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音和呼吸练习

发音和呼吸练习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节 发音和呼吸练习一、呼吸的正确方法生活中的呼吸与完成言语发声功能的呼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比其他呼吸方式,胸式呼吸吸气量最小,而且利用这种方式发出的音往往窄细、轻飘。与胸式呼吸比较,它具有深沉和吸气量大的特点。胸腹联合呼吸法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

第2节 发音和呼吸练习

一、呼吸的正确方法

生活中的呼吸与完成言语发声功能的呼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是一种自律性的生理活动,可以由非意识完成,后者有情感的参与,受意识控制。此外,生活中安静状态下的呼吸,吸与呼之间的空气交换量为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约为1∶1.2。在一般言语发声时,吸与呼之间的空气交换量在1000~1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为1∶5~1∶8。如果经过严格训练,吸与呼之间的空气交换量可以达到2400~30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可以达到1∶12~1∶20。这些数字表明,言语发声有它的规律性,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吸得多、快、省,呼得慢、匀、适的效果。

在生活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可称为浅呼吸或自然呼吸,主要靠提起上胸,扩大胸腔来吸气。吸气抬肩是这种呼吸方法的标志。相比其他呼吸方式,胸式呼吸吸气量最小,而且利用这种方式发出的音往往窄细、轻飘。若言语过程中对气量的需求过大,就会出现肩胸紧张、喉部负担重、容易疲劳等问题,它不能适应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方式。它主要靠降低隔肌、扩大胸腔来吸气。与胸式呼吸比较,它具有深沉和吸气量大的特点。吸气时腹部外突是这种呼吸方式的标志。正是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使腹肌不能在发声时起到应有的作用,容易造成闷、暗、空的音色。所以,腹式呼吸不能算最科学、最理想的方式。

(三)胸腹联合呼吸

这是胸腹两种呼吸方式的结合,在实践中显示出前两种呼吸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胸腹联合呼吸在吸气时全面(前后、左右、上下)扩大了胸腔的容积,吸气量最大;在动作特征上,这种方式在吸气时横隔膜下沉,肺容量扩大,吸入的气息增多,增强了呼吸的稳健感。根据每个人声音高、低、厚、薄等特点,使气息在不同的共鸣腔上的冲击形成力度,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所以胸腹联合呼吸是用做艺术语言发声动力的基本呼吸方式。胸腹联合呼吸法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

1.增加吸气量的训练

吸气时吸到肺底,扩大胸腔上下部位。两肋打开,肩胸放松,扩大胸腔前后左右部位。此时,膈肌与胸廓的运动产生联系。一般感觉两肋打开,尤其以后腰部感觉较为明显。吸气带动胸部扩张的同时,使腹部的肌肉向小腹的中心位置收缩,腹壁保持不凸不凹的状态。吸气时,膈、腹相互联系,动作一次完成。做到三松一紧:颈脖松,肩胛骨关节松,膝关节松,小腹紧。

2.呼气稳劲训练

左右两侧下肋与“丹田”处由左右两侧腹肌和膈肌相连接,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吸气时,腹肌和“丹田”收缩,腹壁“站定”,同时两肋打开,膈肌下降。呼气发声时,适度保持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以牵制并稳住膈肌和两肋,使之不致迅速回位,产生稳劲效果,然后出现且战且退的状态,随着气息减少而缓慢回位。练习方法是快吸慢呼。应说明的是,慢吸快呼与慢吸慢呼也有不同的作用,由于发声要求吸气快、呼气慢,所以我们选择快吸慢呼。快要越快越好,慢要越慢越好。纯练呼吸,用鼻吸呼,若以气带声,因气量要大,则口鼻同吸,口呼。操作方法是站直,“三松一紧”,嘴唇轻闭,只留一针尖大的小孔,将气呼出。开始呼一口气长30秒左右,至后达到呼一口气长90秒左右。若带声呼气,则心想发“u”的延长音,由于唇部限制,实际音效不同于“u”。

3.腹肌稳劲训练

发声训练着重于腹肌、呼吸、发声三种活动的关联体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训练腹肌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训练方法分为体育训练法和发声训练法。体育训练法包括“仰卧起坐”等。发声训练法则主要是稳劲训练,做法是平躺,在上腹部放一摞书,书的高度循序增加,依功底而定。先做慢吸、慢呼动作,使腹部缓缓起落,起落度不要太大,注意气向腹、腰、背周身扩展的感觉。随后快吸慢呼,腹肌迅速向“丹田”位置收缩,即所谓“气沉丹田”;慢呼时自然轻松带出心想的“u”音。呼吸时书不能倾倒,由此体会稳劲并提高腹肌的稳劲能力。

