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辅外语读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机辅外语读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辅外语读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苏晓军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诸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将读与写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实在不是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法。计算机处理语言的方式与进行阅读和写作的人处理语言的方式是相似的。

机辅外语读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苏晓军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诸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将读与写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实在不是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法。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的研究使我们对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方式有了突飞猛进的了解。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都是从无根据的理论着手,揣测学生的思维方法,然后再尽可能地设计课程去适应这些理论。而今,我们终于可以通过对人脑信息处理方式的模拟看到理论的提出和检测,这在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人工智能研究者们提出一种称为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的理论,并设计了使用这一模式的计算机程序。然后,他们在计算机上对这一模式进行检测,最后再在人身上进行检测以确定这一模式是否有效。教育家们由此对于“教什么”(what to teach)“如何教”(how to teach)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

计算机处理语言的方式与进行阅读和写作的人处理语言的方式是相似的。读与写两者都是以认知非常活跃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人们常将写看作是一种表述性的创造性过程,而将读看作是一种接受性的被动过程。但这种观点否认了学习者在思维方面及将阅读材料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这一方面所发挥的能动作用。读与写都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只有将读与写合二为一进行教学,学生所学的东西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读和写都是在运用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播信息。

写是一个组建(composing)过程:词、句、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事实上,“com-”这一前缀来自拉丁文,意思是“with”或“together”。在“comprehension”一词中也有同样的前缀。阅读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要识别哪些语言符号对其记忆库具有意义:他们必然是带着记忆库中毕生储存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这些象征符号的。学习者通过将已知信息与篇章中的新信息联系起来去组建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可能与别人不同的解释。因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加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从阅读中所获得的意义就会更丰富。

因为读和写的过程都是一种组建过程,所以读和写的教学应采用完形篇章法(holistic text approach)。学生一开始所看到的篇章就应面越大越好。从写这一方面来说这是容易做到的,因为学生必须先从主题思想着手,然后列提纲,自由设想(brainstorm)或列出要点展开这一主题思想。在阅读的组建过程中也应使用这一方法。所谓的SQ 3R阅读法提供的就是一种完形篇章法——学生先通览(survey)全篇,然后就篇章提出问题(questions),再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ew)。这样学生就可以对主题思想先形成一个总体看法,然后再将整个篇章切成论证主题思想的细节。此外,绘图法(mapping techniques)也是一种很好的完形篇章法:在开始阅读之前先要求学生提供其生活经历中与篇章内容相关的所有联想,然后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运用与主题有关的那部分背景知识,一涉及有关细节就可以开始组建。这样,从一开始学生就可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有助于组建更有效地进行并加深阅读中理解的程度。

如果我们把读和写都看作是一种组建过程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非常明显了,合二为一进行教学的理由也就更充分了。对于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写作这一点是几乎没有人会怀疑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受——包括对文件、结构及节奏等的感受,学生写起来因而也就更得心应手了。理解了一种语言过程,学生就更能运用另一相关过程。因为读写过程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所以反过来也同样成立:让学生写可以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组建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通过写可以使学生学会操作语言运用语言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因为写作中的组建过程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所以要尽量多给学生写的机会。

阅读过程可以看作是包括准备(preparation),实施(implementation)与应用(application)这三个阶段的信息处理过程。在写作中,信息处理也是以这同样的三个阶段进行的。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读和写可以看作是同一过程,教学时可用同一过程一起教,用同样的步骤达到各种目标。下面将详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

也许课堂上用于读写活动的时间中应该有80%用于使学生做好准备去从事读写活动。这一步很难做好,不仅要周密的计划,而且要用创造性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同时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因为它将为后两个阶段打下基础,并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成功。

这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都是完形篇章法。学生从主题思想着手,对此先有一个概览,然后再通过读和写寻找论证主题思想的细节。解题法(problem-solving approach)将读和写都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读者通过读来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通过写来发现自己对一个问题懂多少。为使学生做到这些,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在阅读中,目的应该是抓住作者的要点,所以教师应该认真考虑学生应从阅读中获得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探讨他们对这一问题已知多少。在写作中,方法与此也大致相同:学生要首先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这将影响他们要将哪些主要信息传递给读者。写的目的与读者将从阅读中获得什么是有关的。

使用解题法时,学生先就主题思想提问,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读和写才能回答。学生面临一个困境——一方面好奇,有很多问题要问;另一方面对阅读又有一种抗拒心理。只有在他们意识到读与写的目的后,他们从事读写活动时才有动机。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所要学的内容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去读、写、认真思考并找出答案。

在明确法中,计算机可以有多种运用。首先,计算机可用于教给学生一些对写作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很多软件程序都能提供“围绕任务的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这些程序能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其次,计算机可以增强学生用读和写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使用资料库时,学生可以输入和检索与其读写任务相关的资料,从而将读与写联系起来,将背景知识与主题思想联系起来。再次,可以使用计算机帮助生成写作内容。这类软件程序很多,可以作为写的催化剂和进一步阅读的材料。

需要记住的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阅读是比较慢的,因此这类阅读只能是导入性的,用以激发读的兴趣或作为写的催化剂。如一篇故事的开头可以投映到大的监视器荧光屏上,向全班展示或对小组展示,然后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预言故事下面将发生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故事引子”(story-starters),只提供主要情节,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创造次要情节,解决故事如何发展的问题。最后,计算机还可以用于模拟学生在写作中可能用到的经历,提供对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市场上这类软件很多,教师可以进行各种创造性应用。

