还能遇到“马夫扬鞭,皆能指而告我”,更是幸莫大焉。

注解:

①书中注有出处,即来自Su-kao-seng-chuan,1.C.:Shen-seng-chuan(No. 1620 ch.6.)据我们推测,Su-kao-seng-chuan当是《续高僧传》,而Shenseng-chuan听上去是《神僧传》。《续高僧传》系唐释道宣所作,其中卷四是《玄奘传》;而《神僧传》是明成祖所撰。因手头没有上述二文献,一时难以考订究竟孰是孰非,暂付阙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董桥.博览一夜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3]方梦之.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冯保善.话说唐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郭长久.梁启超与饮冰室[C].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6]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Z].北京:中华书局,2000.

[7]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9]马洪林,何康乐.康有为文化千言[Z].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10]钱文忠.玄奘西游记(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11]沈善洪.中国语言文化背景汉英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释宝成.佛家的传说[M].长沙:岳麓书社,2007.

[13]王其兴.玄奘传三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4]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6]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五)[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朱一飞.中国文化历史故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18]Watters,Thomas.On Yuan Chwang'sTravels in India[M].London:Royal Asiatic Society,19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