4.膈肌的功能训练

膈肌对呼吸的调控作用不能忽视。如果说腹肌的主要作用在稳劲上,那么膈肌的主要作用则在爆发力上。通常军训时,战士齐声喊出“一、二、三、四”和戏剧演员带有颗粒感的笑声,都是运用了膈肌的力量将音短而快地弹出来的。膈肌的训练方式是人站定,心想让一个熟人大吃一惊,从背后猛地“hei”一声,这时便有膈肌起作用的感觉了。继而可练数数“1、2、3、4”、“2、2、3、4”,在此感觉基础上拖长练习“1—、2—”依次往下。这种训练是为实现膈肌的稳劲作用的,因为稳劲效果是膈肌与腹肌共同作用的结果。

5.余气与补气训练

余气指吸气不能过于饱和,呼气不能过于干净。前者指吸气有余地,后者指呼气有剩余。吸气只到七八分满即可,吸得过满既使呼吸运动出现僵持,又会导致发音开始时“劲足“,全句出现明显的由强转弱。同时,呼气也不能将气挤尽,这就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补气。在发声过程中,气息的补充是利用表达中的停顿进行的,方法有四种:

(1)换气—气已将近用完,利用句子停顿中的时间吸气。

(2)偷气—气有足够的剩余,但为了下句表达的需要而提前利用停顿中的时间吸气。

(3)抢气—急促地吸气。不是利用句子停顿中的时间吸气,而是因急需用气而导致极短的停顿。

(4)就气—言语停顿中并不进气,只是利用体内余气继续发声。

这四种方式的产生源于句子的停顿。由于句子的停顿并非总是和人的呼吸同步,人只能调整呼吸适应句子的需要。其中偷气是常见的。

二、发音和吐字练习

(一)发声器官及共鸣训练

发声是气流和发音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声带、口腔、鼻爱、唇牙舌等。说话流利与否,发声清晰、圆润与否与发声器官的运用是否到位、灵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提高演讲有声语言的质量,就要合理调动合发声器官。

1.喉头声带

在进行了科学的呼吸和气息控制之后,产生了气流;然后气流作用于喉头声带而发出声音。调动喉头声带,主要是要练习喉部肌肉的灵活性,根据发声需要自如地调节声带状态。作声带练习时应使喉部肌肉放松,声带持自然状态。然后发出均匀舒缓的气流,轻轻拂动声带,使之微微颤动并出声,像儿童撒娇时哭出声似的。做完这个动作后,做声音由弱到强的练习:吸足一口气,全身放松,嘴巴一开一合,把声音由最低向最高推进,发出“衣”、“啊”连续声;也可做连续的低音或连续的高音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喉头和声带的感觉和控制能力。练习时注意,不要有意提高嗓音或挤压嗓子,使声音过高过直,缺乏韧性且易疲劳。

2.口腔

口腔是咬字吐音的器官,有控制气息和扩大音量的作用。做口腔开合练习,可使口腔壁的肌肉富有弹性并经常处于积极状态,调节自如,让发出的声音清楚、响亮。练习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反复做咀嚼动作以加强两腮的力量。

(2)有意识上提或下收下巴,可使说话有力度。

(3)反复发a、i两个音。a的开口度最大,i的开口度最小,这种练习能让我们的口腔开合到极端,从而灵活地使口腔进行开合变化。

3.舌头

舌头是最灵活的发声器官。舌头在口腔中位置前后、高低、平卷的变化能产生不同的声音。要使舌头灵活有弹性,能自如地进行前后、高低、平卷等运动,可以做下面的练习:

(1)弹舌:舌尖上翘,快而用力地弹上牙齿背,此时可发出“笃笃”的声音;或是反复练习普通话舌尖音d、t两个声母

(2)卷舌:嘴张开,舌尖前伸拢成尖型,并往上往后卷;或是反复练习普通话er这个韵母。

(3)转舌:闭嘴,舌尖放在牙齿外嘴唇内的位置,以上齿为中心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反复多次。

4.嘴唇

嘴唇是最外面的发声器官,它的形状与发声的准确、响亮有关系。帮助嘴唇增强其活动能力及控制气流的力度,使之能灵活圆转地收展,发出流畅的语音,可以做下面的练习:

(1)喷崩练习:双唇闭住,气流爆发喷出;或练习普通话双唇音b、p两个声母。

(2)关节练习:食指关节放在嘴唇间,大声读书,然后取出食指再读那段文字,在含糊和清晰之间反复练习。

(3)撮展练习:嘴呈自然状渐撮拢突出成撅嘴状,再向两侧展开呈扁平状;或练习普通话舌面元音i、u两个韵母。

(4)话筒练习:将嘴唇当一个话筒来使用,反复发wa这个音,这样可以克服鼻音过重或声音偏低的毛病。

5.共鸣

气流从肺部上升到喉头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本来是很微弱的,经过各个共鸣器的作用,声音就扩大了,成为能满足人们日常正常交流的需要。要使声音洪亮、圆润、悦耳,满足演讲活动的需要,就要进行适当的共鸣训练。人体共有五个共鸣腔:口腔、胸腔、咽腔、鼻腔和头腔,其中胸、口、鼻三腔占主要地位。鼻腔属于高频泛音区,能使声音高亢响亮;胸腔属于低频泛音区,能使声音浑厚、低沉;口腔属于中频泛音区,能使声音丰满圆润。

