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路所需的“车”与“舟”

“行”路所需的“车”与“舟”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路所需的“车”与“舟”秦始皇陵铜马车走路,人们原本是凭双脚徒步行走的,甲骨文“步”字写作“”形,反映的正是徒步行走的状态。为了与“行”相区别,古代还有一个专门表示“小路”意思的“径”。“舟舆”就是“舟”和“车”,可见当年人们是把“车”和“舟”看作“什伯之器”,也就是在效率上十倍、百倍的工具的。还有一种驾牛的车,是专用来拉货的,称为“大车”。

“行”路所需的“车”与“舟”

img520

秦始皇陵铜马车

走路,人们原本是凭双脚徒步行走的,甲骨文“步”字写作“img521”形,反映的正是徒步行走的状态。甲骨文中说“王步于”什么地方,就是说商王徒步走到什么地方去。

行,本来是个象形字,从它的甲骨文字形“img522”我们能看出它很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古人用这样的形象来表示“道路”这个概念。所以“行”最早不是一个动词,它就是名词“道路”的意思,通常是指车马可以行走的坚实的大路,后来随着表达意义的需要才出现了在大路上走的意思。为了与“行”相区别,古代还有一个专门表示“小路”意思的“径”。《说文解字》上说:“径,步道也。”意思是,“径”是人踩出来的小路。这种小路都是抄近的、直奔目的地的,所以,“径”字可以组成“直径”“捷径”等词,“径”作副词,也有“直接”的意义。这种小路又是隐蔽的,往往是逃跑或为自己私自的目的才走这种路。《论语·雍也》篇里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品质十分光明正派,“行不由径”,就是走路从来不走这种小路。

img523

汉代画像砖

img524

隋炀帝的龙舟模型

古人很早就发明了运输工具——“车”和“舟”,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车”和“舟”仍然被人看作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老子》一书上主张毁弃先进的工具,让人们返璞归真,曾提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舟舆”就是“舟”和“车”,可见当年人们是把“车”和“舟”看作“什伯之器”,也就是在效率上十倍、百倍的工具的。

车,是陆路交通中最常见的运输工具。古金文“车”字写作“img525”,从这个字里我们能看到对车箱、车轮、车轴以及辕、衡、轭等细节的描绘。“车”是一种用马或牛牵引的交通工具,根据古文字的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车只有一根辕连结着车箱的中部,因此如果驾马,通常是驾两匹或四匹。根据古书的记载,驾马的车是乘人的,称为“小车”,比较轻快。当然,驾四匹马的车比驾两匹马的车更快,因此,有“驷不及舌”的说法,后代演化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驷”就是四匹马的车。还有一种驾牛的车,是专用来拉货的,称为“大车”。“大车”驾两头牛,车箱的部位是个大平板,比较笨重,走起来也很慢。

img526

img527

明代战车

战车鼎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衰落也是在这个年代。到了明朝,战车又开始被用于运输,战车在明朝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据《续文献考·兵策》记载,正统至万历年间,先后制造了小火车、独轮车、全胜车、战车、军队小车等。仅仅在天顺六年就建造兵车1220辆。

舟,后代叫作“船”,最初人们用“舟”横渡江河,后来也用“舟”载着人或货物顺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舟”也就成为一种长途的运输工具了。古书上说“刳(kū)木为舟”,“刳”就是挖,古代人把粗大的树木砍倒,把树木的中间挖空,放进水里就是独木舟了。独木舟是人类最早制造出来的船。甲骨文“舟”字作“img528”,平头,方尾,首尾上翘,似乎已经和后代的小舢板船差不多了。相信我国在殷商时代已经能制造出比独木舟更先进的木板船了。

img529

独木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