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读写准备的另一方法是自由设想法(brain-storming approach)。自由设想可以在计划阅读与写作时通过让学生就某一主题交换意见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由学生提供的大量丰富语言,这些语言每一个学生在随后的读写活动中都可以运用。这样做有助于使学生回忆起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经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一主题他们想怎样写及写什么。这样学生写时可以将这些要点写进自己的作文,读时也会注意寻找这类信息。必须注意的是,这些要点必须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不能将它们强加给学生。有了学生这样的参与,他们就会有更多的配合动机。这样,学生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读和写积极参与准备工作,读和写对他们因而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计算机在自由设想中亦可加以运用。学生明确了怎样写及读什么写什么以后,就可以将他们的想法输入一张计划软盘。有人需要这些信息时便可以从中检索出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不同的题目,在组内献计献策,创造出他们自己的计划软盘。这些软盘可供下一组讨论该主题的学生使用,如此循环。此外,创建计划软盘还可以让学生区别哪些是主题思想,哪些是次要情节,帮助学生组织安排信息,增强对篇章结构和文件的理解——可以是他们自己的篇章抑或别人的篇章。教师在这一过程的每一步中则起一种调控作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动目的。当学生感觉到是他们自己在控制自己的学习时,他们就可能更有信心,对要做的事态度更为积极。他们就会更好地合作,动机会更强烈,学习效果会更佳。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过程,这无疑有助于他们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学什么及在怎样学,应该一步一步耐心解释,指明所需技巧及从每一项练习中应该获得什么以便帮助学生确立读与写的目的。

另一使学生做好读写准备的方法是使用绘图法(mapping techniques)。绘图法的理论依据是关于某一问题的所有信息在我们的大脑中都是以称为图式(schemata)的记忆簇(memory clusters)组织起来的。比如说,我们对“狗”的了解来自我们对“狗”这一概念的全部经历。所有这一切经历和了解都分类归入一个人的记忆库中进入一个图式。当与此概念相关的新信息或经历出现时,我们便将它与已知信息联系在一起并加进我们已存在的关于“狗”的图式中去。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师来说重要性在于,它可以用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接受新信息。概念在人们头脑中不是随意分布而是有组织的。教师介绍一个新概念时,学生会以一种系统而不是胡乱的方式去猜测它的意义。他们一般根据三种不同的关系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联系起来:新概念的例子、特征及其所属类别。教师可用语义图(semantic mapping)帮助学生增加要学的新知识,从而为读写做好准备。

运用绘图法的方法之一是在黑板上写一个主题,让学生绘出与之有关的联想。学生做出充分反应后,教师可以将联想分成三类,即例子,类别或特征,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三部分都写进自己的作文;另一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每一组深入讨论其中一个方面,从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接着每一个“专家”组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小组作文(group essay),然后再与全班分享。最后,可将这三个方面组织成一篇围绕主题的文章。整篇文章可以由全班同学一起在计算机上写,用一个很大的监视器荧光屏。一个学生在键盘前将作文打出来,而全班同学则提供过渡词等将每一组所提供的各部分连接起来。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讲解篇章的一致性(unity)和连贯性(cohesion)。学生可以一边观看文章成形,一边决定文章是否达到了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提出修改建议。像这样的班级作文开始应该是关于一些简单的主题,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写而不是写什么。使用计算机可将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修改和编辑工作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

第二阶段:实施

整个过程的第二步是实施,即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实际开始读写的阶段。这一步执行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只有通过读和写才能做到。在处理语言时他们同时也处理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是通过语言使我们的印象、感情和思想成形的。写作是我们发现自己思想的方法之一。如果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意识到尽量回避母语,坚持用外语思维是学好外语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是可以用外语表达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的。

读和写都要以思想为基础去组建思想并导致更多思想的产生。在处理语言时,学生从一个思想开始,然后寻找记忆库中别的思想。计算机各种丰富的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与篇章积极交互的充分机会,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实施读写过程时促进外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Shanahan(1984)的研究表明,如果将读与写的教学合二为一同时进行,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技巧可以有45%的交迭发展。一起教则两者都有发展而分开教则在另一方面毫无发展。由此可见将读写教学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应用

完成了准备和实施两步以后,最后一步就是应用了。就阅读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某种运用:听外语广播;与别人用外语进行交流——包括口头、书面和电子邮件(e-mail)交流;阅读自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可以将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用于写作,出色地完成一些分享信息的活动(information-sharing activities)。

写作也有运用。学生写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别人看的。外语文章的读者对象应该是目标语(target language)国家的人们。要注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努力用合适的语言合适的文体进行合适的交际。因此要反复修改,认真考虑自己使用的语言是否能适应读者的交际需要。

总之,将读写教学分成准备、实施和应用三个阶段同时进行有利于两种技巧的相互促进同时发展。计算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必须记住它只能作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跳板和练习写作的工具。计算机应融入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成功的外语教学永远不能为计算机取代。

参考文献

Geoffrion,L.&Geoffrion,O.P.1983.Computers and Reading Instruction.Reading,Mass.:Addison-Wesley.

Howie,S.H.1989.Reading,Writing,and Computers.Boston:Allyn&Bacon.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B.Pride&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

Kepner,H.S.,Jr.(Ed.).1982.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Washington,D.C.:NEA Professional Library.

Shanahan,T.1984.Nature of the Reading-Writing Relationship.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466-477.

Widdowson.H.G.1978.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本文原载《外语电化教学》1997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