(1)口腔共鸣

口腔自然打开,保持一定张力,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处于积极状态。这时声带发出的声音随气流从喉部流来,在口腔前上部引起振动,产生共鸣效果。具体说,也可用自然音发a的高长音,会感觉到有一条富有弹性的声束由小腹向上抽出,经咽喉沿上腭直冲硬腭前部,然后反射出口。发a的低长音时以手按胸部,可感觉胸部振动,这表明胸腔共鸣;发a的中高长音时手摸脸颊,可感觉脸部振动,这表明是口腔和鼻腔在共鸣。感觉越明显,共鸣效果越好,声音也越洪量。

适当打开后槽牙,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ou、ao,体会声束沿上腭前行,挂于硬腭前部的感觉;发较短促的ba、bi、bu、pa、ma、mi、mu,体会声束冲击硬腭前部的感觉。

(2)胸腔共鸣

放松胸部及小腹,用低音唱“吆”,感觉声音从胸部透出,浑厚而用力;用同样状态唱,体会声音在胸部回荡及气息压力变化;用较低的声音发ya,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来,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下移。

(3)鼻腔共鸣

交替发口音及鼻化音:a—a—a—a,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息从口鼻同时流出,体会软腭升起和下垂的不同状态及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拇指及食指轻按鼻骨两侧,发口音ba、bi、bu、pa、pi、pu,使声束打到硬腭前部。此时,鼻有微弱振动,再发ma、mi、mu,鼻的振动明显加强。在练习中会发现,a、i、u中a音鼻腔共鸣最弱,而i、u鼻腔共鸣就强些。这是因为舌位高,口腔通路小,音波容易上传鼻腔的缘故。因此,发高元音时,应适当扩大口腔通路,以避免过量的鼻腔共鸣。

(二)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最初是说唱艺术口语的一种发声要求。要求说唱者发音时做到字正腔圆。演讲有声语言,是演讲者表情达意的基本条件,所以,可以借鉴艺术口语吐字归音的要求和方法,使演讲的有声语言做到字正腔圆。演讲有声语言的吐字归音练习,主要是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设计的。把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分别提出要求、原则和标准。吐字是对字头发音的要求,归音是对字腹,特别是字尾发音的要求。三个部分的总要求是:咬准字头,发响字腹、收全字尾。达到准确、清晰、圆润、流畅的要求。

1.咬准字头

字头一般指声母和介音(i、u、ü)的结合形成的开头部分。例如“讲”,其字头是“ji”。咬准字头是指,发音时要有力量,摆准部位,蓄足气流、干净利落、富有弹力。要用这一阶段的力量去增强字腹和字尾的响度,使声音放出去,传得远。

2.发响字腹

字腹就是指一个音节中的主要元音。例如,“讲”的字腹就是“a”。字腹是音节中最需发清楚发响亮的部分。字腹要拉开立起。在字头轻轻弹出后,口腔随着字腹的到来而拉开到适当开度,感觉字音随腭的提起而“立”起来。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要达到吐字如珠的效果,字腹起相当大的作用。

3.收全字尾

字尾即一个音节中的韵尾。例如,“讲”的字尾就是后鼻音韵尾“ng”。字尾是字音的收缩部分,其音质多含糊不清,容易读“丢”了。归音主要是指收音过程。例如,“讲”的字尾是“ng”,如果收尾不全,“讲”读出来就好像是“假”。收音时必须注意唇和舌和活动是否到位。i作韵尾时,舌位要提高到一定高度;u做韵尾时,唇形应拢起,收圆;n做韵尾时,舌尖要收到上齿龈;ng做韵尾时,舌根应收到软、硬腭交界处。总之,收音既要收得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又不可草草收束。

字头、字腹、字尾是字音的三个结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练习时要注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字头滑到字腹,再滑到字尾,形成一个“枣核形”的整体。在滑动过程中,又力求各部分都表现清楚。做到出字要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归音趋向要鲜明、干净利落。

(三)吐字归音的取中原则

为了使演讲的吐字符合语言美的要求,在实际的发音过程中,要坚持“取中”的原则。“取中”一是指相对于日常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吐字发音而言,演讲的吐字发音介于两者之间;二是指就语言自身特点而言,“取中”的原则,更能实现演讲吐字归音的基本要求。在符合语音规律、保证语音不走样的前提下,我们主动发音要做到:前音稍后,后音稍前;开音稍闭,闭音稍开;横音稍竖,坚音稍横。例如,z、c、c是前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放下点、后点,让舌尖低住下齿,以减少摩擦成分;g、k、h是后音,发音时成阻部位稍前一点,否则像“湖”、“海”等音就容易吞在喉咙里;i是前元音,又是窄元音,闭口音。发音时,舌位稍后点、稍低点,即口稍开一点,要好听些;i、e、a等音属于横音,发音时稍增加点竖的感觉;u、ü、o属于竖音,发音时稍横一点,既好发又好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